何为“依法治教”之“法”:一个概念的检讨与拓展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教”的命题形成于教育立法的恢复和繁荣阶段,故而“依法治教”之“法”容易被理解为“实定法”,旨在破除教育治理政策化的路径依赖.但这种传统观点难以解释教育制度改革中的“良性违法”现象,同时忽视了教育治理中广泛存在的公共政策、学校章程、校纪校规等“软法”资源,还可能陷入法律工具主义和行政中心主义.教育治理的普遍性、专业性、自主性和应时性,决定了其对“软硬法混合治理”模式有着极大的需求.“依法治教”之“法”并不局限于具体法律规定,而是指法治体系、思维和方式,亦即在尊重法律权威的基础上,将“法”之范围确定为多元法源形式,兼含“硬法”和“软法”,它们的静态规范及动态运行均应受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统摄.这种开放式观点可以使教育改革呈现出规范性和有序性,也因应了教育治理依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确保“依法治教”命题的普适性和时代性,彰显出教育法治的体系性和创新性.
其他文献
发展语文素养,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还应以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作为保障.读书笔记分体式教学是以语文知识学习及对其实践运用结果记述为内容的语文教学.其教学的过程组织为:以指向素养培育的语文知识为内容,以“先学、精教、多练”为策略,通过组织深度先学,开展具有“针对性”“情境性”“实践性”“完整性”的课堂教学及练习评价等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能动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实现发展学生素养之目的 .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对儿童“放学后计划”探索百年,在“放学后计划”的资金来源、人员管理和实施场所等方面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全力支持,内容涉及学业辅导、兴趣和艺术指导、健康和安全教育、职业指导与规划、STEM课程教育和社区服务等.放学后计划不仅解决了家长服务社会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参与计划活动中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改善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得到提升.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组织建设、政策保障、简政放权、灵活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实施“放学后计划”的质量,为我国解决“三点半现象”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基于江西省旅游文本翻译现状,论述了建立江西旅游翻译语料库的必要性,继而探讨了建立江西旅游语料库的具体步骤和做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分类、搜集与整理、文本纠错、对齐与标注、检索应用及后期维护等.通过建立专门的旅游翻译语料库不仅可以提高旅游翻译质量,而且能提升江西省的旅游品牌形象.
课程思政建设,从形式上讲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可供思政教育的资源,其内核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知识教育与提高道德素养之间搭建桥梁.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下反观公安院校的教书育人工作,课程思政改革更凸显重要性与紧迫性.文章以《禁毒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为例,针对目前公安院校专业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思政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欠缺思政切入点、教师课程思政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问题,探讨禁毒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与策略,间接论证公安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重要性与必要性.
随着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做到普惠与优质相统一.在幼儿园办学硬件达到一定水平后,幼儿园优质发展需有美好而富有吸引力的愿景作为牵引力,实施愿景领导势在必行.构建共同愿景是实施愿景领导的前提,塑造良好的幼儿园组织文化是实施愿景领导的基础,强化规划和行动落实是实施愿景领导的关键.
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担当.从角色定位来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率决定着国家精准扶贫的成效.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本质上是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精准识别、提升其就业能力,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的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活动.从嵌入的视角,研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角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是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密切关注的内容,只有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扶贫的独特优势,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不仅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顶层统筹规划,还需在实施层面进行系统调整与配合,同时,引导各
一流大学鼓励本科生赴海外学习的力度仍在加大,但学校及学术界却缺乏对学生海外学习经历的效果评价.采用均值比较、多元回归以及倾向值匹配等相结合方法,本研究基于东部某双一流大学2017年本科生调查数据,分析海外学习经历对学生顶峰体验的影响,并以2014-2019年学生海外学习心得文本作为质性研究的材料对影响机制进行解释.较为遗憾的是,回归分析和倾向值匹配技术均证实海外学习经历并不能增强学生的顶峰体验.其中的原因可能涉及本科生海外学习经历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参照比较策略.虽然海外学习经历对一流大学顶峰体验没有显
在公共危机领导过程中,校长与教师、学生等主体以及校内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形成适应性领导行为.为及时捕捉校长在当前新冠疫情中的适应性领导行为,根据目标取样法,我们对上海市11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深度访谈.根据文献研究和访谈结果,疫情下校长的适应性领导行为可描述为:危机形成期的长期“未雨绸缪”和及时“敏感警觉”的叠加;危机爆发期的基于“事”和基于“人”的领导并重;危机持续期的学校复学后“恢复”与“反思”共进.公共危机中校长适应性领导行为生成,与坚定的信心信念、前瞻的预防准备、高明的危机决策、主动的担当作为、积极
课堂话语体系建构需要考虑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启发、诱发,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应答,教师根据学生回应进行的新反馈/评论,或最后对整个课堂予以评价.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亟需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满足思政课提升话语质量和助力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实现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需要在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形式和教学内涵等方面下功夫.
思想和技术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引擎,教育要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崇尚思维发展的种子,并保护这粒种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在小学阶段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致的首要责任.小学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的质量,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会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会让讲堂更有活力,让教学更有新意,让学习者更加热爱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