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在实践中走访了铜川市耀州区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示范村后,发现铜川市耀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几点不足,并针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铜川市耀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铜川市耀州区 新农村建设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回首过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不断完善,而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明显加大。为缩小城乡发展的差异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对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农村建设。
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铜川市耀州区的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已基本建成的新农村中,村容整洁,房屋整齐,室内布局合理,厕所改造完备,而且所有的示范村都进行了道路硬化工程。新农村建设在耀州区已初见成效,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通过几天的调查还是发现在铜川市耀州区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存在着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存在的不足
(一)新村建设资金缺乏,建设进度常受阻滞。
在铜川市耀州区虽然可见新农村建设的雏形,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村因建设资金缺乏而导致工程建设延误。如在关庄镇墓坳村,当地政府想要建一栋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室内体育场馆等用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文化大楼。但由于墓坳村村委会已负债60万元,文化大楼仅建成一半就被迫停工,而后又因资金投入不足,大楼建设常被迫停工,至今此大楼仍未竣工。尽管墓坳村村委会表示通过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依靠已成规模的渔业发展农家乐等多元化产业,会尽快补上资金缺口,但资金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阻碍了墓坳村的建设。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农民收入的增长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农产品价格低,畜禽产品价格下跌,农资投入增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农民增收带来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少不了资金投入,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村的政策性补助;二是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补助;三是农民自身贷款。国家为每一个新农村建设村提供总建设资金的30%,当地财政配套总建设资金的30%。尽管政策上给予农民建设资金60%的支持,但信用贷款门槛高,除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很少有其他商业银行在农村发放贷款,农民想依靠贷款建设新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仍有很多农民负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二)农村缺少青年劳动力,留守人员需要照顾。
建设新农村要以人为本,国家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地方人民团结一心共建家园。然而在沿途几村走访中听不见青年的喧闹,看不见村民的劳作。了解后得知留在村内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青壮年皆外出打工。据当地村委会介绍,外出劳动力年收入占全村总年收入的75%。虽是如此,可在新农村建设中,却出现了工地缺少劳动力,机械化水平低,延缓了工程进度。又据当地致富带头人介绍由于农村青壮年少,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却缺少青年劳动力的参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同时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也引发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留守儿童平日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老人也得不到子女的照料。而在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子里,只有张郝村设有“留守儿童之家”,专为没有老人照料的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和教育的场所。
(三)农业生产缺少技术支持,产品市场需要进一步打开。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要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而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依靠的便是先进的技术。在铜川市耀州区“一村一品”的产业有很多,如石柱乡石柱村的“文王山散养鸭蛋”、马咀村的大樱桃和放心菜等。这些产业都为农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向“文王山散养鸭蛋”的品牌创始人童有明询问在养殖鸭子销售鸭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童有明说这个产业发展到现在想要扩大生产规模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技术。
在耀州区石柱乡的一个散养鸡蛋养殖区,据养殖人员介绍养殖区散养鸡蛋已经创造了一个品牌,销售市场主要是西安的各大超市,但却没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在节假日里产品销售量要高于在非节假日里的销售量,在节假日里供不应求,在非节假日里甚至出现产品的滞销,造成一定损失。同样在耀州区的其他养殖区、种植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二、解决办法
(一)政府带头村民努力 ,共建新农村美好未来。
建议农村工作部门要深入农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关系”为依据,认真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意见,在保证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将所需费用降到最低,不断修改建设方案,加大执行力度,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力戒“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干部领导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依靠当地资源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与村情相适应的优势产业,并做好相关宣传,也可在周边城市进行招商引资,将资金引入农村,让外资协助建设新村,加快建设步伐。另外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相应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建设和谐农村,让精神文明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推动力。
(二)因地制宜拓宽市场,以人为本落实惠农。
政府部门协助地方找准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培育和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打造乡镇品牌,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让“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优先发展,进行产业规模扩大,推动一方特色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群体,带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在产品加工方面,要利用先进技术由粗加工向上深加工转变,以增加产品经济效益。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照顾,若政府在已有的惠农政策下多方筹措资金为留守儿童建设教育机构,保证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福利待遇,就会使新农村更加美好!
(三)品牌技术双管齐下,拓宽市场努力增收。
加大技术下乡力度,设置专项资金,增加农村技术讲座次数,举行农民生产经验交流会,强化乡镇技术指导机构建设。可让大学生下乡实践,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共同进步。让龙头产业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不断加强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用技术打造品牌。
政府部门和地方要在实施特色产业之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充分了解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保证农产品销路畅通。另外政府还可适当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为农产品打开市场。农民可对农产品进行不同方向的加工,增加产品种类,进而增加销售方向。在一些特色产业如农家乐、渔家乐等项目,可在建设这些产业的同时进行宣传,保证其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政府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计划之外的事情,只有做好长期规划,始终坚持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出台的政策方针,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一方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方案。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真正造福广大农民的政策,是我国加快农村乡镇发展缩小城乡差异的有效途径。在铜川市耀州区我们实践走访的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崭新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产业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可见铜川市耀州区的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农业信息网
[2]王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 2011 年第14 期
[3]政协吉水县委员会。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铜川市耀州区 新农村建设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回首过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不断完善,而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明显加大。为缩小城乡发展的差异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对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农村建设。
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铜川市耀州区的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已基本建成的新农村中,村容整洁,房屋整齐,室内布局合理,厕所改造完备,而且所有的示范村都进行了道路硬化工程。新农村建设在耀州区已初见成效,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通过几天的调查还是发现在铜川市耀州区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存在着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存在的不足
(一)新村建设资金缺乏,建设进度常受阻滞。
在铜川市耀州区虽然可见新农村建设的雏形,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村因建设资金缺乏而导致工程建设延误。如在关庄镇墓坳村,当地政府想要建一栋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室内体育场馆等用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文化大楼。但由于墓坳村村委会已负债60万元,文化大楼仅建成一半就被迫停工,而后又因资金投入不足,大楼建设常被迫停工,至今此大楼仍未竣工。尽管墓坳村村委会表示通过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依靠已成规模的渔业发展农家乐等多元化产业,会尽快补上资金缺口,但资金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阻碍了墓坳村的建设。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农民收入的增长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农产品价格低,畜禽产品价格下跌,农资投入增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农民增收带来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少不了资金投入,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村的政策性补助;二是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补助;三是农民自身贷款。国家为每一个新农村建设村提供总建设资金的30%,当地财政配套总建设资金的30%。尽管政策上给予农民建设资金60%的支持,但信用贷款门槛高,除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很少有其他商业银行在农村发放贷款,农民想依靠贷款建设新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仍有很多农民负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二)农村缺少青年劳动力,留守人员需要照顾。
建设新农村要以人为本,国家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地方人民团结一心共建家园。然而在沿途几村走访中听不见青年的喧闹,看不见村民的劳作。了解后得知留在村内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青壮年皆外出打工。据当地村委会介绍,外出劳动力年收入占全村总年收入的75%。虽是如此,可在新农村建设中,却出现了工地缺少劳动力,机械化水平低,延缓了工程进度。又据当地致富带头人介绍由于农村青壮年少,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却缺少青年劳动力的参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同时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也引发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留守儿童平日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老人也得不到子女的照料。而在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子里,只有张郝村设有“留守儿童之家”,专为没有老人照料的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和教育的场所。
(三)农业生产缺少技术支持,产品市场需要进一步打开。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要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而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依靠的便是先进的技术。在铜川市耀州区“一村一品”的产业有很多,如石柱乡石柱村的“文王山散养鸭蛋”、马咀村的大樱桃和放心菜等。这些产业都为农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向“文王山散养鸭蛋”的品牌创始人童有明询问在养殖鸭子销售鸭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童有明说这个产业发展到现在想要扩大生产规模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技术。
在耀州区石柱乡的一个散养鸡蛋养殖区,据养殖人员介绍养殖区散养鸡蛋已经创造了一个品牌,销售市场主要是西安的各大超市,但却没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在节假日里产品销售量要高于在非节假日里的销售量,在节假日里供不应求,在非节假日里甚至出现产品的滞销,造成一定损失。同样在耀州区的其他养殖区、种植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二、解决办法
(一)政府带头村民努力 ,共建新农村美好未来。
建议农村工作部门要深入农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关系”为依据,认真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意见,在保证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将所需费用降到最低,不断修改建设方案,加大执行力度,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力戒“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干部领导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依靠当地资源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与村情相适应的优势产业,并做好相关宣传,也可在周边城市进行招商引资,将资金引入农村,让外资协助建设新村,加快建设步伐。另外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相应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建设和谐农村,让精神文明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推动力。
(二)因地制宜拓宽市场,以人为本落实惠农。
政府部门协助地方找准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培育和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打造乡镇品牌,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让“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优先发展,进行产业规模扩大,推动一方特色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群体,带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在产品加工方面,要利用先进技术由粗加工向上深加工转变,以增加产品经济效益。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照顾,若政府在已有的惠农政策下多方筹措资金为留守儿童建设教育机构,保证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福利待遇,就会使新农村更加美好!
(三)品牌技术双管齐下,拓宽市场努力增收。
加大技术下乡力度,设置专项资金,增加农村技术讲座次数,举行农民生产经验交流会,强化乡镇技术指导机构建设。可让大学生下乡实践,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共同进步。让龙头产业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不断加强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用技术打造品牌。
政府部门和地方要在实施特色产业之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充分了解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保证农产品销路畅通。另外政府还可适当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为农产品打开市场。农民可对农产品进行不同方向的加工,增加产品种类,进而增加销售方向。在一些特色产业如农家乐、渔家乐等项目,可在建设这些产业的同时进行宣传,保证其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政府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计划之外的事情,只有做好长期规划,始终坚持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出台的政策方针,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一方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方案。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真正造福广大农民的政策,是我国加快农村乡镇发展缩小城乡差异的有效途径。在铜川市耀州区我们实践走访的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崭新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产业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可见铜川市耀州区的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农业信息网
[2]王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 2011 年第14 期
[3]政协吉水县委员会。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