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地层大位移井钻井液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来源 :石油化工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钻进扭矩高、井眼清洁差等问题,因此降低井筒摩阻,防止岩屑床堆积是实现大位移井安全作业的关键.渤海南部K油田勘探初期以浅层大位移井为主,相比常规大位移井具有地层泥质胶结疏松、钻井液滤失严重、岩屑产出量大等特征,进而导致井眼清洁、井壁失稳、井筒摩阻等问题进一步恶化.针对K油田开发难点,提出了强抑制钻井液流变性控制技术、浅层大位移井高效润滑技术、疏松地层井眼塑形技术,优化了现有水基钻井液,对现场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统计分析了渤海某油田9井次注水井连续液动解堵的实施效果,措施后平均视吸水指数初增倍数0.53,平均有效期46.25 d,平均累积增注量3782.66 m3.通过分析实施连续液动解堵前后两次常规酸化解堵效果,发现7口井后次酸化后视吸水指数较前次增加,增幅1.1~82.18 m3/(MPa·d),5口井后次酸化后有效期较前次有所提升,增幅8~30 d.注水井多轮次酸化作业中连续液动解堵与后次酸化时间间隔越短,则后次酸化后视吸水指数和有效期较前次增幅越大.
针对目前大牛地气田储层品味下降,增产难度加大,无阻流量降低的现状,开展强交联压裂液体系研究,旨在降低压裂液成本,减小储层伤害.本文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开展交联剂的优选、胍胶浓度的优化实验,建立一套适合大牛地气田开发的强交联压裂液体系.优化出的强交联体系采用0.3%胍胶浓度,加入强交联剂后在90℃、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后压裂液的黏度为140 mPa·s;加入破胶剂后,破胶液表面张力22 mN/m,破胶后破胶液残渣为150~180 mg/L.强交联压裂液体系大幅度降低胍胶用量和残渣含量,实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了实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清洁能源替代率不低于25%的总体目标,分析了长庆气田为例,对气田用能特点和气田区域内的清洁能源资源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气田井场、集气站、天然气处理厂、净化厂和生产保障点等地面建设的2项节能技术、2项减排技术和2项碳中和技术应用,并对以上技术实施效果进行预测,进而提出了气田清洁能源利用的5个方面建议,以期对长庆气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盐穴型储气库是地下储气库的重要组成形式,与枯竭油气藏改建储气库相比,盐穴型储气库具有建设周期较长、单井吞吐量大、注采转换灵活等特点.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国内外形成了三种成熟的盐穴型储气库建库技术:大井眼建库技术、常规井眼建库技术和双井单腔建库技术,三种建库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盐穴型储气库工程投资主要包括前期评价费用、地下工程费用、地面工程费用、垫气费及其他费用.本文通过对某典型盐穴型储气库三种建库技术对应的工程投资进行对比,为盐穴型储气库建库技术方案优选提供依据.
渭北油田具有低渗、低压、低温、低产、低油气比的特征,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存在泵效低,压裂效果差、集输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更好的优化设计电潜泵采油,节约采油成本,文章使用PIPESIM软件对渭北油田的基本情况进行建模模拟.根据渭北油田目前的高压物性参数和油藏及流入参数,利用PIPESIM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了电泵特性曲线和仿真结果,并模拟了相关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经过建模以及模拟的结果可以得出,四种增产的方法对渭北油田有一定的效果以及对产能还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目前海上许多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后期,注水压力高、吸水指数低、作业频繁、达不到配注要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研发了一种具有疏水、防膨、耐冲刷多功能的材料.通过室内实验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纳米溶液具备较好束膨作用,可以阻止水进入黏土内部,表面形成疏水薄膜,防膨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防膨效果;生物纳米溶液浓度大于0.75%时,将岩石表面由亲水转变为疏水,平均接触角111.9°,其溶液浓度越高,接触角越大,可以使地层岩石表面润湿反转;生物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表面形成覆膜
输油管道由于空间有限或需改变流动方向,常需安装弯头进行连接,弯头处流体的速度、压力分布不同于直管.本文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应用Ansys Workbench18.0软件,定性定量分析弯径比、弯头数量对弯管内部流场及冲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弯径比越小流经弯头时的切向速度增量越大,冲蚀磨损速率越大,推荐弯径比R/D在2~3范围;安装4个弯头时,第三个弯头处流体速度最高并且冲蚀磨损最严重,建议管道安装设计时尽量避免安装多个弯头,本文研究内容为现场弯管的设计安装提供了理论依据.
印尼第二大含油气盆地库泰盆地海上部分和陆上部分油气富集存在明显的差异,搞清油气富集差异的原因及主控因素对该区域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块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库泰盆地海上和陆上已发现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出发,通过对构造和沉积演化、烃源岩特征、砂体分布、断层系统和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找出该区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和断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库泰盆地海上部分的烃源岩为中中新统煤系烃源岩,为优质烃源岩;陆上部分烃源岩为始新统湖相烃源岩,为中-差烃源岩;烃源岩的性质和分布决定了库泰盆地海上和陆上的油气田规模差异.
长庆油田第三输油处多数站库在日常储输中仍采用原油“先进罐后外输”的方式进行原油交接,保证储罐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储罐通常的设计寿命是20~30年,在7年之后就有可能发生漏油事故,10~15年出现孔蚀,如不及时处理,将会给站库生产工作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由于集输管网复杂,流速受到管容、管压、流体成分的影响,井筒排液导致管网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液,而积液量会降低集输能力、升高末端井压力,导致措施效果较差,井筒积液难以排出,连续生产时间短,形成恶性循环.为提升单井措施的有效率,提出从单井-干管-集气站“三级间歇”体系的新思路,由点至面,从井筒至干管至集气站,形成良性排液周期循环.研究表明三级间歇能有效排出井筒及管网积液,并可应用于气田其他相似液气比的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