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15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按照体位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妇选择自由体位,对照组产妇选择截石体位进行生产,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状况,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产程的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常规组,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照组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明显,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由体位 初产妇 枕后位 枕横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产科的认识,自然生产已经成为产科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胎位异常容易造成难产,特别是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现象比较常见,每年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是临床医师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分娩方式。
本文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15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15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产妇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7.3±3.7)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5±1.1)周,其中78例产妇为枕后位,62例为枕横位,按照生产体位的不同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初产妇在分娩前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合理补充营养保持体力充沛,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的排便,指导家属对产妇进行按摩,减轻生产的疼痛。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自由体位生产,产妇可以选择产妇可以选择侧卧、仰位、跪位、蹲位、坐位、趴位等,医护人员在产妇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体位的指导,使胎儿逐渐由枕横位转至枕前位产出。
1.2.2 常规组
常规组产妇采用截石体位进行生产,当产妇子宫口全开时送入产房,将产床抬高20°-30°,采用截石体位进行分娩。
1.3 评价标准
以第二产程时间、产程异常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具体的评判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的异常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此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产程的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常规组,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1:
3 讨论
3.1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缩短产程
产妇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产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一和第二产程,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医生需要每个1-2小时观察宫缩和听胎心,在采取站立姿势摇摆臀部可以加快产程[1]。第二产程是胎儿的分娩过程,此时产妇要配合宫缩用力。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如果采用常规的截石体位会导致产妇骶尾关节难以扩张,骨盆空间狭窄,难以发挥胎儿重力的作用,生产的过程比较复杂。如果采用自由体位,可以使产妇和胎儿的纵轴保持一致,减少胎儿的阻力,降低产妇的体能消耗,加快生产的进程。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第二产程的时间为(47.4±12.2)min,常规组为(62.2±15.5)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大大缩短,说明自由体位可以减少初产妇生产压力,缩短生产时间。
3.2 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减低产程异常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第一产程的时间超过20小时则被认定是异常。枕后位、枕横位产妇出现异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胎位和胎儿大小的影响,分娩的体位对于产妇能否正常分娩有重要的作用[2]。在第二产程时,医护人员要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体位和正确的用力,进入活跃期后,根据胎头转动的方向指导产妇的卧位,使枕横位和枕后位逐渐转向枕前位,缩短产程,降低产程异常。枕后位、枕横位都是胎位不正的表现,需要通过调整体位来帮助正常生产,如果生产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胎儿缺氧甚至窒息。在此次研究中,自由体位异常率为50.7%,新生儿窒息率为12%,截石体位异常率为80.0%,新生儿窒息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减少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
胎位、胎儿和产力都会对生产造成影响,胎位不正的产妇的产妇容易出现难产。通过灵活运用体位,可以促进生产的进程,减少手术助产。当产妇采取坐位时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加速宫缩,加快生产,采取半卧位则有利于胎头下降,站立则有利于子宫的扩张。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14.7%,顺产率为85.3%,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40%,顺产率为60%,两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产程异常和新生儿窒息,提高顺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比较(n,%)
参考文献
[1]李正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32-33.
[2]蔡礼丽,王静娴,华秀兰等.不同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3):322-324.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产科的认识,自然生产已经成为产科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胎位异常容易造成难产,特别是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现象比较常见,每年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是临床医师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分娩方式。
本文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15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15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产妇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7.3±3.7)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5±1.1)周,其中78例产妇为枕后位,62例为枕横位,按照生产体位的不同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初产妇在分娩前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合理补充营养保持体力充沛,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的排便,指导家属对产妇进行按摩,减轻生产的疼痛。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自由体位生产,产妇可以选择产妇可以选择侧卧、仰位、跪位、蹲位、坐位、趴位等,医护人员在产妇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体位的指导,使胎儿逐渐由枕横位转至枕前位产出。
1.2.2 常规组
常规组产妇采用截石体位进行生产,当产妇子宫口全开时送入产房,将产床抬高20°-30°,采用截石体位进行分娩。
1.3 评价标准
以第二产程时间、产程异常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具体的评判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的异常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此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产程的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常规组,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1:
3 讨论
3.1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缩短产程
产妇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产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一和第二产程,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医生需要每个1-2小时观察宫缩和听胎心,在采取站立姿势摇摆臀部可以加快产程[1]。第二产程是胎儿的分娩过程,此时产妇要配合宫缩用力。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如果采用常规的截石体位会导致产妇骶尾关节难以扩张,骨盆空间狭窄,难以发挥胎儿重力的作用,生产的过程比较复杂。如果采用自由体位,可以使产妇和胎儿的纵轴保持一致,减少胎儿的阻力,降低产妇的体能消耗,加快生产的进程。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第二产程的时间为(47.4±12.2)min,常规组为(62.2±15.5)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大大缩短,说明自由体位可以减少初产妇生产压力,缩短生产时间。
3.2 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减低产程异常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第一产程的时间超过20小时则被认定是异常。枕后位、枕横位产妇出现异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胎位和胎儿大小的影响,分娩的体位对于产妇能否正常分娩有重要的作用[2]。在第二产程时,医护人员要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体位和正确的用力,进入活跃期后,根据胎头转动的方向指导产妇的卧位,使枕横位和枕后位逐渐转向枕前位,缩短产程,降低产程异常。枕后位、枕横位都是胎位不正的表现,需要通过调整体位来帮助正常生产,如果生产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胎儿缺氧甚至窒息。在此次研究中,自由体位异常率为50.7%,新生儿窒息率为12%,截石体位异常率为80.0%,新生儿窒息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减少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
胎位、胎儿和产力都会对生产造成影响,胎位不正的产妇的产妇容易出现难产。通过灵活运用体位,可以促进生产的进程,减少手术助产。当产妇采取坐位时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加速宫缩,加快生产,采取半卧位则有利于胎头下降,站立则有利于子宫的扩张。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14.7%,顺产率为85.3%,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40%,顺产率为60%,两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产程异常和新生儿窒息,提高顺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比较(n,%)
参考文献
[1]李正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32-33.
[2]蔡礼丽,王静娴,华秀兰等.不同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3):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