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捷克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欧各国在巨变后面临着未来的发展道路抉择,要实现从共产主义模式向资本主义的转轨。许多国家选择了激变的“休克疗法”。而捷克作为这些国家中的典型代表,其转轨过程有着自身的背景和特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1991-1995)正是其经济转轨政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将结合中外文献资料对其私有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捷克 转轨国有企业 私有化
  导 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刚在政治上脱离苏联共产主义模式的东欧国家,面临着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多元民主和市场化成为其政治和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改革道路,主要分为渐进模式和激进模式。这些国家中经济实力首屈一指的捷克选择了激进的经济转轨道路,即所谓的“休克疗法”。这种观点认为:“在转轨中踩刹车的次数越多,转轨的代价和痛苦就越大”。[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改革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成为改革中最有难度、最为重要的部分。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纳德·科斯认为:“产权的界定是市场化中经济效率的前提。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买卖双方通过市场谈判,可以最小化交易成本,实现经济效率。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应该是竞争性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私有产权则能产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激励能力,有效的分权化必然会要求极大的私有化。”界定产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私有化,便成为其经济转轨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何为私有化?狭义而言,私有化是指产权从国有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就广义而言,私有化不仅包括产权的转移,而且包括经营权的转移和经营方式的改变。文中所涉及到的私有化,主要是对于狭义而言的。
  在众多转轨国家中,捷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极具代表性,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和政策创新,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对捷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可以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捷克的私有化展开具体论述:
  一、捷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背景和私有化道路的选定
  (一)东欧转轨诸国中,捷克无疑是广大民众对旧体制最为反感,求变情绪最为高涨的国家,民众普遍对二战前的强国地位抱有美好的回忆
  直到二战前夕,捷克仍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工业总产值世界第10,人均工业产值甚至高居世界第4位,不少部门工业出口竟达到国内需求的3倍,是个工业出口大国。[2]
  1945年后,捷克仿效苏联,在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后建立了庞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的经济产值便跌出了世界前10,落到了12名,人均产量变为第5,生活水平已经明显低于奥地利。七十年代末,经济总量降至世界第23位,到八十年代末,此次改革之前,其更是落后于巴西、西班牙、韩国等国,退居至全球第40位。生产结构和工艺技术水平远远落后,再加上僵化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其生产效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30%~40%,经济增长速度比欧洲的落后国家葡萄牙还要低。[3]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明显下降,而且与西欧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使人民对于现有体制的不满达到了极点,同时对于曾经的自由经济体制产生强烈的怀念和向往。对于现状的不满和过去辉煌的怀念,使捷克国民对于改革的期待和愿望尤为迫切,希望通过改革能够改变当时的糟糕状况,实现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二)捷克的经济转轨面临着自身独具的困难情况
  1.“一大二公”状况尤为突出。在“布拉格之春”被扼杀之后,政府拒绝一切变革,并且加大了共产主义经济体制的规模和范围。其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垄断性、公有性、规模性、计划性相对于其他各国,都更为严重。由此导致其经济体制的“一大二公”状况在东欧国家中尤为突出。转轨前其国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1989年捷克国内生产总值中,其公有经济成分达95%,私营经济仅有可怜的5%。[4]
  况且,捷克的国有企业多是大中型联合企业,其托拉斯程度之高,涉及范围之广,在整个东欧仅次于民主德国。如俄斯特拉发冶金联合体、比尔森斯柯达汽车厂、布拉格奇卡德工厂、乌斯季的斯波莱克化工冶金联合体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巨型企业。这样的经济状况搞产权改革难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2.由于历史原因和当时国情的限制,出售式私有化道路行不通。私有化改革中,需要将产权转卖给私人,但是因为长期实行公有经济体制的原因,本国公民几乎都没有财产积累,根本无力去购买企业,同时捷克作为曾经的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国民的历史自豪感超强,无法接受外资大量控股本国企业。另外,捷克转轨之初,债务负担较轻,不需要像匈牙利那样卖掉国有资产以还外债。因此,出售式私有化是不符合捷克国情的。
  3.受民主传统和公平意识的影响,捷克国民对于产权改革的公平性和民主程度呼声甚高,使得在改革中寻求利益平衡极为困难。捷克在二战前就有着比较成熟健全的议会民主制,民主监督意识、公平理念深入人心,一切寡头式的、当权者私有式的、暗箱操作式的产权改革都是社会无法接受的。所以,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利益的平衡都显得异常困难。
  (三)执政当局(“公民论坛”)尤其是许多经济学家主张,捷克不能盲目照搬任何其他国家的经济模式,应结合国情选择一条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实践经历已经证明,在其他国家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的经济模式,如果照搬过来,未必同样有效。照搬其他国家的任何一种经济模式,对于本国的发展来说,不仅是不合适的,而且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像捷共搞计划经济那样,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搞另一次试验,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资本来搞这样的试验,人民也不会允许我们来搞这样的试验。现在,人民最为急切的要求便是迅速改变现状,尽快走出困境。[5]当时的改革派还认同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克劳斯·施拉德的观点:“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私有制意味着,所有者能自由支配其所有物,主要是不动产和生产资料,其所有权的存在受法律的保障。支配权的限制程度,是国民经济体制和政治状况的重要体现——对自由的私人支配权限制越多就越社会主义化”[6]换句话说,其意思就是,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将公有制改为私有制,并使个人对自己的财产能够行使完全的支配权。
  最终,以克劳斯为总理的捷克当局毅然选择了激变的“休克疗法”,对原有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国有企业私有化。他们认为,不如此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就不能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就不能从根本上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这一战略目标,捷克政府在1990年初便成立了贯彻执行私有化方针的私有化部。与此同时,从1990年起,当时的联邦议会便相继通过了数十项与之相关的法令,如《非垄断化法》、《国有企业法》、《股份公司法》、《财产归还法》等。1992年2月起,联邦议会又通过了《财产转移法》、《财产退赔法》、《小私有化法》、《大私有化法》等,为私有化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二、私有化的具体措施
  私有化进程就是将国有资产以不同的方式转到私人手中,实现所有制关系根本转变的改革过程。私有化作为捷克经济转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始于1990年秋季,但是大规模地推行始于1991年初私有化部成立后,第一阶段结束于1993年中期,第二阶段也于1995年春完成。[7]
  捷克在私有化改造过程中,非常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的均衡。其基本精神用克劳斯总理的话来说就是“在起点平等的基础上找到最初的所有者,在规则均等的条件下找到最适合的所有者”。前者主要是通过私有化过程中的公开拍卖和投资券私有化来实现,后者则在之后由资本市场来完成。具体的私有化进程包括小国有工商企业私有化和大中国有企业私有化。
  (一)小私有化的成功运作
  捷克的小私有化始于1990年10月,议会通过了“小私有化法”,规定小私有化主要通过公开竞价拍卖方式进行,凡符合条件的捷克公民都有权参加竞买,禁止外国人参加捷克的小私有化进程。拍卖范围既包括了服务行业也包括小的工厂。
  政府对商店、饭馆等服务性行业私有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对服务网点公开拍卖或归还给1948年以前的原业主;二是进行拍卖的商店饭馆一旦成交,购买者可在30天内交完现款。如果是服务网点职工购买,可交50%的现款,其余50%可在5年内支付,不计利息。
  小私有化到1992年底结束,政府通过拍卖获得了316亿克朗的财政收入。捷克小私有化进程比较成功,进展快且顺利,公开竞价拍卖方式具有较高透明度。但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如许多外商通过各种途径成为实际购买者;一些有关机构人为地造成企业价格忽高忽低;另外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小私有化进程还为境外洗钱提供了机会。
  (二)富有独创性的大私有化——投资券私有化的两次浪潮
  对于大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捷克采取了富有独创性的投资券私有化政策。“投资券私有化”就是每个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按照公民权获得一张投资券,从而无偿分得国有资产,成为企业的股东。捷克的投资券私有化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1992年2月至1993年5月,捷克开始了第一次投资券私有化浪潮,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完成了第二次浪潮。其程序是:成立国民财产基金,目的是把企业产权尽快转给私人主体;企业申请参加私有化进程登记,政府对企业进行审核、清算、批准,之后将企业的产权转到国民财产基金手中;每个合法的投资券持有人以当时平均月工资的25%得到一张投资券,投资券的票面价值约6万克朗,拥有不同企业的股份。为了防止股票被少数富裕的个人和机构抢购,捷克政府以法规形式限制每个人和每个机构的购买数量;投资人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也可通过私有化投资基金来保值或升值。[8]
  经过两次投资券私有化浪潮,大约1200万捷克公民成为企业股东,约72.2%的投资券集中在私有化投资基金手中。投资券私有化确实以相当快的速度转变了企业的所有制结构。1995年捷克国有资产的75%已经实现了非国有化,而在1991年1月,国有经济占GDP比重为98%。而且,投资券私有化形成了广泛的股东阶层,使广大人民获得了相应的利益,从而赢得了公众对私有化的政治支持;私有化了的企业努力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经营和管理;克劳斯认为捷克的投资券私有化已经完成了其初衷,这就是为企业找到第一批私人产权所有者,而非产权的最终所有者,最终的产权组合则由资本市场来完成。
  三、私有化的结果
  私有化作为捷克转轨中经济改革的最重要的环节,从1991年私有化部成立算起,到1996年撤销,共持续了五年。经过为期五年的疾风骤雨般的私有化改造,捷克的国有企业产权份额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私营经济增长迅速,宏观经济状况也好于预期。
  (一)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原属于国家公有的资本转移到了人民手中,实现了私营、混合、国有三分天下的局面
  到1993年底,捷克有2500家左右大中企业实现了私有化,65%的资产转入私人或私营私有化基金会手中,其余35%由国家控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私有成分已经由1991年的10.6%和1992年的19.5%增加到1993年的67%。
  1995年之后,尚未完成私有化进程的主要是涉及国家战略意义的一些项目,以及某些特定领域,如医院、铁路等的资产归属问题。其他普通的企业、商店等均已完成了私有化改造。1989年时捷克经济生活中98%的资产处于国家直接控制之下,到1995年年底经济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份额只有25%左右,大部分产权已经归属非国有部门。[9]
  经历了私有化进程后,整个国民经济中,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公有制三足鼎立,且私营和混合成分占有更大比例,基本实现了最初的改革目标,改变了以前单一、僵化的所有制形式。
  (二)私营经济成分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推动经济迅速增长,稳定了宏观经济,使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
  通过将原来的国有企业交给集体、私人、外国公司经营,从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国有国营形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公司行为的法规,如《公司法》、《会计法》等,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从而激发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率。
  在经历了转轨初期经济衰退的阵痛后,捷克经济触底反弹,迅速回升,保持了经济平衡和社会稳定,国家预算基本平衡。1994年起,经济开始全面回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6%,劳动生产率提高5.2%,1995年经济增长5.0%。
  1990~1995年东欧四国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百分比)
   单位:%
  同时,通过改革,国家从低效率的部门退了出来,国家财政一般已不包括企业财务,取消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私营企业的发展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收入。这些都使国家财政赤字也得到了控制和扭转,1992年预算赤字为17亿克朗,1993年盈余11亿克朗,1994年盈余104亿克朗,1995年盈余72亿克朗。
  在私有化改造过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从微观转向宏观,注重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宏观形势,通货膨胀基本得到了遏制,失业率降低。1994年通货膨胀率为10.2%,1995年为9.1%。在这期间,一直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1994年失业率为3.2%,1995年为2.9%,这一点其他的东欧国家都无法做到。
  1990~1995年东欧四国通货膨胀率
   单位:%
  (三)国有企业在私有化改造中变成了股份公司,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模式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跨入了国际公认的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转轨以来,私人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大幅度的提高。按照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的估计,到1995年中期,在东欧国家中私人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捷克共和国是最高的,达到了70%,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实行了股份制形式。通过私有化改革,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已经形成,基本完成了改革的目标。
  1995年12月,捷克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正式成员国.经合组织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俱乐部对于捷克的接纳,表明该组织对于捷克走向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所取得成就的正式承认。捷克从此迈入了国际公认的市场经济国家行列。这是捷克经济转轨获得世界认可的重要标志,更加坚定了广大人民和国内外投资者对其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
  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对于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这表明从国际金融组织的角度看,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一个重要阶段已告结束。
  四、从捷克国有企业私有化中得到的启示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过程,并非只是单纯的产权转移,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制度变革,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捷克的私有化改革作为转轨国家中的成功范例,可以为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和今后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关于协调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提高企业效率、减少失业、引入资金与技术以及注重经济与社会分配公平等都是国有企业私有化中的政策目标,但不同的私有化方式对这些政策目标而言,均各有利弊,并未有一种方式可以兼顾私有化中所有的价值目标。例如,投资券私有化有可能减缓失业的阵痛,但分散的所有权却不利于企业治理和监督。捷克的经验显示,私有化政策的选择必须充分协调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因此,政府在选择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方式时,必须清楚地制定各政策目标上的优次,以选择相应的适当方式。
  (二)关于私有化的最终目的
  私有化的最终目的是藏富于民,实行人民资本主义,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捷克的私有化改革规模大,时间短,速度快,其通过拍卖、转让、租赁、证券私有化等方式,使多数人民获得了一定的企业股份,拥有了市场经济资本。激励了广大人民对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坚定信心,大大减小了改革的阻力,并为接下来的改革赢得了群众基础。
  捷克私有化改革的成功,在实践中证明,只有改革为了人民,改革的成果归全体人民共享,使人民从改革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够确保改革的性质和效果。因为我们判断改革成败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和“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10]。
  (三)关于私有化政策的经济与社会分配效果
  捷克的改革实践表明,私有化不仅整体上未能动摇既有经理阶层及相关权力官员对企业的控制,相反,还进一步增强了其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成为一种新的垄断形式,这也为此后捷克经济出现动荡埋下了伏笔。因此,如果要避免这种新的垄断,私有化方式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私人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参与竞争。通过平等公开的市场竞争方式,如公开拍卖、上市出售等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并且有利于保证分配效果的公平,赢得人民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384页.
  [2][捷].亚罗米尔·德麦尔,米罗斯拉夫·斯特日达.《捷克斯洛伐克地理》[M].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45页.
  [3]金雁,秦晖.《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86-87页.
  [4]The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9[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5]戴维·斯塔克.《几个东欧国家私有化的情况》[J].《东欧中亚译丛》,1992年第5期.
  [6]张颖.《中东欧走向市场经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142 页.
  [7]Pavel Mertlik.Czech Privatization:from Public Ownership to Public Ownership in Five Years [J]. Prague Economic,1993,No.2(a).
  [8]崔宏伟.《捷克向市场经济转轨之举措》[J].《今日东欧中亚》,1998年第6期.
  [9]原载捷工贸部《捷克简介》1996年8月版.元红.译.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王超,陕西韩城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经济管理。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心理卫生水平.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SCL-90总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13-05~2015-12在我院留置尿管前后147例妇科手术患者的麻醉,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在全麻插管后组,硬膜外麻醉插
现在豫园商城的历史,要追溯到600年前诞生的城隍庙和由此逐步形成的市场,素有“白相城隍庙”的民风习俗,是上海人最乐意去的绝妙场所.这里集中了丰富多样的上海小吃,各种各样
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即:对
6月,“越南金融危机”、“越南经济危机”成了中国主流“媒体”和主流“经济学家”的热门话题,新浪、搜狐等主流门户网站纷纷开设“越南金融危机”或“越南经济危机”专题.
【摘要】资源型经济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有可能面临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等问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本课题意在揭示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以期对金融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产生现实推动。  【关键词】金融支持 转型 发展 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型经济地区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病态,资
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的提高,是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难题.各高校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发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大学生,对此确重视不够、意识淡薄
期刊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