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穿衣的学问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热的夏日,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凉快?很多人认为白色或浅色的服装最凉快,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当物体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物体要吸收热量;反之,物体会向外辐射热量;而吸收本领大的物体向外辐射热的本领也大.夏天穿衣服是否最凉快,不仅跟衣服的颜色有关,还跟衣服的衣料、款式、穿者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1颜色的选择
  就相同质地、相同款式的衣服而言,如果夏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当室外的温度比人体的温度高时,热传递方向是由空气到人体,穿浅色的衣服受到的热辐射程度较少,在这种情形穿浅色的衣服比较凉快.相反的,在夏天晚上或是在室内,周围的温度一般比人体的温度低,这时热传递方向是由人体向空气,那么应该选择穿深色衣服比较凉快.因为白色吸热慢,散热也慢;黑色正好相反,吸热最快,散热也最快.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对比实验来证实.
  1.1黑白物体的吸热性能对比
  把白炽灯装置放在实验桌上,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输液瓶分别用白漆和黑漆均匀喷在瓶子的外表上,放在白炽灯的两旁(瓶与白炽灯的距离和高度相同,距离均为15 cm),再把两支带胶塞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分别同时插在两个输液瓶上.打开白炽灯开关,让灯亮起来(如图1所示),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会看到黑色瓶中的温度上升较快,白色瓶中的温度上升较慢,五分钟后两瓶的温度差为5 ℃以上.实验说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
  1.2黑白物体的散热性能对比
  还是对比实验1中的黑白两个输液瓶,将温度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热水,分别倒入两个输液瓶中,在同一房间内经过相同的时间(不能太长)后,再去查看它们的温度,会发现黑色输液瓶中的水比白色输液瓶中水的温度要低一些. 这就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黑色是吸热最快的颜色,但它同时也是散热最快的颜色.冰箱背后的散热管,电机的外壳都是涂成黑色的漆,就是因为黑色散热最快.
  从上面的对比实验可知,炎热的夏天究竟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凉快,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环境具体选择,不光要挑对颜色,还得穿对地方.对于在晚间、阴天、室内、非阳光直接照射下工作或活动的人,此时由于人体温度高于环境的温度, 人体要向外辐射和对流,辐射、对流热越多, 人感到越凉快,穿柔软、宽松的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反射人体辐射的能力要弱,人体的热容易辐射到体外, 而且柔软、宽松的衣服有利于空气对流,人就感到凉爽.在阳光直射下工作或活动的人,宜穿浅色衣服比较凉爽.
  阿拉伯国家处于炎热的沙漠地带,阿拉伯袍是经过几千年实践之后人们总结出来的夏季最凉爽的服饰.很多人到阿拉伯国家之后都对阿拉伯袍的避暑功能赞不绝口.
  2衣料的选择
  盛夏时节,燥热难耐.人体每天都要排大量的汗水.人体通过汗水的蒸发,调节体温,让人感觉凉快一些.为了便于汗水的蒸发,夏天应该穿吸湿性和透气性好的衣服.不同质料的纺织品吸湿能力是不一样的.盛夏穿衣服自然想穿得凉快和健康,因此,材质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
  一般而言,丝、麻、纯棉等天然纤维,都是最好的夏季衣料.究竟哪种最吸汗最透气呢? 在众多衣料材质中,丝最轻,有最佳亲肤性,具有很好的亲肤性和吸湿性特性,穿着时更会有冰凉感.紫外线是引起皮肤老化最重要的外在因素,真丝可以保护人的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蚕丝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逐渐变黄,原因就是蚕丝吸收了阳光中的紫外线.
  棉、麻属于内秀型,初看起来只觉朴质无华,实则暗藏金玉.麻质的衣服因为其分子结构松散、质地轻、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非常好.布料衣服织得越薄、越稀疏,衣服越轻,穿起来越凉快.
  化学纤维涤纶,这种面料虽然轻薄、有快干功能,但是吸水性能和透气性能都不好,夏季人体出汗很多,在较为潮湿闷热的天气环境下穿着,容易产生不适,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凉爽.
  3款式的选择
  要想夏季穿着凉爽,还必须考虑到衣服内的“吸风”和“鼓风”作用,衣服要做得宽松些,尤其领、袖、裤腿等开口处要做得敞开些,牛仔裤和紧身衣不适合夏天穿.喇叭裙、连衣裙等宽松的衣服穿着起来,在走动时能产生较大的鼓风作用,因而穿起来比西装套裙更凉快.
  还有些人认为穿得越少越凉快,其实这是个误区.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 ℃,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对于学习物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
中学生的学习素养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对高中生而言,学习态度较初中生更为端正,他们更需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复习课是一线师生十分熟悉的一种重要课型,高中物理复习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约为30﹪,在复习课中,通过自主、自觉、可操作的八个步骤(逐字逐句精读考点,一笔一划勾出疑点,逐句逐段变成填空,同桌交换分享填空,逐点汇入知识导图,逐个公式自命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新课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初中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始终
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学生升学压力大,教师工作负担重,物理实验一度被忽视,使得学生很少有实验操作的能力,对于问题的探究不到位,导致其缺乏实践能力,学习兴趣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积极倡导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其探究兴趣,促进教学顺利开展,借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1以生为本,鼓励创新,树立正确实验观念  在传统教学中,物理课堂上存在“重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同志的这番话,深刻地揭示了在科技迅猛发展时代“创新”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新素养核心场所.如何将科技创新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在物理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传播学科知识同时也能播下创新的种子,是本文探讨的课题.  1“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  德国心理学家海内尔特说
摘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是学校内需式的自我评估,旨在实现更有效的学校改进。它围绕同伴、教师、教学、课程、组织与领导、文化、资源和安全八大要素,在第三方专业团队的帮助下,通过螺旋上升的闭环,引领诊断文化,促进学校转型。  关键词学校诊断:学校自我评估:学校“体检”:学校转型:全面质量管理  健康体检,对于追求生命质量的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普及性概念。它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个体通过自觉、持续、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物理基础技能与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自然学科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达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中物理教学属于“
物理被普遍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难点,这一点是由物理学科的特性决定的.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对于学生感受的关注明显不够,这种情况不仅使得师生存在较大隔阂,还限制了教学成效.所以,当前阶段的物理教学需要尽快转变旧思想,肯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始终以其为本.  1引入生活实例,提升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物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内容以各种现象的原理为主,理论性太强,如果教师在
高中地理知识丰富,这门学科实践性强。高中生学习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很多对日常生活有用的知识。目前教育界在推进各种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