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房价不跌,难去杠杆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去杠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杠杆是怎么起来的。这对我们理解未来几年中国私人部门的杠杆率,或者是非政府部门的降杠杆率非常重要。
  这当中要区分杠杆的源头。过去40年我们习惯了货币都是信贷创造的,已经把财政忽略了。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反思,重新注重财政的作用。
  其实货币投放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信贷,一个是财政。我们今天讲货币超发,可能没有带来通胀,但是它可能会带来资产泡沫。信贷投放出来的货币不一定用在消费市场上,可能用在购买资产上。财政则不一样,政府的钱花出来,不可能去买资产的,要么是基础设施投资,要么是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到低收入阶层的时候,它就转化为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实体经济。财政投放货币太多,所谓的货币超发,它带来的问题不是资产泡沫,而是通货膨胀。
  我们看过去的历史很有意思。在上世纪20世纪50~7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没有金融危机但是有通货膨胀。在80年代金融自由化之后,通胀没问题,但是有金融危机和资产泡沫,其背后根本原因就是财政和信贷投放货币的差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其中的区别。
  我们在思考资产、负债、杠杆率的时候,还要牢记一个关键点——政府的债务。政府的债务和私人部门的债务对私人部门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政府的债务对企业和家庭来说就是我们的资产。所以财政扩张、赤字增加,政府多发债不一定是坏事情。
  为什么在金融自由化的时代,信贷会过度扩张呢?
  金融有一个自我强化的特征,好的时候,扩张的时候,它有内在动力自我强化,一直到最后不能维持。反过来讲,一旦发生拐点之后,不好了,它会内在地自我强化。所以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金融自由化时代,信贷扩张有顺周期性呢?这就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有关。
  房地产泡沫根本的问题是金融
  今天面临的问题,直接或者是间接都和房地产有关。其实房子建筑成本不高,主要是土地的价格,土地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要素。今天来看,土地的角色大大下降,但是它永远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要素。
  过去这些年,我们做金融分析,忽略了土地。其他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再生的,土地是不可重置再生的,它的生命周期最长,严格意义来讲,它的生命周期是无限的,这就使得它有最好的信贷价值。银行放贷款的,不知道借款人有没有还款的意愿,那就去抵押,什么是最好的抵押品呢?生命周期、回报周期长的抵押品。
  土地的生命周期长,所以土地的价格和利率关系大。资产价格和资产生命周期是有关的,是把未来70年的现金流通过利率折算到今天的价格,哪怕利率很小地波动一下,价格波动都很大。它对利率敏感是金融的天然特征。因为回报期长,也意味着很少有人单靠自己的努力可以通过一次性交易来完成买卖。全世界房地产交易大部分都涉及到外部融资,天然和金融联系在一起。
  中国还有特殊的情况就是我们没有房产税,有土地出让金,很多人说土地出让金就是房产税,这个也对也不对。严格意义来讲土地出让金是未来70年房产税的资本化,资本化之后,就有了金融属性。假设土地出让金是零,政府收几千块钱房产税,很多人都可以买得起房子,但是现在资本化变成一次性的交易价格,很多年轻人就买不起了,就要依靠按揭贷款。


  土地的金融属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房地产泡沫,最根本的因素是金融,没有金融的扩张,没有信贷的扩张,就不会有泡沫。观察未来的房地产走势时,这条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紧缩到一定程度,必然影响到房价,信贷和地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所以我们讲金融周期,简单来讲就是银行信用和房地产价格相互促进所带来的地产金融化,也可以说金融地产化。这种顺周期性,使得这一轮周期持续的时间很长,是15~20年的时间,一般经济周期是9年时间。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资产价格定价模型的问题。我们做金融的都知道,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利率折现变成股票的价格。投资产品的定价模型还有另外一个——杠杆。金融周期实际上就是房地产作为载体的杠杆波动,金融周期上半场,房价上升,杠杆上升;金融周期下半场,房价下降,杠杆下降。
  中国金融周期拐点正在发生
  我们都在讲去杠杆,现在也叫结构性去杠杆,其实杠杆本身就是结构性的。国企杠杆率高,这个大家都知道。另外是房地产相关企业杠杆很高。为什么国企杠杆率高,因为它有隐性、显性的担保。房地产相关企业为什么杠杆率高?因为它有土地,土地是最好的信贷抵押品。
  房地产相关的杠杆率是未来的一个大的风险点,现在大家可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定时炸弹,只是现在还没有暴露。我们讲去杠杆,其实很清楚,就是三个地方,国企、房地产、地方债。
  去杠杆,其实就是平衡短期和长期增长。你要想未来增长好一点,增长更可持续一点,你就要去杠杆,如果只顾今天不顾明天,你可以发新债,继续增长。其实就是一个平衡,世界上不存在天上掉馅儿饼的事。
  去杠杆是平衡短期与未来增长
  去杠杆是过去一年大家最关心的一条主线,思考过去一年的去杠杆,有几个反思。
  第一,去杠杆是平衡短期与未来增长,也就是说你要今天还是要明天,不要指望没有痛苦的去杠杆。我们如果要走回老路,再搞真正的放水,再鼓吹房地产泡沫,那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洗洗睡了”,看不到未来了。所以去杠杆是为了下一代,为了未来减轻一些痛苦,为了下一代也是为了自己。
  第二,房价不跌,难以去杠杆。资产端不调整,仅仅是负债端调整,融资紧缩更多伤害非地产实体部门,需要长效机制降低地产的金融属性。我们最近看到一些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有一些微调,但是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在加大,这就是政府部门认识到了房地产必须要调。过去一年如果说去杠杆有什么偏差,我认为一个偏差就是房地产。如果说房地产价格下跌了,现在货币放松的力度就会更大,货币放松力度大了,实体行业的债务压力就小了。
  第三,需要功能财政。财政扩张不仅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还可以助力结构调整,功能财政就是要增加赤字,大幅度减税。
  第四,区分放水与改善金融结构。不是所有的松货币都是放水,不能简单化。这一次货币政策的放松实际上背后是什么?是金融结构的改善,简单来说,紧信用就是均衡利率下降,松货币政策利率下来,对什么有好处?这对资产价格有好处,如果说房地产价格可以调控得住,有利于资本市场,有利于直接融资。在紧信用条件下松货币,实际是改善结构,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放水。这当中央行扩表是关键。
  总体来讲,未来3~5年,我认为在一个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阶段。理想的宏观政策组合应该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促进公平结构政策,包括税制的改变,降低流转税,引进房产税,这些在经濟层面体现在增长放缓,房价下跌,结构改善,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社会层面贫富差距缩小。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12日,《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光临第24期陆家嘴读书会。  这次读书会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和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参与了对话。陆家嘴读书会的近300位读者聆听了这场读书会,并与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皮凯蒂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经济学家,他1971年出生,18岁考入巴
期刊
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访谈、研究写成了《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书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好玩儿的背后故事。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市场上关于阿里巴巴的书比较少提到的莫过于阿里巴巴的融资过程,处理和投资人的关系问题,股权易主问题……此外,作者一直在更新书
期刊
我们有一种秩序论,按照这个秩序首先要推利率市场化,利率推不动,别的都推不动。再比如说汇率,汇率机制还没到位,资本账户不能开放,但是很多都没有完成,如果按照严格的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就好好搞利率,别的都别动。当时利率改革非常困难,按照这么一个逻辑,资本账户是不能开放的,因为利率市场化还没搞完,什么都别干,这就是理论束缚了制度。  2010年-2011年的时候,人民银行想推资本账户
期刊
把握未来我们应该先看过去,未来是过去的产物。  从历史上来看,为什么西方如此强大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始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化石燃料、电力的使用、铁路道路铺设、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分工,都是工业化提升西方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例子。但是现在,亚洲正在非常迅速地追赶西方,快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现在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已经成为亚洲的常态 ,未来几十年中,亚洲都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因
期刊
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剑挢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究福利经济的基本问题方面作出了数项重要的贡献”。而这“数项”重要的贡献,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包括“充满格言意味的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困指数下定义,对饥荒进行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  《贫困与饥荒》是阿马蒂亚·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书中收录了这
期刊
今天的主题是讲《选一条人少的路走》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很薄,这也是我同事不断鞭策出来的。原来写这本书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平时也会写一些读书心得。我觉得我已经累积了很多的素材,把过去的东西聚集起来就是出书了。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基本上都是重新写的。大家看到它虽然很薄,也是好不容易才“挤”出这些字来。  我曾看到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段话,他是一位美国诗人,得过四次普利策奖,
期刊
应对危机,首要的就是必须准确把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进而才能准确把握危机将如何发展。今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关于危机大家也在做重新思考,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它的根源是什么?  我看了当时很多人总结的原因,但是我认为都是表层原因,解释不了一个全球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所以必须要穿透表象,进一步探究根源。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次贷产品的底层基础是什么?是住房按揭贷款。按揭贷款质
期刊
2008年9月20日,阿代尔·特纳勋爵走马上任成为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而就在5天之前,雷曼兄弟破产。用特纳的话说,自己就像是“撞上冰山沉没前的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在亲历了金融危机全过程并深入参与应对危机后,特纳写下了《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一书。  2016年4月5日,在第40期陆家嘴读书会上,特纳带着他的这本新书,在现场与中国的读者们分享了他对债务攀升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应对
期刊
202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与浦东同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恰好三十而立。  600多年前,苏州河在黄浦江交汇处对岸冲积出一块滩地。明代文学家、翰林院学士陆深一家在此间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后来这块地得名“陆家嘴”。  过去30年,陆家嘴的变化比过去600年还多。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让世人为之惊叹,天际线某种意义也是另一种“创业史”。陆家嘴也有很多“创业经历”:先想尽一切办法搞钱活下
期刊
沈建光指出,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的经济、出口均高速增长,1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018年,中国的零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而十年前,美国的零售市场是中国的3~4倍。  “这个变化其实是非常大的,也给中美贸易战留下一个伏笔,美國这一次贸易摩擦的背景其实就是对中国的担心。”沈建光说。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在升级换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