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反复强调商业设计需要各专业的统一协调,而所有设计专业工作的载体归根到底离不开“空间”。好的空间设计可以有足够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而我们所追求的空间有一个共同特质——强调人在其中的“体验性”。因为传统商业模式的价值优势归根究底就在于体验式消费模式。目前,电子商务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它终究是一种目标性消费,传统商业的消费模式是它根本无法取代的。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情感沟通的需要将远远大于物质消费的价值。所以,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前景无可替代,体验式空间的开发至关重要,它已经成为商业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时间消费、精神层面的需求将是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
一、盈利性体验空间
所谓盈利性体验空间,包括了传统消费模式之外的所有业态并以商业策划、规划和预招商情况为依据,是打造商圈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以熟知的万达为例,其体验式消费面积已经超过50%;伦敦BLUEWATER购物中心的商业、餐饮、娱乐复合业态功能组合比例为4:3:3,各种特色创意美食餐厅、影院及娱乐设施成为良好的聚客磁场。为延长消费者在商场的停留时间,BlueWater专门配置了三个休息区及饮食区,包括了餐厅、咖啡厅、健身房、园艺店等,并提供全英国最大面积的商场内餐饮服务,与购物中心形成良性互补。
国外一些主题创意概念空间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体验空间。如伦敦牛津街迪斯尼多媒体概念店,以动漫卡通为主题,销售与之相关的玩具、服装、饰品等。整个空间打造再现了各种卡通故事情景,不同区域有不同卡通主题并与商品展示相结合,同时增加了玩具试玩等活动区域。整个概念店虽然不大,但是氛围十足,顿时将人带入了童话世界,不仅是儿童,更多的成年人也为之吸引,因为这里能够唤起每个人的童年回忆或是满足自己的动漫情结。在这里,精神需求成为了消费主导。这便是体验式消费的最大魅力。当然这种体验空间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诸如苹果体验店这样的品牌店,相对占据的是较好的位置资源,能否以体验方式驱动商业价值,还要靠商家正确的策划、规划和实施,才能最终形成核心商业竞争力。
二、非盈利性体验空间
关于非盈利性体验空间的打造,现阶段可能还未引起国内商家的足够重视,但这恰恰是提升商业品质的一个重点。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高面积利用率”、“高出租率”≠“高回报”。体验空间——尤其是非盈利式的体验空间将是考量开发商的远见、胆识和设计水平的关键点所在。比如,大型商业室内的中庭空间本质就是一个“橱窗”,这里应当是商家着重打造的重点。好的中庭空间,定会成为人的视觉中心、心理中心、交通中心。例如设置人性化的休息、休闲空间,引入好的室内景观,打造商业室内小节点,再结合中庭的采光处理与顶棚艺术设计,巧妙运用人在中庭的感受,充分发挥其向心性、提高顾客的参与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英国Westfield购物中心的中庭设计通过空间的变化、交叉,将商业购物、餐饮、休息等功能巧妙的与人的行为融为一体。通过动态的开放式空间,人的心态是放松的,没有了“被消费”的感觉,使人体验到更加舒适、愉快、别致的感受,当然,商业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们要说的是好的中庭设计不一定是一通到底的大空间,这也是相比之下国外商业空间设计优于当前国内的地方。国内某商业中庭的该设计就显得生硬、冷漠,虽然在材质装修上面采用了费用较高的大理石等材料,但是忽略了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受,没有与人产生互动的空间是没有生命的。这样的空间存在适得其反,使商业氛围荡然无存。可见,好的设计能够做到既节约造价又营造氛围,通过这种体验空间的打造,创造一种休闲、轻松的购物环境,达到吸引人、留住人的目的。加之非盈利体验空间具备很大灵活性,我们可以引入花车消费模式,结合商业淡旺季,充分利用预留空间。当然,这里边一定是包括建筑、景观、色彩、艺术、标识在内的各大专业设计的同步协调进行。虽然前期有所投入,但最终商业价值会大大提高。
三、室内外空间的互动性、连续性
在商业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外部空间的设计以及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与交流,包括灰空间的利用,其核心是创造出舒适、有趣而且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空间。我们现有许多商业室外空间预留不足或者处理方式简单、生硬,没能与商业形成良好的沟通,这些都为后期商业运营埋下隐患。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是将室内外空间交流互动做到极致的实例之一。最抢眼的是层层红色弧形退台形成内卵形空间,其下中心处有一条运河通过,运河前圆形演绎广场已然成为商业界面的一部分。广场上的音乐喷水秀无形中成为商业展示的一项内容。商业外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成为打造商业氛围的有利因素。
事实上好的商业设计不仅做“点”,而且要做“面”,要充分利用商业外部空间,将其与商业本身统一设计,同时结合景观、标识、色彩、形象艺术等专业一体化设计,让商业感染力不断扩大延伸,甚至影响周围的城市环境。如此,商业对人的吸引力才会更强。英国Westfield购物中心利用台阶平台、室外广场等交通组织直接引导人流到商业的二、三层,在首层商业价值存在的基础上,使上部商业价值大幅提升。当人们分不清商业范围的界线,完全融入商业气氛中,心态是比较放松的,即使没有明确的消费目标,但是消费活动已经进行。我认为这是商业设计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公司总设计师
一、盈利性体验空间
所谓盈利性体验空间,包括了传统消费模式之外的所有业态并以商业策划、规划和预招商情况为依据,是打造商圈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以熟知的万达为例,其体验式消费面积已经超过50%;伦敦BLUEWATER购物中心的商业、餐饮、娱乐复合业态功能组合比例为4:3:3,各种特色创意美食餐厅、影院及娱乐设施成为良好的聚客磁场。为延长消费者在商场的停留时间,BlueWater专门配置了三个休息区及饮食区,包括了餐厅、咖啡厅、健身房、园艺店等,并提供全英国最大面积的商场内餐饮服务,与购物中心形成良性互补。
国外一些主题创意概念空间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体验空间。如伦敦牛津街迪斯尼多媒体概念店,以动漫卡通为主题,销售与之相关的玩具、服装、饰品等。整个空间打造再现了各种卡通故事情景,不同区域有不同卡通主题并与商品展示相结合,同时增加了玩具试玩等活动区域。整个概念店虽然不大,但是氛围十足,顿时将人带入了童话世界,不仅是儿童,更多的成年人也为之吸引,因为这里能够唤起每个人的童年回忆或是满足自己的动漫情结。在这里,精神需求成为了消费主导。这便是体验式消费的最大魅力。当然这种体验空间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诸如苹果体验店这样的品牌店,相对占据的是较好的位置资源,能否以体验方式驱动商业价值,还要靠商家正确的策划、规划和实施,才能最终形成核心商业竞争力。
二、非盈利性体验空间
关于非盈利性体验空间的打造,现阶段可能还未引起国内商家的足够重视,但这恰恰是提升商业品质的一个重点。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高面积利用率”、“高出租率”≠“高回报”。体验空间——尤其是非盈利式的体验空间将是考量开发商的远见、胆识和设计水平的关键点所在。比如,大型商业室内的中庭空间本质就是一个“橱窗”,这里应当是商家着重打造的重点。好的中庭空间,定会成为人的视觉中心、心理中心、交通中心。例如设置人性化的休息、休闲空间,引入好的室内景观,打造商业室内小节点,再结合中庭的采光处理与顶棚艺术设计,巧妙运用人在中庭的感受,充分发挥其向心性、提高顾客的参与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英国Westfield购物中心的中庭设计通过空间的变化、交叉,将商业购物、餐饮、休息等功能巧妙的与人的行为融为一体。通过动态的开放式空间,人的心态是放松的,没有了“被消费”的感觉,使人体验到更加舒适、愉快、别致的感受,当然,商业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们要说的是好的中庭设计不一定是一通到底的大空间,这也是相比之下国外商业空间设计优于当前国内的地方。国内某商业中庭的该设计就显得生硬、冷漠,虽然在材质装修上面采用了费用较高的大理石等材料,但是忽略了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受,没有与人产生互动的空间是没有生命的。这样的空间存在适得其反,使商业氛围荡然无存。可见,好的设计能够做到既节约造价又营造氛围,通过这种体验空间的打造,创造一种休闲、轻松的购物环境,达到吸引人、留住人的目的。加之非盈利体验空间具备很大灵活性,我们可以引入花车消费模式,结合商业淡旺季,充分利用预留空间。当然,这里边一定是包括建筑、景观、色彩、艺术、标识在内的各大专业设计的同步协调进行。虽然前期有所投入,但最终商业价值会大大提高。
三、室内外空间的互动性、连续性
在商业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外部空间的设计以及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与交流,包括灰空间的利用,其核心是创造出舒适、有趣而且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空间。我们现有许多商业室外空间预留不足或者处理方式简单、生硬,没能与商业形成良好的沟通,这些都为后期商业运营埋下隐患。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是将室内外空间交流互动做到极致的实例之一。最抢眼的是层层红色弧形退台形成内卵形空间,其下中心处有一条运河通过,运河前圆形演绎广场已然成为商业界面的一部分。广场上的音乐喷水秀无形中成为商业展示的一项内容。商业外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成为打造商业氛围的有利因素。
事实上好的商业设计不仅做“点”,而且要做“面”,要充分利用商业外部空间,将其与商业本身统一设计,同时结合景观、标识、色彩、形象艺术等专业一体化设计,让商业感染力不断扩大延伸,甚至影响周围的城市环境。如此,商业对人的吸引力才会更强。英国Westfield购物中心利用台阶平台、室外广场等交通组织直接引导人流到商业的二、三层,在首层商业价值存在的基础上,使上部商业价值大幅提升。当人们分不清商业范围的界线,完全融入商业气氛中,心态是比较放松的,即使没有明确的消费目标,但是消费活动已经进行。我认为这是商业设计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公司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