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写有机融合、读写相长,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设计“随文练笔”,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落实语用训练,提高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阅读;写作;随文练笔;语用训练;语文素养
读写有机融合、读写相长,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应扎根于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随文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区别于纯语言训练的“机械性”和纯阅读感悟的“意会性”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是阅读教学凸显“语用”的有效形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将“读写结合、语用训练”落到实处呢?本文从随文练笔设计的切入点进行了探究。
一、依托单元目标,落实练笔的语用点
每一个单元都设有导语,既点明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又归纳语用训练的重点。根据语用训练重点确定本单元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语用训练落脚点,语用训练就会事半功倍。
如根据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的主题,语用训练重点、随文练笔设计形式、落实训练点的课文,可梳理如下:
单元主题及训练重点,给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指明了方向,更为语用训练的落脚点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二、关注教材特点,落实练笔的语用点
1. 借助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加以想象,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结合随文练笔,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语用训练的落实水到渠成。如《桂林山水》一课学完后,我引导学生:请你仔细观察插图,大胆想象一下,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还像什么?趁着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时,我设计了一道小练笔:
师:选择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模仿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把自己观察图片后的感想写成一段话。
生:漓江的水真甜啊,喝一口,让人解除干渴;漓江的水真凉啊,捧一把洗脸,顿时神清气爽;漓江的水真静啊,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像奔驰在草原的野马,像在溪边饮水的牛羊,像在草坪上玩耍嬉戏的孩子。
(学生们兴味盎然,写的片段想象丰富,栩栩如生)
观察插图,大胆想象,再通过随文练笔加以补充、深化,学生对优美文段的表达就能学以致用了。
2. 根据课文体裁
每一册语文教材中往往交叉着多种文体,相同的内容经过不同体裁的表述,所收到的阅读感悟是不同的。通过随文练笔,灵活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歌,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阐释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种种伤害,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感人至深。诗歌前面四节结构对仗基本一致,在学完以后,抓住时机,引导练笔:
师:其实,除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还有许多地方也遭到了战争的摧毁和破坏。现在请你们发挥想象,模仿1~4小节,自己尝试创作一节小诗。
生:宽敞明亮的教室,
本该洋溢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子弹壳
扼杀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这究竟是为什么?
生:蔚蓝明净的天空,
本来是云朵们的乐园,
可是战争的硝烟和猛烈的炮火
摧毁了他们温馨的家,
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我是小诗人”的汇报活动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淋漓尽致地把自己创作的小诗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意犹未尽的学生,晚上继续在班群分享、交流自己的诗作。通过创作诗歌,学生深切领会了诗歌体裁的特点,進一步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决心油然而生。
3. 根据课文表达方式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阅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们的表达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学写这样的语段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七月的天山》以一个优美的排比、比喻句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诵读一番后,就可以引导学生:
师: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现在请大家仿照句式,运用排比、比喻方法,把公园里的荷花写具体、写生动: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满是美丽的荷花,芳香扑鼻,像( )那么( ),像( )那么( ),像( )那么( )。
生: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满是美丽的荷花,芳香扑鼻,像鹅毛般的雪花那么洁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艳丽,像下凡的仙子那么婀娜多姿。
生: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满是美丽的荷花,芳香扑鼻,像芭蕾舞仙子那么多姿,像天边的云霞那么多彩,像害羞的小姑娘那么腼腆。
从学生的随文练笔里,既表现出他们对文本表达方式透彻的理解,又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三、聚焦经典文段,落实练笔的语用点
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想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就必须聚焦经典文段,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有方法可循。
1. 模仿写作
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们学习写作最合适的范例。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句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文中作者用了一个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把聋哑青年画金鱼的动作刻画得无比细腻。于是,我给学生创设情境:班上小薇同学经常研究数学难题,请大家回忆她做题时的神态动作,用上“有时……有时……”。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填补空白
有的课文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空白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也是组织学生练笔的极好机会!
《普罗米修斯》一课,作者对一些场景的描写非常简略,给学生留下无限的遐想,学生们往往对这些简略的场景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样的结合点,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原有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场景写得具体、生动。如残暴的宙斯狠狠地惩罚普罗米修斯,但在文中只是简略写道:“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于是我创设情境:
师: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被铁链锁得死死的,他遭受的痛苦何止这些?请你想象一下,说一说,写一写。
生: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被铁链锁得死死的。夏天,他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嘴唇开裂;冬天,他被狂风吹得睁不开眼睛,被暴雪冻得全身僵硬。
通过这样的随文练笔,既升华了学生对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感,又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尾续写
在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言尽意犹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续写下来。《穷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渔夫看见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后,渔夫一家的生活会如何?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写的故事情节跌宕,引人入胜。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随文练笔,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恰当、准确地运用语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实现了“读写相长”的目标,最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静川,王晓春.寻找凸显“语用”的随文练笔方式[J].小学语文教师,2017(3).
[2]王宏玉.随文练笔:阅读教学的有效落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关键词:阅读;写作;随文练笔;语用训练;语文素养
读写有机融合、读写相长,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应扎根于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随文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区别于纯语言训练的“机械性”和纯阅读感悟的“意会性”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是阅读教学凸显“语用”的有效形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将“读写结合、语用训练”落到实处呢?本文从随文练笔设计的切入点进行了探究。
一、依托单元目标,落实练笔的语用点
每一个单元都设有导语,既点明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又归纳语用训练的重点。根据语用训练重点确定本单元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语用训练落脚点,语用训练就会事半功倍。
如根据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的主题,语用训练重点、随文练笔设计形式、落实训练点的课文,可梳理如下:
单元主题及训练重点,给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指明了方向,更为语用训练的落脚点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二、关注教材特点,落实练笔的语用点
1. 借助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加以想象,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结合随文练笔,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语用训练的落实水到渠成。如《桂林山水》一课学完后,我引导学生:请你仔细观察插图,大胆想象一下,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还像什么?趁着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时,我设计了一道小练笔:
师:选择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模仿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把自己观察图片后的感想写成一段话。
生:漓江的水真甜啊,喝一口,让人解除干渴;漓江的水真凉啊,捧一把洗脸,顿时神清气爽;漓江的水真静啊,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像奔驰在草原的野马,像在溪边饮水的牛羊,像在草坪上玩耍嬉戏的孩子。
(学生们兴味盎然,写的片段想象丰富,栩栩如生)
观察插图,大胆想象,再通过随文练笔加以补充、深化,学生对优美文段的表达就能学以致用了。
2. 根据课文体裁
每一册语文教材中往往交叉着多种文体,相同的内容经过不同体裁的表述,所收到的阅读感悟是不同的。通过随文练笔,灵活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歌,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阐释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种种伤害,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感人至深。诗歌前面四节结构对仗基本一致,在学完以后,抓住时机,引导练笔:
师:其实,除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还有许多地方也遭到了战争的摧毁和破坏。现在请你们发挥想象,模仿1~4小节,自己尝试创作一节小诗。
生:宽敞明亮的教室,
本该洋溢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子弹壳
扼杀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这究竟是为什么?
生:蔚蓝明净的天空,
本来是云朵们的乐园,
可是战争的硝烟和猛烈的炮火
摧毁了他们温馨的家,
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我是小诗人”的汇报活动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淋漓尽致地把自己创作的小诗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意犹未尽的学生,晚上继续在班群分享、交流自己的诗作。通过创作诗歌,学生深切领会了诗歌体裁的特点,進一步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决心油然而生。
3. 根据课文表达方式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阅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们的表达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学写这样的语段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七月的天山》以一个优美的排比、比喻句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诵读一番后,就可以引导学生:
师: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现在请大家仿照句式,运用排比、比喻方法,把公园里的荷花写具体、写生动: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满是美丽的荷花,芳香扑鼻,像( )那么( ),像( )那么( ),像( )那么( )。
生: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满是美丽的荷花,芳香扑鼻,像鹅毛般的雪花那么洁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艳丽,像下凡的仙子那么婀娜多姿。
生: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满是美丽的荷花,芳香扑鼻,像芭蕾舞仙子那么多姿,像天边的云霞那么多彩,像害羞的小姑娘那么腼腆。
从学生的随文练笔里,既表现出他们对文本表达方式透彻的理解,又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三、聚焦经典文段,落实练笔的语用点
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想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就必须聚焦经典文段,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有方法可循。
1. 模仿写作
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们学习写作最合适的范例。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句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文中作者用了一个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把聋哑青年画金鱼的动作刻画得无比细腻。于是,我给学生创设情境:班上小薇同学经常研究数学难题,请大家回忆她做题时的神态动作,用上“有时……有时……”。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填补空白
有的课文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空白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也是组织学生练笔的极好机会!
《普罗米修斯》一课,作者对一些场景的描写非常简略,给学生留下无限的遐想,学生们往往对这些简略的场景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样的结合点,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原有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场景写得具体、生动。如残暴的宙斯狠狠地惩罚普罗米修斯,但在文中只是简略写道:“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于是我创设情境:
师: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被铁链锁得死死的,他遭受的痛苦何止这些?请你想象一下,说一说,写一写。
生: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被铁链锁得死死的。夏天,他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嘴唇开裂;冬天,他被狂风吹得睁不开眼睛,被暴雪冻得全身僵硬。
通过这样的随文练笔,既升华了学生对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感,又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尾续写
在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言尽意犹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续写下来。《穷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渔夫看见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后,渔夫一家的生活会如何?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写的故事情节跌宕,引人入胜。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随文练笔,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恰当、准确地运用语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实现了“读写相长”的目标,最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静川,王晓春.寻找凸显“语用”的随文练笔方式[J].小学语文教师,2017(3).
[2]王宏玉.随文练笔:阅读教学的有效落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