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院士的“飞天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上,来自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榜上有名,成为中国工程院民企院士第一人。他一手创办了阿里云飞天系统。该系统仅次于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微软,排名第三,让中国云计算走到世界的前列。
  王坚并非技术出身,而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于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他专修工业心理学,旁听了计算机课程。在大学校园内,他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学习两个专业的课,花掉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大学毕业后,他的硕士论文《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是中国第一部人机交互论文。
  大学毕业后,王坚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他的教学出色,知识储备量大,深得学校领导的器重,没几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心理系主任。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喜欢折腾,不想站在讲台上教学,想辞职出去搞科研。正好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在招聘,李开复邀请他加入微软,满足他的科研梦。
  在微软研究院,他主持了几个项目:SQM大规模数据处理系统、数字墨水、支持亚洲语言的无模式切换用户界面等。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研究成功得到应用,受到比尔·盖茨的赏识。微软中国研究院改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后,他出任常务副院长。
  2006—2008年,亚马逊、微软、IBM等巨头推出云计算平台,而中国这个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他又有了追逐的梦想,想创立属于中国的云计算平台,让科技企业不再依赖外国。
  经过几年的发展,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马云邀请技术大咖参加“网侠大会”,王坚在受邀之列。虽然阿里巴巴发展得很好,但他看出了危机,因为阿里没有掌握技术。跟马云交谈时,他提出了这个问题。马云也意识到,互联网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有了这个想法后,马云盛邀王坚加入阿里。
  两年后,王坚离开微软,成为阿里巴巴中的一员,他的职位是首席架构师,将来建立一个能够支持阿里计算任务的新系统。王坚亲自组建团队,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飞天”。让中国的技术一飞冲天,也是他致力于实现的梦想。
  从组建团队那天开始,王坚饱受质疑。百度李彦宏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云计算这个东西,就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外部的大佬都不看好他主持的项目。而在公司内部,有同事给马云说:“他纯粹是靠嘴忽悠,他不懂技术,不要相信他。”
  面对各种质疑,王坚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一头扎入项目中,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前两年,项目没有一点进展,跟他一起的同事看不到希望,选择了离开。起初他并没有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他尊重他们的选择。辞职的员工越来越多,超过一半员工离职,理由都很相似:在这里干下去,看不到未来。
  王坚知道建立云计算操作系统很难,但没有想到这样难。外部各种批评声音,内部的同事也不看好他。内外交困,让他身心疲惫,曾经也想过放弃,一走了之。在阿里总裁大会上,一个同事没有顾及他的面子,当着他给马云说:“马总,王坚是一个‘骗子’。”进入阿里的前几年,他饱受煎熬,想起受到的委屈,他忍不住掉下眼泪。马云仍然相信他,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相信他能创造出奇迹。
  王坚忍辱负重,要争一口气,让质疑他的人刮目相看。2013年,王坚终于成功了。飞天系统上线服务,实现了连接超过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阿里的云计算经受住了历届双十一的峰值考验,不断刷新的世界纪录,达到每秒54.4万笔。阿里云计算不仅满足阿里的庞大的计算需求,也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造福社会。
  作为民企院士第一人,王坚这一路并不平坦,他靠着坚强和执著,实现自己的梦想。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说:“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也不例外,我将梦想定得很高,让中国云计算不再受制于人,注定要受到极大的磨难。在最艰难的时候,我没有放弃,向前跨了一步,实现了‘飞天梦’,让中国的云计算走到世界前列。”
  有梦想的人了不起,尤其是将梦想跟家国结合起来,推动社会进步,让中国的技术不再受制于人,王坚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编辑 之之/圖 槿喑)
其他文献
2008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河南省长葛市(1993年由长葛县改设)。怀着对家乡历史的浓厚兴趣,我走访了儿时的伙伴、长葛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魏占军。魏主任赠给我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编簸的《长葛县志》。这部县志中,收录了196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带领中央工作组来长葛纠正浮夸风、共产风的一些珍贵资料。其中,有习仲勋写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两份调查报告,有习仲勋当年在长葛县委扩大
奥利弗·B·亚当斯原来只是新英格兰一家小杂货店的伙计,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所有的这一切,缘于亚当斯给过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  亚当斯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12岁那年,父亲意外因病去逝,为了帮助母亲养家糊口,亚当斯辍学后开始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不过,在那里只干了3年的时间,老板斯诺便将杂货店转卖了出去,亚当斯随即也跟着失业。  走投无路之际,亚当斯揣着自己攒下来的一点钱去了纽
接到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搬新家了,并告诉我新家的地址。  听了老同学的话,我大吃一惊,忙问道,你怎么又换了一套新房?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已是你最近几年来换的第三套房子了!  老同学回答道,没办法啊,现在房子更新太快了,这边买了住了没几年,那边又盖了更新颖、更美观的住房了。这次自己想一步到位,共贷款加借债有100多万元,并卖了自己原有的一套住房,一下子买了这套300多平方米还带有自家小车
16岁,父亲拜师学艺,跟一位有名的泥瓦匠,学习造房子。起初,他只能给师傅打下手:拌拌水泥浆,递递砖头。如此三年,师傅才肯将瓦刀下的功夫,倾囊相传。垒筑地基,砌砖抹墙,铺贴盖瓦,父亲渐渐样样精熟,出了师,独当一面。  请父亲造房盖屋的,大都是附近乡邻,他们对房屋的要求不高,只要结实耐住便可。可父亲却未因此懈怠,他说,拿起瓦刀就要砌好墙,父亲不断自我加压,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细小之处,也用心至极。很快,
开国上将陈伯钧(1910~1974),是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元勋之一。烽火硝烟,世事更迭,然而青史上却殷殷记载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与忠勇将士陈伯钧之间存续多年且鲜为人知的深厚友情。  枪下留人生死情  1928年春,陈伯钧在红四军教导队任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在一次战斗中,陈伯钧缴获了一支手枪,因枪有锈斑拉不动枪栓,教导队长吕赤开玩笑说:“什么破枪,‘半斤铁’,扔了算
浙江省博物馆有一幅常年展出的画作,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  那幅画展现的是一个近景:一位赶路的人,以肘枕额俯身在一棵树上,他把包袱丢在脚旁,做出一副忧思状。树干只画到了一人高处,即使如此,参观者仍然能够联想到,这是一棵参天大树。画面中没有道路,但谁都能看得出,这人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这幅画被作者题名为“任重道远”,我三次去博物馆游览,每次都会在它面前驻足呆看。  也许是受到这幅画作的激励,几年后
春色撩人,真的很难说。似乎,也明白,也朦胧。  如果你把“色”仅仅看成“景”,春天的景象就摆在那儿,自然是很明白了;然而,那“色”,难道只就是“景”吗?就没有人的感受吗?任何事物,一旦有了人的感受,就复杂了,就模糊了,就朦胧了。不过,美的意蕴,也就更丰富了。  最喜欢那个“撩”字,像有人用一根细物,轻轻地扫着你的脚心,痒痒的,难以自禁;像一位美女,柔婉的秋波一送,讓人温情地享受着,不可遏止。这是一
最近,读到一段文字,突然就被打动了,心里暖暖的。  文字说是全国人大代表、“拇指作家”马慧娟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会买一本书,郑重地写下日期和地点。然后在隐秘的空间写下关于这个城市的一些文字,行人、街景、公交车、远处的灯火、高楼林中悬挂的月亮,以及认识的新老朋友。  在《城市夜行》一文中,作家写了一次夜行的经历,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要在北京天黑之后一个人出去。地图显示,皮村在两个小时车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有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其智慧的箴言指明了富有亨通之道,揭示了成功的秘笈。  大车以载释义: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大车以载,积中不败”形象地比喻人性格刚而能柔,谦而能容,道德积累于内,就像大车上的重物满载其中,才能够稳健行驶,无往不利。  “大车以载,积中不败”的典故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典故讲到:有一次,孔子去卫国,学生冉有替他赶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式自行车风靡城乡,试想,一阵清脆车铃声飘过,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载着心爱的姑娘疾驰而过,那画面简直拉风得不要不要的。父亲和母亲结婚那年,托人弄了张自行车票,从商场扛回一辆二八大杠、漆黑锃亮的永久牌自行车,他们珍爱非常。  后来我出生,父亲特意在三角架上为我做了一个三面围栏的“宝宝椅”,成了我的“专座”。那个眉目如画、清秀可人的小孩曾引来无数路人关注的目光,父亲心里美滋滋的。  父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