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运输具有流动分散、每一台车都可以独立完成生产全过程,可以直接产生营收等特点,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风潮,单车承包普遍推行。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1987年3月和8月,交通部分别召开了部直属企业和地方交通企业承包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全面部署和推行两个层次的承包。
第一个层次的承包包括多种形式:
——微利,亏损企业,实行减亏包干或定额包干。确定包干基数,超收(或减亏)部分全部留给企业(或按规定比例分成)。
——上缴利润基数(或纳税目标)定额包干,超收分成。超收部分按规定比例分成或分档分成。
——上缴利润递增包干。逐年按合同规定的递增率向财政上缴利润。超过部分全部留给企业。
——租赁制。比较适宜于国营中小型企業和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更高。
——集体运输企业试行股份制。
除此之外,还有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工资总额与利税挂钩,百元产值(或千吨吞吐量、周转量)工资含量包干等形式。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承包形式,都要求体现“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的承包,着眼点是完善企业内在经营机制,解决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用包、保、定、挂、联方式,把企业的产量,营业收入、利润、安全、质量、消耗和设备完好率、固定资产增值,还贷能力和职工的收益相互结合起来;
——在划小企业内部核算单位,实行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推行目标承包,分类承包和层层承包。纵向指标包到底,横向指标包到边,运输企业的承包要落实到班组和每个职工,机关科室后勤生活保障也要实行分类承包;
——执行单车、单船的承包或租赁,职工的身份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生产工具所有权不变。
1987年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公路运输企业全面推开。据部分省统计,1988年已有90%以上的汽车运输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安徽省16个地、市国营专业运输企业已全部实行了承包;吉林、四川、云南省分别为95%、90%、80%。
承包责经营责任制在随后几年中出现了一些特点:
1.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企业承包人通过招标,在公开、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竞争产生。这样,把过去的被动承包变为投标人踊跃竞争承包,使承包指标和承包质量都有提高。许多企业在实行二级承包(即公司对所属车队、车站、保养场、修理厂等经营单位的承包)和单车承包过程中,也通过招标办法,效果显著。
2.实行风险抵押。对承包者实行财产抵押,当完成承包指标,承包人享受相当于职工人均工资1~3倍的年终一次性奖励;完不成年度承包指标,按合同规定受罚。
3.对科室人员实行层层招聘,对生产工人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妥善安排富余人员。如四川绵阳汽车联合运输公司安置富余人员400多人,仅工资一项减少支出42万元。
4.在实行承包经营的同时,贯彻实施《企业法》,将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转变为经理对企业两个文明全面负责。其做法是: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担任行政副职,小型企业则实行经理、书记一肩挑。
当时,承包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短期行为仍比较突出。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表现为注重职工收入、福利,对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投资积极性不高;生产工人的短期行为表现为拚车辆、拚设备,超载运行,不及时保修,使车况下降。2.承包人包盈不包亏,如果承包经营失败,承包指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损失无法追回。3.承包指标有些定得不够科学合理,使承包者个人所得太多。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1987年3月和8月,交通部分别召开了部直属企业和地方交通企业承包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全面部署和推行两个层次的承包。
第一个层次的承包包括多种形式:
——微利,亏损企业,实行减亏包干或定额包干。确定包干基数,超收(或减亏)部分全部留给企业(或按规定比例分成)。
——上缴利润基数(或纳税目标)定额包干,超收分成。超收部分按规定比例分成或分档分成。
——上缴利润递增包干。逐年按合同规定的递增率向财政上缴利润。超过部分全部留给企业。
——租赁制。比较适宜于国营中小型企業和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更高。
——集体运输企业试行股份制。
除此之外,还有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工资总额与利税挂钩,百元产值(或千吨吞吐量、周转量)工资含量包干等形式。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承包形式,都要求体现“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的承包,着眼点是完善企业内在经营机制,解决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用包、保、定、挂、联方式,把企业的产量,营业收入、利润、安全、质量、消耗和设备完好率、固定资产增值,还贷能力和职工的收益相互结合起来;
——在划小企业内部核算单位,实行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推行目标承包,分类承包和层层承包。纵向指标包到底,横向指标包到边,运输企业的承包要落实到班组和每个职工,机关科室后勤生活保障也要实行分类承包;
——执行单车、单船的承包或租赁,职工的身份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生产工具所有权不变。
1987年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公路运输企业全面推开。据部分省统计,1988年已有90%以上的汽车运输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安徽省16个地、市国营专业运输企业已全部实行了承包;吉林、四川、云南省分别为95%、90%、80%。
承包责经营责任制在随后几年中出现了一些特点:
1.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企业承包人通过招标,在公开、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竞争产生。这样,把过去的被动承包变为投标人踊跃竞争承包,使承包指标和承包质量都有提高。许多企业在实行二级承包(即公司对所属车队、车站、保养场、修理厂等经营单位的承包)和单车承包过程中,也通过招标办法,效果显著。
2.实行风险抵押。对承包者实行财产抵押,当完成承包指标,承包人享受相当于职工人均工资1~3倍的年终一次性奖励;完不成年度承包指标,按合同规定受罚。
3.对科室人员实行层层招聘,对生产工人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妥善安排富余人员。如四川绵阳汽车联合运输公司安置富余人员400多人,仅工资一项减少支出42万元。
4.在实行承包经营的同时,贯彻实施《企业法》,将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转变为经理对企业两个文明全面负责。其做法是: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担任行政副职,小型企业则实行经理、书记一肩挑。
当时,承包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短期行为仍比较突出。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表现为注重职工收入、福利,对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投资积极性不高;生产工人的短期行为表现为拚车辆、拚设备,超载运行,不及时保修,使车况下降。2.承包人包盈不包亏,如果承包经营失败,承包指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损失无法追回。3.承包指标有些定得不够科学合理,使承包者个人所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