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数学教学中营造知识缺口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方式,以人为构建知识缺口的形式,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倾斜,从而加深情感式记忆。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更为清晰的数学逻辑,知识缺口的营造,则能够使学生主动发掘问题,产生疑问并发掘自身思维漏洞,以更为新颖的观点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数学教学知识缺口
  前言: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需要在心理倾斜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消化,这样才能形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更有创造性的数学教学。所以,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强化倾斜,而以教学中知识缺口的营造引导学生紧跟教学进度,更为灵活的运用数学工具有着更为积极的教学实践意义。
  一、数学教学中营造知识缺口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色是“思维”运用和发掘,启发式教学则是基于这一特点实施的新型教学方式。那么启发式教学所需要达到的“认知倾斜”是怎样实现的呢?众所周知,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证据的拓展填补知识缺口,而知识缺口的形成是根据既定或者已知的条件将内部因素进行整合,进而形成“缺口状态”。知识缺口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认知倾斜的产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本能关注,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答案和奥秘。
  人类认知的本能是建立在平衡基础上的,如果这种平衡遭到人为“破坏”,受众就会感觉到“缺口”的出现,从而在心理和认知上出现不平衡感,这种缺口效应会刺激受众产生主动填补的主观需求,这就是启发式数学教学中知识缺口营造的心理机制。这一心理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认知的积极性,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数学思维的重新构建。
  二、营造知识缺口的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发掘数学逻辑内涵
  但新的教学内容与以往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联系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发掘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些内在关系的联系,教师将其进行整合后即可形成一定的知识缺口,这一阶段,学生就会体会到两者之间本应当建立起的知识衔接点出现了“断裂”,而这断裂的一部分,这是知识缺口的形成。学生会根据这一“知识断层”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先决条件,从而使新教学内容与已经掌握的课业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学生就会利用拓展、启发式思维将这部分信息进行填补,从而构建起新旧知识体系的融合与积淀。
  2.启发学生主动发展问题
  问题或者疑惑的思维的催化剂,学生需要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才能激发起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崭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教师营造知识漏洞的过程,这一模式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思维惯性,从而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发现。
  例如:在“分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方程练习。以植树节为创设背景,将学生植树活动作为命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但是在这样的方程形式中,却有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代数式,也就是分母中有未知数出现。这就与学生以往的数学知识认知出现了冲突,所以这个方程式暂时不能解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必须了解更新的方程式解法,那就是代数式方程概念。通过“分式”教学中知识缺口的营造,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求解的迫切需要,而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啟发式教学,不但能够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探究成功”的心理平衡感。
  3.启发学生发掘思维缺口
  在启发式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漏洞,那么教师就应当及时创设启发情景,以此为反例加深学生的矛盾思维,使学生意识到利用原有知识,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当前问题,从而营造出更为明显的知识缺口。
  下面以笔者的课例片段“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角公式”进行阐述:
  教师:确定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最好方法都有哪些呢:
  学生: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可以表示。
  教师:很好,那么,现在这两条直线AB和AC形成的夹角的多少度?我们来测量一下,这个夹角度数为30°,现在我们来做出这两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会得到直线AB′,大家可以看到,直线AB′、AB,AC的夹角都是30°,这是不是形成了不同位置关系直线都可以用相同角度表示?大家认真想一想,用“夹角”表示直线相较准确吗?
  以上课例,教师通过反例使学生意识到思维漏洞,学生认识到以往的“夹角”概念已经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知识缺口的出现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心态更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4.启发转化动力 把握好知识缺口“度”
  数学教学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知识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教师整合知识结构后,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点迁移作用,这样,知识缺口就形成了,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发掘,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从而形成灵活的数学知识网络构架。
  教师在“知识缺口”的营造中,还要把我“度”的问题,例如在“拆添项法分解因式”教学中,如果直接引导学生进行x4 4,则知识缺口过大学生难以跟上进度,如果让学生进行方程式(x4 4x2 4)-4x2,然后,再提出x4 4分解问题,学生优惠感到知识缺口过小。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将学生思路进行框架式限定,那么,学生的新知识探索积极性将被大幅削弱,所以教师应当以旧知识铺垫为基础,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平方差、立方差进行计算。通过结果的不一致,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也就是知识缺口的形成,学生由此意识到掌握新知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
  三、结语
  “学以疑为始”,只有具备了疑问,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才能更加积极。在启发式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知识缺口营造,使学生意感到矛盾和困惑,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在实施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氛围更自然浓厚。在只是缺口的营造上,教师要掌握好相应的“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结合:营造的知识缺口过大,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反之,学生又会感到探索积极性不够。所以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客观科学的进行知识缺口营造,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韩龙淑.数学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特征及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1(10)
  [2]周阳.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J].教育导刊.2013(02)
  [3]韩龙淑.提高讲授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要依据《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把《品德与社会》课的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在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好学生倾听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能力培养  曾经有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学生基础差,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严重影响品德课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认真审视这些问题,努力寻求
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声乐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它不仅关乎着学生吸收、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更是教师自身素质的真实体现。本文以形象性为切入点,探
【摘要】创新型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在阐述高中政治创新型教学理念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创新型教学的难点,并结合实际经验,探讨了创新型政治教育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建议,成果对于我国创新型高中政治教育的推广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合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当大量杂志以小资情调成为受众的生活指南,并成为贩售商品符号的大众消费品之时,另有一群小众找到了他们“对味”的风格杂志.而这类的杂志报导的消费活动并非复制模仿而是体
探究式教学兴起以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当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将探究式教学与其相结合必然存在一定的广泛性与特殊性。本部分就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的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数学学习中语言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数学知识在
期刊
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汉语应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对如何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证。以切实可行之方法改变民族小学生用本民族语言思维的习惯,用普通话思维,为进一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