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创新意识
  学生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对未知的欲望时,学生就可以产生创造思维。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充满诱惑、悬念、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对学生说:“今天想先让你们来考考老师。”他们一听“考老师”就乐了。我接着说:“同学们只要你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老师便能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不信,请同学们在演算本上任意写一个多位数计算好后,再让老师判断”。同学们,有的将信将疑想试一试真假,有的想“难”住老师,于是算呀算,并且争先恐后的发言。结果老师不仅说得很快,而且说得对。惊叹之余,学生心里都装下了一个谜——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是什么?并迫不及待想解开这个谜。见时机成熟我提出问题:“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话音刚落,有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但马上有很多同学举数反驳。学生感到很困惑,学生的认知冲突成功被激起了。接着我一句:“特征不在个位的数,那么会藏在哪?”把问题又抛给思维被激活的学生,学生此时探究新知的热情相当高涨,有的找能被3整除的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字特征;有的把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上的数字加一加、减一减、除一除、乘一乘,看能不能被3整除;有的把能被3数的整除的数字随意交换位置组成新的数,再看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不断猜想、验证,最终归纳总结出规律。显然,要想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多向思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是它的特征,就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安排了这么一道习题:“某工人要加工2000个零件,4小时加工了20%。照这样计算,完成任务还需要多少小时?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得到:
  解法一:按归一问题的思路,先求出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
  1、工作量按个数计量:
  2000×20%=400(件) 2000÷(400÷4)-4=16(小时)
  2、工作量用份数表示:
  20÷4=5(份) (100-20)÷5=16(小时)
  3、工作量用分率表示:
  20%÷4=1/20 (1-20%)÷1/20=16 (小时)
  解法二:按分数应用题思路解答。已知20%的工作量及所需要的时间,先求出完成全部任务的时间。
  4÷20%-4=16(小时)
  解法三:工作效率一定,则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成正比例。设完成任务还需要x小时,列比例。
  1、2000×20%=400(个) 2000-400=1600(个)
  1600∶x=400∶4
  2、(1-20%)∶x=20%∶4
  3、(100-20)∶x=20∶4
  解得:x=16。
  一题多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整体理解知识。况且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问多思、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三、肯定学生的奇思异想,提高创新能力
  打破常规和新颖独特地思考问题的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在解题时,有些学生会在已有解题经验上,通过另辟蹊径、换位思考、发散思维和信息重组得出奇特的、与常规解法不同的解题方法,由于它的思维高出常规解法一大截,超越了教材,超越了教学、甚至超越了教师。一时令人费解、觉得怪异。但当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会茅塞顿开,不由得拍案称奇。例如:有次,听一位老师教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出示例题15-8后,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就算出结果并进行汇报。生1:因为7+8=15,所以15-7=8。生2:15-8,我把15分成10和5,10-8=2,2+5=7。生3:15-8,我把8分成3和5,15-5=10,10-3=7。这些算法都是教师预料之中的,教师一一给予肯定,可是当生4说:15-8,我用5-8,不够减,那就用8-5=3,再用10﹣3=7,所以15-8=7。当生4的话音刚落,立即有学生说:“不行的!怎么能够倒过来减!”其他学生随之附和:“真可笑!怎么能够倒过来减!”不少听课老师也一怔。只见授课老师微笑着问:“你的算法很特别啊,请你说说理由。”这位学生兴奋地说:“如果妈妈买回15个苹果,我拿出5个洗,可妈妈说要洗8个。5+3=8。我已经拿了5个,还差3个,那再从10个里拿出3个,10-3=7,苹果就剩下7个了。”多么合理的逻辑!听完后老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因为与众不同的想法而闪亮,课堂因为闪烁着创新智慧的火花而生动。不要认为学生就一定比老师差,有时学生的见地可能更高明,也更具想象力,教师只要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奇思异想,使学生敢于创造,这样学生才可能会洋溢出创新的灵气,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人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中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就能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充分释放智慧和灵性,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始。
其他文献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这是联合国近来的新论断。对于个人的成才来说,什么是人才,人才不仅仅是学历与职称,学历与职称只是成才的基础条件之一,离开了创造,则无任何人才而言。应该说,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能称为人才.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欲兴旺发达、有所作为,都离不开创造。江泽民同志郑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可见,培养创造
期刊
在课改的今天,地理教学面临双重压力: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传授性,传统满堂灌式教学,使学生兴味索然,思维抑制,在课后经常出现“荒漠现象”,对此,教师责怪学生不爱学,学生埋怨教师不行, 如何走出这一地理教学的误区呢?可借用“活动教学”,“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可追溯到百年前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大班幼儿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培养,语言、思维、想象等诸多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他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敢问敢表达,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面对这么有思想、有个性的大班幼儿,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地阅读指导呢?分析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
期刊
〔摘 要〕条件反射是神经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人与动物条件反射的差异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关键就是要弄清具体的信号刺与抽象的信号刺激,两种信号刺激的辨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条件反射 具体信号 抽象信号  反射这一节是初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内容。其中的条件反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活动中不易把握和突破,不少学生感到吃力,颇为压头。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期刊
授课教师:杨国绯  授课班级:255班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一、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结合中学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主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主动探究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施能力。注重身心的协调发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真正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深入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作为课堂的主要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高效的培养。  一、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一)做好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
期刊
『课程分析』  《等比数列》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5中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之后安排的内容。等比数列是数列专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类似,但是区别明显,同为表述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关系,一个为比一个为差。通项公式均可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递推方式类似,可以模仿得出。利用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可以根据方程思想“知三求一”。通过本节课,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列知
期刊
我们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自身建设的有益尝试,新时期就是要注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  一、正确认识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科学化”的实质,是对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科学化水平”,体现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及其能力和程度。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如围绕中心任务抓党建的规律、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规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规律等等。把握规律并使其能够在党的一系
期刊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正处在发育期,训练和文化课学习要兼顾,课余训练时间有限,机体疲劳需要大量的时间恢复。依照运动员实际因材施训,科学安排训练负荷,采取“先教后训”的方式进行每个阶段的训练,突出百米技术特点,逐步规范技术动作,逐步提升专项能力,使专项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检测与之相对应的短跑专项成绩。从知识、技术、方法等方面全面理解100米跑的技术特点,努力做到知晓原理、掌握技术、领会学练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