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mRNA表达,酶联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样中血浆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所有患者发病3 d内影像学(CT/MRI)脑梗死体积.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48 h内及发病三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 d 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第7、14天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天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但较对照组高(P<0.05);其血浆中IL-6及TNF-αd水平则显著高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3)梗死体积大小不同组患者发病后第1天PBMC中SOCS-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中IL-6及TNF-α水平含量高低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4)脑梗死患者发病三月时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与发病第1天SOCS-3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血浆IL-6、TNF-α呈正相关. 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BMC中SOCS-3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JAK/STAT/SOCS-3这条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成为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给予小鼠不同剂量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
目的 通过介绍经历2007年广东珠海登革热患者收治过程中大型综合医院护理团队的应对.方法 通过团队快速反应,采取标准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方法,防止疫情蔓延.结果 在1038张床位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的关系,并确定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方法 符合Bain原发性震颤诊断标准的22例患者均单用氯氮平治疗,于维持量治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技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65例ALS患者和145例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的非ALS疾病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测
目的 初步评估计算机辅助下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方法及假体植入的精确性.方法 对40例患者分成导航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和标准常规技术完
目的 观察突变型α-核突触蛋白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降解途径,探讨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转染了α-核突触蛋白(A30P)的PC12细胞进行药物干预,检测细
流感病毒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年龄人群中引起不同严重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它可能是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
文章从新形势下医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分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医院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着重指出医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
目的 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MRI及病理学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M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脑电图、肌肉活检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