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分钟后,潜艇像飞鱼一般冲出水面,落下时,将海水溅起一二十米高。回到水面,船长立即命船员把潜艇检查一遍,发现除个别地方有点变形外,并无大碍。
血战大头鲸
在8月13日至14日夜间,诺第留斯号继续向南极地区驶去,这让尼德·兰感到恐惧1这几天他变得沉默不语,见到船长时,眼睛显得阴森可怕。14日,两位朋友到我房中,尼德·兰问我:“先生,您能估算船上有多少人吗?”
我明白他的用意,说:“估算很容易,但不是很准确。每人每小时要消费100升空气中的氧,24小时需要2400升。船的容积是1500吨……”我用铅笔算了一下说,“可容纳625人。”尼德·兰听了很丧气,不再讲话。
早上11点,尼德·兰发现东边七八千米处有鲸鱼活动,非常高兴。鲸鱼越来越近了,尼德·兰大叫起来:“先生,是长须鲸,一大群呢!太可惜了!”
“想叉鱼,去跟船长说……”康塞尔还没有讲完,尼德·兰已钻进船里。一会儿,船长跟他来到平台。船长很激动:“畦!这么多,要是捕鲸队就发大财了!”
“船长,让我去练练手?”尼德·兰请求说。
“哦,为练手杀死它们,不好。”船长摇摇头说,“它们的天敌够多的了,大头鲸、狗鲨、锯鲨天天都在伤害它们呢!”尼德·兰不以为然,嘴里哼着小曲,两手塞进口袋,转过脸去,不理我们。船长突然指着远处海面对我说:“先生,您看,那边海面是些大头鲸。大头鲸非常残暴,捕杀几头没关系。”
尼德·兰一听,立马回过身来说:“船长,那我去……”
“不能去冒险!用船的冲角就行了。”尼德·兰耸耸肩,没说话。
大头鲸身长可超过25米,脑袋约占身长1/3。它有25枚利牙,长20厘米,呈圆锥形,每枚1千克。大头鲸敢欺负长须鲸,这不单是因为大头鲸有锋利的牙齿,还因为它们可在水下停留较长时间。我们迅速潜入水里,驶向鲸群。大头鲸看见这钢铁怪物时,只用头拱拱、身体蹭蹭,并不在意。当巨大鱼叉杀进鲸群时,大头鲸一下乱了阵脚,有的沉入深水,有的凄厉嘶叫。船长只管左冲右突,乱刺乱戳。大头鲸很快开始反击,有的用尾巴甩打,有的用头顶撞,有时一二十条联合起来,用身体挤压船身,甚至张开大嘴啃咬船体。看见那满嘴大牙的血盆大口,我的脊背一阵阵发冷。有时我甚至感到,是它们咬住了船体,拖着我们一会儿潜入海底,一会儿浮出海面!
这场厮杀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海水变成了红色,海面漂满大头鲸的尸体、尸块,潜艇在死体中慢慢浮动……尼德·兰怒目而视,说“这简直是大屠杀!”我担心他会做出过激行为,好在这时他看到潜艇正靠近一头长须鲸,注意力被移转了。这头鲸没逃过大头鲸的利牙,肚皮上布满被咬破的伤口,已经死了。船停在鲸鱼尸体旁,2个船员走到鲸鱼身上,把它乳房里的奶汁取出,竞有二三吨之多。船长拿着两杯还带热气的鲸奶过来,说这奶跟牛奶一样,味道很好,说完自己喝了一大口。我不便推辞,只好尝了一口,果然好极了。
遭遇冰山围堵
3月14日,固执的船长终于把船驶进南冰洋。在南纬55度,我们见到漂流的冰块,往南则是一片白色世界,预告前面将有成群浮动的冰山和冰层了。
果然,不久冰块变成浮动的冰岛,它们像巨大的水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愈往南,漂流的冰岛愈多、愈大。南极鸟类成群地在岛上营巢,有海燕、棋乌和海鸭。有趣的是,一些海鸟把潜艇当作鲸鱼尸体,飞到船上,把钢板啄得“咚咚”乱响。我真担心它们会啄得大脑震荡,嘴巴开裂!
到南纬60度,海面已被封死。我们只能在冰山的小裂缝里穿行。有时大冰山倒塌,砸八海里发出的巨响令我恐惧,它引发的巨大漩涡,使船体在水下疯狂地翻滚旋转。这种让人胆战心惊的冒险,使我惊心动魄又痛快淋漓I
3月18日,船终于在西经51度30分、南纬67度39分被冻住了,周围是屹立不动的冰山。在这冰峰峡谷里,是可怕的寂静,一切都冰冻了,连声音也不例外。尼德·兰有点幸灾乐祸地说:“这是大自然划下的界限,谁也无法逾越!”
“对。但我很想知道冰山后面是什么,不知道我就很难受!
“肯定是冰!教授,见到冰山就够啦。我们必须回头,冰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想这次肯定完了!一旦没了电力,大家只好永远在这“天然冰箱”里保鲜了。我走上平台,船长发现我心情沮丧,便开门见山对我说:“教授,不用担心,我保证,不仅船可以脱身,我们还要到南极观光去!别人失败,我绝对不会失败!”
“难道能给船安上翅膀,从天上飞过去?”
“天上不行,可以水下行嘛!”
“还是船长脑袋灵光I冰山水下部分和浮出部分的比是3:1吧?”
“差不多,海面上1米,水下就有3米。这些冰山不过100米高,水下部分也只有300米左右。这对潜艇算不了什么!至于换气,船里有那么多储藏库,只要把空气压缩,都装满,足够了。”船长笑着说,“我担心的是南极全封冻了,船浮不出水面,岂不要憋死吗7”
“这可用船头的冲角把冰层撞开!那里也许有不冻的大海昵。”
“现在可是您帮我解决难题了,先生!”船长笑咪咪地说。我知道,船长心里早就有数,这只是开开心罢了。
准备工作很快结束,潜艇立马下潜到800米水层,然后向南极的方向驶去。到南极点还有1000多千米,按4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20来个小时即可到达。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我见海底晶莹雪亮,但非常荒凉,看不见活生物的踪影。
19日早晨5点,船速度慢了下来,并小心翼翼地往上浮。在900米深处撞上了冰山底部,这就是说,我们头上有1 200米厚的冰层。一整天,我们上浮好多次,总是撞在坚不可摧的“天花板”上。情况有些使人不安!我小心记下这些不同的深度,这样,就能获得这条冰山脉在水下的“倒影”。
这一夜我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在我大脑里转悠。我起来好几次,看见潜艇上浮探索仍在继续。早晨6点,尼摩船长敲门进来,高兴地对我说:“先生,已经浮出海面了!”
登上南极大地
我飞快跑上平台。是的!是没有冰冻的大海,眼前只有一些散乱的冰块和冰层,远处是一片大海;空中是群鸟的世界:水下有亿万的鱼类。水清澈见底,温度表指着3℃,冰群已退到北方的天际。
“这是南极吗?”我很激动。
“不知道。”船长摇摇头。船的南面有一小岛,一条狭窄水道把它跟一片大陆分开。这片陆地的存在证明美国学者莫利是对的。他说在南极和南纬60度之间,海上有浮动的巨大冰群,说明南极圈内有陆地。因为冰山只有在陆地上才能形成。照他估算,覆盖南极的冰群是个球形圆盖,直径有三四千千米。
潜艇在小岛滩前停住,放下小 艇,船长、两个船员、康塞尔和我上了小艇,小桨划了几下就到了沙滩上。时间是早晨10点。康塞尔正要下地,我把他拉住,转身对船长说:“先生,第一个踩在这片陆地上的光荣应该属于您1”
“谢谢!先生。我非常荣幸,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在这里留下足迹!”船长很激动,说完轻快地跳到沙滩,攀上一块岩石高处,两手叉腰,抬头放眼四周。3分钟后,他转过身来对我喊,“先生,上来吧!”
这是个火上岛,火山石、浮石的碎屑遍地都是,有些地方还在冒烟,散发出浓浓的硫磺味。地上只有一些低等植物。最热闹的是空中,有无数乌儿飞翔,鸣声嘈杂,震耳欲聋。许多鸟儿老是亲热地聚在我们脚边,歪着脑袋看我们。
船长急于确定是否到了南极,可太阳总被风雪和云雾罩住。没有太阳,就不能做各种观察,也就无法确定我们的位置。第二天,风雪停了,浓雾散开。趁船长还没来,康塞尔和我先到各处走走。在一处海湾,我们走进密密麻麻的海豹,它们用温和的眼光盯着我们,既不攻击,也不逃走。翻过山脊,看到一片白色海滩上挤满了海马,它们正快乐地叽里呱啦乱叫。
11点半,我们回到登陆地点。我想,明天21日就是春分,太阳以后就要没入地平线下,有6个月不能出来,这是南极圈的长夜期。从9月中的秋分日起,太阳在北方天际出现,沿着长长的螺旋线上升,直到12月21日升至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明天是白昼期最后一天。船长对我说:“先生,如果明天太阳正好切在北方的地平线上,我们就是在南极点上了。我们明天再来吧。”
21日早餐后,我想找尼德·兰一块去,但他拒绝了。9点,我们的小艇靠了岸,2小时后到达昨日选定的山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北方,太阳的圆盘已被水平线削开一块了。正午差一刻,船长拿出望远镜观察渐渐沉入水平线下的太阳。我两眼死死盯着手里的航海时计,心跳得很厉害:如果太阳的一半隐没时,航海时计正好指着正午,那我们就是在南极点上了。
“正午!,|我激动地大喊。
“南极!”船长大声吼叫。
我看到这时太阳确实正好被水平线切成相等的两半!
船长激动地拥抱着我,并历数1600年以来的两百多年,各国探险家“南征”的故事。最后他说:“直到1842年,英国人詹姆斯·罗斯才到南纬78度4分。现在,我,尼摩船长,1866年3月21日,在南纬90度到达南极点。我将用我的名字‘尼摩’命名这块大陆1”
说完,他展开一面黑旗,旗中间有一个金黄色的N宇。然后,他回过身,对着太阳喊道:“再见,太阳!沉下去吧,光辉的金球『请在自由的海底休息吧,也让我的新领土静静地安睡6个月!”
被困在冰山里
第二天早晨6点,我起来和南极大陆告别。这时,只有东边地平线处泛点白光,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头项的南宿显得特别辉煌,那是南冰洋地区的极星。气温降到零下12度,寒风刺骨。海面渐渐冻结,冰群愈来愈多了。显然,南极海面在冬季6个月里将全部冻结,绝对无法从海面通过。这期间,鲸群将另找适宜的海域,鸟类已迁徙北方,只有海豹、海马在黑暗中留守。
诺第留斯号储水池装满了,正慢慢下沉,到300米时,它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向北行驶。凌晨3点,我被猛烈的撞击惊醒,接着又被掀翻在地。船严重倾斜,完全不动了。我摸黑走到客厅,里面的灯光通明,桌椅都翻倒了,幸运的是,那些玻璃柜固定得很结实,没有倒下来。我听到嘈杂的脚步声和人声,但不见尼摩船长。我正要离开客厅,两位朋友不安地跑进来。尼德·兰大声说:“坏了,肯定撞上冰山了,这次肯定在劫难逃了!”我看看压力表,心里不由紧张起来。
尼德·兰在客厅里大声咒骂着。过了20来分钟,船长突然进来了,他好像没看见我们,静静地看看罗盘、压力表,手指放在地图上南冰洋的位置。我没打断他的思路,直到他转过身,我才问:“船长,是偶然事件吗?”
“不,先生,是意外事件,可能很严重,但现在没有危险。”
“先生,我能知道事故的原因吗?”我问。
“一座大冰山下面冰层耗损,重心上移,漂浮不稳,翻筋斗时碰上我们的船。它从船身下滑过,又把船顶起来,然后靠在船身上不动了。目前正从储水箱里放水,让船复位。”10几分钟后,我感到船体一阵轻微震动,渐渐恢复了原来的姿态。“好!太好了!”船长说完走了。
“让它完蛋才好呢!”尼德·兰瞟了一眼船长的背影,小声嘀咕着。
这时嵌板打开,我发现船的两侧是冰墙,船的上下也是冰墙。四面冰墙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冰上的每一个角、一条棱、一个面,都发出美丽的光芒,使客厅充满无限柔和的蛋白色调!
“哇,实在是太美了!”康塞尔大发感慨。
“是的,太好看了!”我说。
“是很美,但我们可能回不去了,因为这种美景我们是不该看到的!”尼德·兰说。
早晨5点,诺第留新号的船头又撞上了冰墙,随后船开始向后倒退而行。康塞尔忧心忡忡,我说:“别怕,北边不通,退回来从南边出去就是了。”这是安慰话,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呀!这时船倒退的速度愈来愈快,最后竟像飞起一般。两位朋友准备回房,我拉住他们说:“别走,还是在一起吧!”在孤独、无助、绝望的等待中,几分钟简直就是几世纪!
8点25分,船在后退时又撞冰墙了,由于惯性,我们都摔倒在地。我面色煞白,两位同伴赶紧扶起我。这时候船长走进客厅,我立即迎上前去:“船长,南边也出不去吗?”
“是的,先生。冰山把所有出口都堵死了!”
(待续)
血战大头鲸
在8月13日至14日夜间,诺第留斯号继续向南极地区驶去,这让尼德·兰感到恐惧1这几天他变得沉默不语,见到船长时,眼睛显得阴森可怕。14日,两位朋友到我房中,尼德·兰问我:“先生,您能估算船上有多少人吗?”
我明白他的用意,说:“估算很容易,但不是很准确。每人每小时要消费100升空气中的氧,24小时需要2400升。船的容积是1500吨……”我用铅笔算了一下说,“可容纳625人。”尼德·兰听了很丧气,不再讲话。
早上11点,尼德·兰发现东边七八千米处有鲸鱼活动,非常高兴。鲸鱼越来越近了,尼德·兰大叫起来:“先生,是长须鲸,一大群呢!太可惜了!”
“想叉鱼,去跟船长说……”康塞尔还没有讲完,尼德·兰已钻进船里。一会儿,船长跟他来到平台。船长很激动:“畦!这么多,要是捕鲸队就发大财了!”
“船长,让我去练练手?”尼德·兰请求说。
“哦,为练手杀死它们,不好。”船长摇摇头说,“它们的天敌够多的了,大头鲸、狗鲨、锯鲨天天都在伤害它们呢!”尼德·兰不以为然,嘴里哼着小曲,两手塞进口袋,转过脸去,不理我们。船长突然指着远处海面对我说:“先生,您看,那边海面是些大头鲸。大头鲸非常残暴,捕杀几头没关系。”
尼德·兰一听,立马回过身来说:“船长,那我去……”
“不能去冒险!用船的冲角就行了。”尼德·兰耸耸肩,没说话。
大头鲸身长可超过25米,脑袋约占身长1/3。它有25枚利牙,长20厘米,呈圆锥形,每枚1千克。大头鲸敢欺负长须鲸,这不单是因为大头鲸有锋利的牙齿,还因为它们可在水下停留较长时间。我们迅速潜入水里,驶向鲸群。大头鲸看见这钢铁怪物时,只用头拱拱、身体蹭蹭,并不在意。当巨大鱼叉杀进鲸群时,大头鲸一下乱了阵脚,有的沉入深水,有的凄厉嘶叫。船长只管左冲右突,乱刺乱戳。大头鲸很快开始反击,有的用尾巴甩打,有的用头顶撞,有时一二十条联合起来,用身体挤压船身,甚至张开大嘴啃咬船体。看见那满嘴大牙的血盆大口,我的脊背一阵阵发冷。有时我甚至感到,是它们咬住了船体,拖着我们一会儿潜入海底,一会儿浮出海面!
这场厮杀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海水变成了红色,海面漂满大头鲸的尸体、尸块,潜艇在死体中慢慢浮动……尼德·兰怒目而视,说“这简直是大屠杀!”我担心他会做出过激行为,好在这时他看到潜艇正靠近一头长须鲸,注意力被移转了。这头鲸没逃过大头鲸的利牙,肚皮上布满被咬破的伤口,已经死了。船停在鲸鱼尸体旁,2个船员走到鲸鱼身上,把它乳房里的奶汁取出,竞有二三吨之多。船长拿着两杯还带热气的鲸奶过来,说这奶跟牛奶一样,味道很好,说完自己喝了一大口。我不便推辞,只好尝了一口,果然好极了。
遭遇冰山围堵
3月14日,固执的船长终于把船驶进南冰洋。在南纬55度,我们见到漂流的冰块,往南则是一片白色世界,预告前面将有成群浮动的冰山和冰层了。
果然,不久冰块变成浮动的冰岛,它们像巨大的水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愈往南,漂流的冰岛愈多、愈大。南极鸟类成群地在岛上营巢,有海燕、棋乌和海鸭。有趣的是,一些海鸟把潜艇当作鲸鱼尸体,飞到船上,把钢板啄得“咚咚”乱响。我真担心它们会啄得大脑震荡,嘴巴开裂!
到南纬60度,海面已被封死。我们只能在冰山的小裂缝里穿行。有时大冰山倒塌,砸八海里发出的巨响令我恐惧,它引发的巨大漩涡,使船体在水下疯狂地翻滚旋转。这种让人胆战心惊的冒险,使我惊心动魄又痛快淋漓I
3月18日,船终于在西经51度30分、南纬67度39分被冻住了,周围是屹立不动的冰山。在这冰峰峡谷里,是可怕的寂静,一切都冰冻了,连声音也不例外。尼德·兰有点幸灾乐祸地说:“这是大自然划下的界限,谁也无法逾越!”
“对。但我很想知道冰山后面是什么,不知道我就很难受!
“肯定是冰!教授,见到冰山就够啦。我们必须回头,冰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想这次肯定完了!一旦没了电力,大家只好永远在这“天然冰箱”里保鲜了。我走上平台,船长发现我心情沮丧,便开门见山对我说:“教授,不用担心,我保证,不仅船可以脱身,我们还要到南极观光去!别人失败,我绝对不会失败!”
“难道能给船安上翅膀,从天上飞过去?”
“天上不行,可以水下行嘛!”
“还是船长脑袋灵光I冰山水下部分和浮出部分的比是3:1吧?”
“差不多,海面上1米,水下就有3米。这些冰山不过100米高,水下部分也只有300米左右。这对潜艇算不了什么!至于换气,船里有那么多储藏库,只要把空气压缩,都装满,足够了。”船长笑着说,“我担心的是南极全封冻了,船浮不出水面,岂不要憋死吗7”
“这可用船头的冲角把冰层撞开!那里也许有不冻的大海昵。”
“现在可是您帮我解决难题了,先生!”船长笑咪咪地说。我知道,船长心里早就有数,这只是开开心罢了。
准备工作很快结束,潜艇立马下潜到800米水层,然后向南极的方向驶去。到南极点还有1000多千米,按4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20来个小时即可到达。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我见海底晶莹雪亮,但非常荒凉,看不见活生物的踪影。
19日早晨5点,船速度慢了下来,并小心翼翼地往上浮。在900米深处撞上了冰山底部,这就是说,我们头上有1 200米厚的冰层。一整天,我们上浮好多次,总是撞在坚不可摧的“天花板”上。情况有些使人不安!我小心记下这些不同的深度,这样,就能获得这条冰山脉在水下的“倒影”。
这一夜我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在我大脑里转悠。我起来好几次,看见潜艇上浮探索仍在继续。早晨6点,尼摩船长敲门进来,高兴地对我说:“先生,已经浮出海面了!”
登上南极大地
我飞快跑上平台。是的!是没有冰冻的大海,眼前只有一些散乱的冰块和冰层,远处是一片大海;空中是群鸟的世界:水下有亿万的鱼类。水清澈见底,温度表指着3℃,冰群已退到北方的天际。
“这是南极吗?”我很激动。
“不知道。”船长摇摇头。船的南面有一小岛,一条狭窄水道把它跟一片大陆分开。这片陆地的存在证明美国学者莫利是对的。他说在南极和南纬60度之间,海上有浮动的巨大冰群,说明南极圈内有陆地。因为冰山只有在陆地上才能形成。照他估算,覆盖南极的冰群是个球形圆盖,直径有三四千千米。
潜艇在小岛滩前停住,放下小 艇,船长、两个船员、康塞尔和我上了小艇,小桨划了几下就到了沙滩上。时间是早晨10点。康塞尔正要下地,我把他拉住,转身对船长说:“先生,第一个踩在这片陆地上的光荣应该属于您1”
“谢谢!先生。我非常荣幸,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在这里留下足迹!”船长很激动,说完轻快地跳到沙滩,攀上一块岩石高处,两手叉腰,抬头放眼四周。3分钟后,他转过身来对我喊,“先生,上来吧!”
这是个火上岛,火山石、浮石的碎屑遍地都是,有些地方还在冒烟,散发出浓浓的硫磺味。地上只有一些低等植物。最热闹的是空中,有无数乌儿飞翔,鸣声嘈杂,震耳欲聋。许多鸟儿老是亲热地聚在我们脚边,歪着脑袋看我们。
船长急于确定是否到了南极,可太阳总被风雪和云雾罩住。没有太阳,就不能做各种观察,也就无法确定我们的位置。第二天,风雪停了,浓雾散开。趁船长还没来,康塞尔和我先到各处走走。在一处海湾,我们走进密密麻麻的海豹,它们用温和的眼光盯着我们,既不攻击,也不逃走。翻过山脊,看到一片白色海滩上挤满了海马,它们正快乐地叽里呱啦乱叫。
11点半,我们回到登陆地点。我想,明天21日就是春分,太阳以后就要没入地平线下,有6个月不能出来,这是南极圈的长夜期。从9月中的秋分日起,太阳在北方天际出现,沿着长长的螺旋线上升,直到12月21日升至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明天是白昼期最后一天。船长对我说:“先生,如果明天太阳正好切在北方的地平线上,我们就是在南极点上了。我们明天再来吧。”
21日早餐后,我想找尼德·兰一块去,但他拒绝了。9点,我们的小艇靠了岸,2小时后到达昨日选定的山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北方,太阳的圆盘已被水平线削开一块了。正午差一刻,船长拿出望远镜观察渐渐沉入水平线下的太阳。我两眼死死盯着手里的航海时计,心跳得很厉害:如果太阳的一半隐没时,航海时计正好指着正午,那我们就是在南极点上了。
“正午!,|我激动地大喊。
“南极!”船长大声吼叫。
我看到这时太阳确实正好被水平线切成相等的两半!
船长激动地拥抱着我,并历数1600年以来的两百多年,各国探险家“南征”的故事。最后他说:“直到1842年,英国人詹姆斯·罗斯才到南纬78度4分。现在,我,尼摩船长,1866年3月21日,在南纬90度到达南极点。我将用我的名字‘尼摩’命名这块大陆1”
说完,他展开一面黑旗,旗中间有一个金黄色的N宇。然后,他回过身,对着太阳喊道:“再见,太阳!沉下去吧,光辉的金球『请在自由的海底休息吧,也让我的新领土静静地安睡6个月!”
被困在冰山里
第二天早晨6点,我起来和南极大陆告别。这时,只有东边地平线处泛点白光,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头项的南宿显得特别辉煌,那是南冰洋地区的极星。气温降到零下12度,寒风刺骨。海面渐渐冻结,冰群愈来愈多了。显然,南极海面在冬季6个月里将全部冻结,绝对无法从海面通过。这期间,鲸群将另找适宜的海域,鸟类已迁徙北方,只有海豹、海马在黑暗中留守。
诺第留斯号储水池装满了,正慢慢下沉,到300米时,它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向北行驶。凌晨3点,我被猛烈的撞击惊醒,接着又被掀翻在地。船严重倾斜,完全不动了。我摸黑走到客厅,里面的灯光通明,桌椅都翻倒了,幸运的是,那些玻璃柜固定得很结实,没有倒下来。我听到嘈杂的脚步声和人声,但不见尼摩船长。我正要离开客厅,两位朋友不安地跑进来。尼德·兰大声说:“坏了,肯定撞上冰山了,这次肯定在劫难逃了!”我看看压力表,心里不由紧张起来。
尼德·兰在客厅里大声咒骂着。过了20来分钟,船长突然进来了,他好像没看见我们,静静地看看罗盘、压力表,手指放在地图上南冰洋的位置。我没打断他的思路,直到他转过身,我才问:“船长,是偶然事件吗?”
“不,先生,是意外事件,可能很严重,但现在没有危险。”
“先生,我能知道事故的原因吗?”我问。
“一座大冰山下面冰层耗损,重心上移,漂浮不稳,翻筋斗时碰上我们的船。它从船身下滑过,又把船顶起来,然后靠在船身上不动了。目前正从储水箱里放水,让船复位。”10几分钟后,我感到船体一阵轻微震动,渐渐恢复了原来的姿态。“好!太好了!”船长说完走了。
“让它完蛋才好呢!”尼德·兰瞟了一眼船长的背影,小声嘀咕着。
这时嵌板打开,我发现船的两侧是冰墙,船的上下也是冰墙。四面冰墙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冰上的每一个角、一条棱、一个面,都发出美丽的光芒,使客厅充满无限柔和的蛋白色调!
“哇,实在是太美了!”康塞尔大发感慨。
“是的,太好看了!”我说。
“是很美,但我们可能回不去了,因为这种美景我们是不该看到的!”尼德·兰说。
早晨5点,诺第留新号的船头又撞上了冰墙,随后船开始向后倒退而行。康塞尔忧心忡忡,我说:“别怕,北边不通,退回来从南边出去就是了。”这是安慰话,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呀!这时船倒退的速度愈来愈快,最后竟像飞起一般。两位朋友准备回房,我拉住他们说:“别走,还是在一起吧!”在孤独、无助、绝望的等待中,几分钟简直就是几世纪!
8点25分,船在后退时又撞冰墙了,由于惯性,我们都摔倒在地。我面色煞白,两位同伴赶紧扶起我。这时候船长走进客厅,我立即迎上前去:“船长,南边也出不去吗?”
“是的,先生。冰山把所有出口都堵死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