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Open-lung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比较不同的机械通气方法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IPPV+PEEP循环进行组);B组(IPPV+PEEP=5cm H2O组);C组(IPPV+PEEP=10cm H2O组);对照组(IPPV组):通气模式设置为传统的IPPV机械通气,VT10m L·kg-1,呼吸频率12次/min至手术结束。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四组病人在入室后即刻(T0)、麻醉诱导后10min(T1)、麻醉插管后20min(T2)和拔管后20min(T3)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点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 CO2)、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指标。所有患者均于诱导10min及手术开始后的3h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IL-6水平测定。结果:C组T2时刻的Ppeak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的Pa O2在T3时刻明显低于其它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a DO2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它三组T3时刻较T0时刻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IL-6在诱导后10min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但手术开始后3h,B组低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三组IL-6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开放保护性肺通气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氧合,避免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全麻后呼吸功能的恢复;PEEP值设定为5cm H2O更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