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来源 :中外健康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次日在化疗穿刺点上方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次日在化疗穿刺点上方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对发生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进行应急处理.结果 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对10例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病人,采取局部进行环形封闭、冷敷、黄冰解毒消肿软膏外敷.50%硫酸镁与地塞米松注射.履交替湿敷等及时处理,损伤的皮肤全都痊愈.结论 积极预防和及时、有效地处理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不良事件,可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医疗纠纷.
其他文献
一、概况rn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低和卫生资源溃乏,造成乙肝泛滥.据统计: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5亿、慢性迁延性肝炎约2500万、慢性活动性肝炎约1000万、重症肝炎约150万
案例:唐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群众举报,在市巡警支队的配合下,查获一起非法运输、经营动物产品的案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当场查扣了涉嫌不合格的动物产品1 250余千克.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甚至患者留下终身残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本文就此对偏瘫患者加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以恢复运动功能、预防和治疗患肢肌肉萎缩、畸形、减
医学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随着人民群众文化层次的提高,病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但由干各种原因护士人力资源缺乏仍是全
近年,梅毒发病率率逐渐增多,由于其皮损表现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与其他皮肤、生殖器疾病相混淆[1],因此易造成误诊,笔者遇到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如下:
痔足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手段之一.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PPH)足近年来提出治疗痔病的一种新技术.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术后患者并发尿潴留
目的 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EC)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筛选,药敏试验同样用纸片法.结果 127
肺部疾病常包括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性空洞或结核瘤、肺包虫病及肺部肿瘤等.病人常有嗄嗽,咳痰.痰中带血或脓痰,肺部感染,胸痛,气急,有的出现大咯血,肺部肿瘤可出现因肿瘤增大
蓝莓种植需要配置授粉树.大部分蓝莓品种自花结实率不高,即使自花结实的蓝莓品种,配置授粉树后也可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方式一般选择花期相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