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指南:第2版,2016年(续)
【机 构】
:
,05001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麻醉科,
【出 处】
:
中华疼痛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13期
其他文献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神经系统对营养不足特别敏感,各种营养缺乏可能限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体格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早期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和神经发育有利,然而国内对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开奶量、加奶速度以及是否强化母乳、添加益生菌等方面还存在争议。现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和争议等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辅以中药药浴治疗学龄期肥胖儿小阴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肥胖儿小阴茎病例资料,年龄7~15岁[(11.1±2.0)岁],体质量指数(BMI):19.2~30.5(24.5±2.6)。治疗组使用阴茎治疗仪负压吸引辅以中药药浴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10 d/疗程,共2个疗程。选取同期来院健康查体的男童46例
目的评价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四川省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及相关临床和卫生经济学特征。方法使用STAMP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因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将所有筛查的患儿根据评分分为低度风险组(LR组)、中度风险组(MR组)和高度风险组(HR组),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数据。结果共纳
本文以国内外对口服万古霉素的临床研究及对照实验为基础和证据,对口服万古霉素通过肠道菌群调节和免疫调节,从而起到改善和缓解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作用进行综述。通过本综述希望能填补口服万古霉素在国内应用的空缺,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提供新的思路:口服万古霉素在改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指标及临床表现、影响免疫应答及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等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基于此途径有潜力在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基因-426C>T、-384A>G、+67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CMPA患儿(MPA组)及同期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婴儿(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Eotaxin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作程度、频率评分及胃窦黏膜病理分级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214例Hp感染患儿的胃窦黏膜,提取胃窦黏膜DNA,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方法进行CYP2C19基因代谢型检测,根据结果分为纯合子快代谢型(HomEM)、杂合子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H
目的系统分析泼尼松诱导试验结果对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预后价值。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6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检索泼尼松诱导试验对儿童ALL预后评估的相关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随着临床认识的深入以及检查手段的进步,儿童原发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病因以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最为常见,蛋白丢失性肠病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除内镜、组织学外,淋巴核素显像已经成为淋巴管扩张症常用的检查手段,尤其适用于婴幼儿。淋巴管扩张症的治疗主要是中链三酰甘油饮食、对症治疗、药物、外科手术。应重视患儿的长期管理及随访。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儿童相对少见的良性慢性胃肠道炎性疾病,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因浸润部位及层次不同而呈多样性,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EGE的确诊主要依据消化道症状、大量EOS组织学浸润,以及除外引起胃肠道组织EOS浸润的其他疾病。治疗包括膳食疗法、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疗法等。尽管膳食疗法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大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常需要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