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玉米育种方向 加强专用玉米品种选育

来源 :玉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玉米作为国民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全方位主攻的普通玉米高产育种方向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亦难有效抵御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玉米市场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巨大冲击.迅速调整玉米育种方向,全面转入专用玉米育种,重点突出高赖氨酸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兼顾人们食用和工业用玉米育种,并对各类玉米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可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有效地缓解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冲击.
其他文献
通过8个玉米群体双列杂交分析,研究其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之间差异极显著.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群体豫综5号、黄墨49、
概述了重庆三峡农科所50年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与育种成就,浅谈了育种的经验和体会,以便和国内玉米育种界同仁共勉.
根据宁南丘陵区的自然特点,论述了宁南丘陵地区玉米杂交种的制种高产途径,为确保制种玉米苗全、苗齐和苗壮,坚持"限期、强制、超前、彻底"的原则,确保种子质量.同时,提出了花
万单14是重庆三峡农科所以自选系白286为母本,7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白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种,全生育期125d左右,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抗倒的特点.一般单产6645 k
通过对山东省1990~2000年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山东省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粒数、穗行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和抗病性.山东
很多研究表明:玉米的多育性对提高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玉米多育性的遗传与控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玉米的多育性主要是由隐性基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糯玉米新组合Wxn×Wxa,2001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山农花糯1号.该品种夏播鲜穗采收期80 d,子粒成熟期92 d,鲜穗产量达1
对玉米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农艺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株高、穗上叶片数、穗粗及穗行数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