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人间神话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应说,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那拉提还处在一个很平静的年代,尽管草原一样地辽阔,松树一样地蓝郁浓绿,草地上的牛羊也许比现在还要多,还要肥壮,但是那时候的那拉提是一个寂寞的那拉提,是哈萨克牧人从早到晚离不开的坐骑下的那拉提,又是沉睡在天山深处静静地怀想的那拉提,仿佛月夜的荒原和雷峰一样,让人觉着遥远和凄美。
  尽管那拉提在成名之前已做了许多铺垫,但是真正蜚声中外却是在达五六年内实现的。我是看着那拉提一夜之间成名的。我惊异于她的爆发力,她的灿烂光辉,她巨大的潜力与不可估量的未来。这些年来,我每次回伊犁几乎都要到这里,每一次也有一些感触,但是作为文学爱好者,我竟然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写过一点关于她的文字。我一直都是默默地注视看她,注视着她曾经的小有名气,也注视着她现如今的一鸣惊人。我知道,那拉提的名气是她应得的名誉,她有着无与伦比的天分,她实在是实至名归。
  这样想过之后,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随便写那拉提。你要真正地熟悉那拉挺的几根草,和那拉挺的马儿说上几句知心的话儿,聆听那拉提的人们一段深沉悠远的诉说,你才可以拿起你手中纤细的笔。
  
  2
  
  又是一年的早春,我们满怀兴奋争期待地回到那拉提。当阳光悄悄地抹在楚鲁特北坡的一座草山上时,我们遇到了哈萨克牧民沙巴西一家,他们刚从冬窝子里转场过来。
  此刻,这一家人正在那里来来回回地忙碌着,两位老人正在搭建毡包,沙巴西在整理地基,他们的三四匹马就在旁边吃着刚吐出嫩芽的小草。在相距四五米远处还有一座已搭好的毡房,沙巴西年轻高挑的妹妹迪拉古丽身着红裙,披着蓝色绣花坎肩,外套黑色绣花袷袢,头戴一顶竖着一丛洁白羽毛的花皮帽子,走到毡房门口,将进来进的样子,站在那里侧转头,露出她那天鹅脖颈一样细长的脖子,一双浓眉深目专注地望着我们,整个儿的神情像一朵悄悄儿开放的天山雪莲,让蓦地发现她的人眼前一亮。这几年那拉提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这些草原克孜(姑娘)的观念也现代化市场化起来了,一到旅游旺季,她们就牵着自家的骏马出现在碧绿的草原上,出租给远万的游客,让他们过足骑马的瘾。
  妻子和迪拉古丽说话,她们刚开始说的都是汉语,迪拉古丽有着重重的夹舌音,语调很柔缓,但才说完几句,她的词汇就显得紧张起来,常常要沉吟或思考好一会儿。后来,她们的说话变成了汉语和哈萨克语的混合。迪拉古丽,金钱花的意思,多么富有寓意,仿佛现在那扛提草原上的克孜们一样,在市场化潮流中洋溢着现实的诗意与芬芳。
  我坐过她那匹看上去不是很健壮但却很精神的黑马,我刚要上马的时候,沙巴西走过来拉住了我,用有点儿夹生的汉语对我说,你骑过马吗?如果你没骑过会害怕的。我告诉他我经常在妻子的娘家新源老马场骑马,多年以前我还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跑过马。听我这样说他才放了手。其实你不用怕,迪拉古丽仿佛没有听到我跟她哥哥说的话,在一边说,这是一匹经过训练专给游骑的马,你就是打它也不会快跑。她这句话说得非常流利,也许她在面对每一位游人时都是这样说的。接着,迪扛古丽又告诉我,骑马要双脚踩实鞍镫,身体微微悬空,与马背起伏的节奏协调一致,这样身体才不会因为颠簸而疼痛。
  美好的情愫在善良体贴的话语里发酵,我就权当是第一次骑马,虚心地按照迪拉古丽的说法去骑,马小跑起来,我在马背上轻松地欣赏着远处的雪景,近处的山林草色,感觉心旷神怡。
  翻身下马的时候,迪拉古丽小跑着过来,向我歉然说刚才忘记在马背上垫上布毯了,原来现在还不是旅游旺季,往年为游客着想的一些细心准备便没来得及做好,比如垫上厚厚的布毯。其实我挺喜欢骑着光溜溜的马背,那样我有一种很蹯实的与马接触的感觉。多年来我在新源老马场骑马也是如此,但在那拉提不是这样,起码姑娘们都要给你保留着那付硬马鞍。
  尽管布毯没有放好,但我依然为迪拉古丽的歉然所感动,年复一年,包括这位漂亮端庄的迪拉古丽在内的哈萨克姑娘们,把自己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井将继续奉献给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也许,她们也羡慕都市生活的擎华,但她们似乎更习惯于那拉提草原上这种安祥自由的生活。她们拥有大自然的开阔胸襟和淳朴憨厚,也有着现代文明明人的实在和机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天山腹地里的那拉提人没有与现代文明对峙,他们在坚持中摸索,现代文明也没有落下他们。他们始终在以最恰当的方式追求着文明,早期那拉提度假村的建设就是他们所有追求现代文明的最生动的实践。也因为如此,在洒满阳光的草原上生活是不会感到寂寞的,那一座座闪光的雪山,那一道道墨绿的林带,那一丛丛碧绿的青草,那些旺气的花儿和活泼的鸟儿,还有那些起伏游荡的羊群和马群,都是草原上人们的永恒的朋友,也是草原闪耀明天魅力的关键载体。和这些朋友们一起生活,他们当然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到寂寞。
  有一次,我们甚至在空寂的草原上听到隐约飘扬的歌声,自草原遥远的深处传来,虽然听不出唱的是什么歌词,但那节奏是舒缓的,声音是嘹亮的,韵律是抒情的。在辽阔而又起伏连绵的草原上,听不出歌者在哪儿唱,但歌声在起伏的草原和林带间仿佛无处不在。而在我们站立的地方,听到歌声正在悠悠地绕着新鲜的芳草缓缓弥漫,直到这片无边无际的草原都乘着歌声飞向了天空,直至成为一片缥缈的空中草原,成为了载着那拉提人飞向美好明天的一张飞毯。
  
  4
  
  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那拉提都是魅力四射的,但也常常是热闹喧嚣的。随着那拉提作为新疆甚至全国的一个顶尖旅游品牌出现,它正在消减着一些自然的东西,同时添加着一些社会的内容。尽管我衷心祝愿那拉提的旅游业一天比一天兴旺,但是从我个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我要喜欢那拉提初春那种人迹稀少时的静谧之美。
  于是,如果夏天里去那拉提,我总是选择清晨游人还没到来时便上山,或者傍晚大部分游客走后才进入。如果这两个时间我都赶不及,那么我就会选择一种时髦的商业行为、规避,就是有选择地避开热闹的游客和繁华的景点设施,悄悄地从松林间小道进入偏僻的山地草原。
  清晨的那扛提很凉,我们从忽隐忽现的羊肠小道中走过去,翠绿的青草和鲜艳的百花上全都长满了剔透玲珑的露珠,柔和清凉的晨光给饱满的露珠渗进一层亮亮的水晶色,那些露珠便像一颗颗小太阳一般耀眼起来。小道很静,我们听到了双脚踏青草地的轻微声音。偶尔也会从身后走来一匹马,哈萨克族的马主人主动与我们打招呼。牧民和马走远之后,小路又静下来,偶尔有两只早起的山雀从草丛花丛中跳出路边,啄一下草叶花枝,又不时抬起小脑袋对着我们叫上两声,非常动听。趟过一段草地之后,我们的裤脚也被露水沾湿了,但是我们乐意这种行走的方式,我们因为融入了清晨的那拉提内心 感到从未有过的清凉和宁静。
  当傍晚到来的时候我们进入那拉提,夕阳的影子正在斜斜地飘进草原,草原的颜色便有了轻柔、略暗之分,在那拉提山的山腰上能够沐浴到软软的斜阳,同时伴随着沁凉晚风的抚摸。向东面看过去,深浅不一的绿色团块正在平滑地交叉着,斑驳着,约过了一刻钟的时候,眼前的颜色便只能分出两类了,一类是远山高耸的林带和林带下边山梁的三分之一以上都笼罩在褪了色的斜阳里,而另一类则是山梁的三分之二和它下面的三五座正在升腾起淡淡炊烟的毡房却笼罩在朦朦胧胧的暗影中。这时鼻孔正在被一种浓烈的气味所填满,那是哈萨克大婶搅拌木桶矗出的奶香味,一种纯粹的草原黄昏的味道如无所不在的空气一般充盈着整个那拉提。
  夜晚的那拉提在天山长风的吹拂下显得满山满坡的冰凉,这种冰凉和宁静不是存在于万籁无声中,恰恰相反,它是存在于那拉提之夜的各种喧嚷里,甚至是存在于晚风冰凉的草原之夜。当真正的草原之夜降临下来,四周漆黑一片,树林和群山都已经隐藏时,星星却悄悄飞出来,在头顶上形成了一个高低错落的圈形,冬不拉的琴声从一个一个的毡房里传出来,哈萨克姑娘们开始了轻快的仿佛和弦一般的歌唱。随意进入一个毡房,都会得到哈萨克朋友们的欢迎,烛光中,两三个青年正在弹奏冬不拉,还有两三个姑娘在跳着舞着唱着,屋顶开着一个大口,有两三颗星星在上面眨巴眼。我盘腿坐下来,一边喝着带盐的奶茶,一边倾听这仿佛草原之夜的清风一般的歌声。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时刻适合一个人度过,那就是当你聆听了一段时间的歌声之后,你要从毡房里走出来,到外面的草地上再仔细谛听毡房里的歌声,你就会聆听到那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飘逸、悠远,却又像你刚刚经历了一场感情往事般,思念遥远而又深刻。
  
  5
  
  回忆这些年,我每一次回到伊犁,每一次回到那拉提,尤其是在春夏之交或者夏秋之交,我都能强烈地感受到那拉提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世之美,而这种美又总是令我每一次都欣赏不够。进入那拉提,我有过驱车直入绕山环游的经历,也有过步行进去一步一步走过歇马台,走上那拉提山的感受。不管是何种形式,我都能有幸完整地欣赏到那拉提那种在同类草原中独一无二的美丽,那一幅幅精装品牌的映像。
  没有去过那拉提的人们是不会相信那里有多美的,甚至我的朋友很粗鄙地认为,北方的草原无非就是一片平坦的荒地而已。面对这样的评价,我总是想,如果你见了那拉提,你就不会作出这样片面肤浅的评价了。
  领略那拉提的美不仅仅需要身临其境,更需要投进自己的一颗心。无论你是万里迢迢来到这里,抑或是本就居住在附近,只要你的身心真正地进入了那拉提,只要你以一种性灵的眼光留意这一幅幅山水,你就能体味到什么是天上的草原,什么是人间的神话,什么是灵魂深处流下来的圣水。碧绿的草原,容易使人想起自己天真烂漫的时代,连接蓝天白云的绿海,能够使人醒悟什么叫做自由,什么叫做生活,花腰带一样闪烁多姿的巩乃斯河水,可以让人领略到什么是自然的赐予,什么是心灵的清澈。
  可以说,现如今的那拉提,已经走出牧人的怀抱而名扬四海了,一个AAAA景区称号足以令天下人无限神往,伊犁草原部落的文化内涵正像河谷的风一样在四海飘荡升腾。伴随着游人的四面传播,那些草原,松树,彩蝶和牛羊,如今经人一看一说,一下子全都鲜活过来了,该怎样便都怎样了,就连那条围绕草原流淌的巩乃斯河,也开始在太阳底下唱起了绿色的恋歌。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今天草原上盛开的绚丽鲜花,灿烂无比,鲜明耀眼。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神话变成了现实,其实不是神话变成现实,而是自己脚下的土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只能在祖先的传说中才出现过的美丽传说,而今却成为了一个人间神话。于是今天的目睹和身临其境,就成为了一种感恩般的长相守望。
其他文献
[摘要]从PISA 2000至PISA 2018,阅读素养测评的文本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丰富,且在不断完善中突显出“不变”的核心特征:文本选择与阅读目的一致;文本形式的多样;电子文本的推进。以PISA测评文本反观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可以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文本选择较为狭窄、文本形式较为单一以及电子文本缺乏等问题。文本不仅是评估阅读素养的工具或媒介,也是提高阅读素养的载体。PISA测评文本对我国
古镇真的很古,始建于唐开元元年,且有个让人浮想翩翩的旧名——东淘。东临大海,大浪淘金——金是没有的,却有盐,至清嘉庆年间,这里已有灶户19694家,灶丁48413名。傍镇有南北贯通的串场河,河面上整天船只穿梭,舟帆楫影。去时运盐,回时黄石板压舱。一日一日,那带回的黄石板,竟在镇上铺出一条七里长街。  有街,人烟必旺。于是,一家一家的店铺林立起来,连成一片,连成黛青的丛林。飞起的檐上,乌青的瓦当,展
巴巴拉是最不愿意随大流的,可是这一次她却没有办法,公司里要进行环保大赛,看看谁能最节省,最环保。她本来不想参加,但转念一想这不太好,环保毕竟是件好事,而且不参加说明自己对环保不关心。确实是不太关心,巴巴拉觉得自己还没开始享受呢,就什么都保护起来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干脆回到原始社会算了,更省心,连衣服也不用买了。  这次公司提出的挑战是一周只花100澳元,支付一切生活费用。   巴巴拉决定参
你早上遇上老板,他莫名其妙地说他看到办公室里的电脑主机开着、窗帘没拉,让你以后不要这样粗心了。你认为老板从来没有向你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所以你接受不了,一个上午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你认为老板对自己的工作不满,说不定某个时候会以某种理由辞退你。  可事实上不是这样,老板早上驾车上班的时候被毫无道理的交通协管员缴了证件。到公司停车的时候,又把车漆撞坏了。只不过他今天早上的心情很糟。  你在公司里干了5年
我的小名叫狗娃。农村人的习俗。狗啊猫啊的好养活。也许真是一语成谶,比起他那多灾多难的哥哥,他的成长顺利指数简直高得上了天。他像一只猫一样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快乐地生活着,无病无灾;而他的哥哥整天泡在蜜罐中,却还是逃不出病魔的五指山。一年又一年地挣扎在病痛的折磨中。  由于身体的原因,妈妈对哥哥格外照顾,好吃好用的,全给了哥哥,剩下的才给了他,衣服也是哥哥穿得不能再穿了。才套在了他身上。一直以来,妈妈
[摘 要] 为顺应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新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追踪学科领域发展动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139”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全面调整和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强化创新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这里长大的孩子都有在河边玩泥巴的经历,不会玩泥巴简直是件可耻的事。  那时我还很迷恋玩泥巴,一有时间就和伙伴们跑到河边团泥球,摔大炮,修筑“防御工事”——专门拦截小鱼的土坝。  河水弯弯曲曲,悠闲得很,如果不站定很难发觉它在流淌。大热的天,河水也疲倦了,这正是我们这帮孩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是雨季,那河水要没过桥的,谁还敢在河里修“堤坝”呢?即使敢,父母也是坚决不准的,所有的父母都说,小孩可不能
5月13日早晨到单位,公司老总开紧急会议,会上的消息是,公司共有55人在震区,昨夜全都联系上了,没有伤亡。在成都和雅安之间的龙头石电站震感强烈,驻工地的人员都跑出了厂房,转轮也没事。  5月,哈尔滨一直下雨,13日还好,多云有时晴,晴的时候多,多云显得有点多情。知道江边的黄玫瑰应该开的正好,从单位请假,带着妈妈去看黄玫瑰。早晨看到新闻,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一片毁灭的镜头,好像比唐山地震还要厉害。
爱是一件青花瓷,精美而温润,却又是一件易碎品。爱碎了,散落一地的,是受了伤的心的碎片。    先讲一个爱情故事,是关于动物的。  在欧洲,有一种蜘蛛叫稻蛛。雄稻蛛向雌稻蛛求爱往往很危险。有时候,非但讨不到对方的欢心,反而会有被雌稻蛛吃掉的可能。  为此,雄稻蛛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雄稻蛛再去见他心仪的美人的时候,胸前总要抱着一件“礼物”——用蛛丝裹好的昆虫的尸体。一来可以以此来打动对方,赢得
一个女子的一生。她是传奇,注定有流言。可是她始终缄默,全然当做流言不在,她只是径行穿越自己的人生,从生到死,她只跟随着自己的情怀,像桥下的水,流过去就流过去了,走了就走了,不因为流言或热爱牵动一下嘴角。    她是陈晓旭,纤细不盈一握,曾化魂做黛玉。那个绛珠仙子,还世,还泪,泪尽,便抽身而去,来与去都不沾染一片尘埃。晓旭,因为饰演了林黛玉,而在这个传奇女子身上找到了乡愁般的精神家园,她知道她所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