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读法指导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读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读书?笔者认为,阅读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两者要统一起来考虑。首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掌握读书的整体功能,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并试着思考解答课文后的探究练习及其它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预读 精读 延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类读物”。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高度地重视。现就本人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预读课文——预习的方法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预习是学习的首要环节。在预习时可以从这样几点去指导学生,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可以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
  2、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
  (1)多思考、勤动笔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如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应该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在网络社会里,更可以借助其优势,更多了解相关内容,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3)注意阅读的卫生习惯
  “习惯成就未来”,好的学习习惯将让学生受益终身。阅读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等,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适中……
  3、试着思考解答课文后的探究练习及其它问题
  预习后接触“探究 思考”,既可以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初检,也可以发现自己对本课所学知识存在的不足,利于上课时“对症下药”,提高听课的效率。
  当然,也有人认为语文学习不预习也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教者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之前,一定有一个自读的过程,有时是把这个过程安排在课堂上,也非不可。
  二、 读课文——多方交流的过程
  走进文本,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与老师、与同学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重点训练朗读的能力,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气。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的心境和感受。
  (1)正确的朗读。要求做到读音正确,不错不漏,停顿适当。
  (2)流畅的朗读。正确的把握语气(轻、重、缓、急)、语调(抑、扬、顿、挫),连贯地读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能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在充分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前提下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
  2、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文章亮点
  文章的亮点有时显而易见,如《背影》中对父亲蹒跚地爬过铁道为我去买橘子的片断描写,应认真品味。还有的,粗看平淡无奇,细嚼则如饮甘醇。如《孔乙己》中说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捉住了,“先写伏辩,后是打”,只有仔细推敲,让学生去比较“先打后写伏辩”,才能体味到丁举人的冷酷,封建科举制度的残酷。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文章的空白
  “空白”是作者已书写的部分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思考。
  《窗》的结尾写道另一个病人抬头向窗外看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
  4、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读书、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倡这种精神。《中国石拱桥》一中学生向茅以升提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听潮》中有一句“彦,这里会塌了!”细推敲:“会”是可能、将要,而“了”表示已经这样,岂不矛盾?
  三、延读课文——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语文学习,功在课堂,重在课外。课堂重在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考察,不再是仅看一纸卷面得分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还有其它更多的,如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实践活动等等。
  1、利用文本向外延伸。如在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或想象故事的结局,再创造;推荐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如《项链》等。可以结合每册课本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
  2、伺机安排兴趣小组活动。以“读”为重点,可以进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表演课本剧、课外阅读文摘交流、展览等。
  3、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语文的一个亮点。在学完七下《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课文后,可以进行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手抄报展览,让学生从网上等诸多资料中找寻所需的,让语文学习充满趣味。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让我们的课堂书声琅琅!
其他文献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序曲”,引人人胜的主旋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导方法,然而,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即“讲到那里,就在那里歇”的教学现状,使得一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
小小三尺讲台,照亮学生未来。每个站在讲台的教师无不淋漓尽致的展现自我才华,为的是让学生能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取得丰硕的成绩。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教师忘我的投入工作,学生忘我的投入学习;兴趣使人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使学习的劳作化为无怨无悔的祝福;它还会点燃起每个学生智慧的火花。兴趣在于培养,在于教师的诱导。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和
80年代后,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与近年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改革,教材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以及诸方面的改革层层展开,但是,最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手段——考试仍然没有改变。学生要分数,家长要分数,老师要分数,学校要分数,致使教师抓应试教育成为别无选择的方法。我们必须清楚的地认识到,考试改革这个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没有攻破,分数第一的局面不能根本地改变,教育改革可能功亏一篑。因此,
摘要: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的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面向应用的。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和沟通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因此,培养出了很多英语上的“聋子”和“哑巴”。其中“哑巴”英语的问题最为突出。所以,在崇尚素质教育和学以致用的今天,我们必须全面重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能力呢?本文就此
【摘要】 本文从翻译所属的语言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对英汉语中的颜色词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异同,比较两者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颜色词翻译的看法。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翻译策略    人类生活环境是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大自然造就了人与生俱来就与颜色为伴。由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丰富多彩的颜色息息相关,因此,人类把生活中所看到
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担负着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对于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起着奠基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正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在吸收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思想道德素质而制定的。那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将思想品德课上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位呢?现就这个
2001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对 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在职教师进行抽样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分别存在着各种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32.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不管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都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通过调查
记得在值周时,刚下第二个晚自习,一个微胖的男孩子跑到值班室,递给我一个钱包,说是在男厕所捡的,我按照惯例,登记了这个男孩的信息,以便找到失主后,好去感谢人家一下。男生走后,我便打开了钱包,看看能否有失主的信息:现金200元,一张游泳的贵宾卡,上有很模糊的姓名某某,马上与各个年级的主任联系,在数据库查找,最快的速度初步确定高X年级X班的,说马上通知来取。我在等待的同时,再往后看,掏出几张纸,密密麻麻
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听,结果是费时多,收效微。如何跳出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开拓出一条教少学多的小学英语高效教学之路,是摆事实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要做到“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十分重要。“生本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由传统的“师本”转为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依靠学生的内部的自然发展学生的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充分发挥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有可能遇到,那么,我们还能拿同样的方法来教育他们吗?显然已经不行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灵活处理不同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教育学生要有方法    (一)我们应该与学生多交流,理解学生某些做法的原因  在老师的思想中,学生有好差之分,平时有意无意间就会表露出来,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认为自己是好生,是差生,并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