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性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f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职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最直接的方法。职业技术院校要通过创设职业实践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与职业指导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 职业实践活动 职业指导实效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沟通教育与工作之间桥梁的教育,只有实施富有成效的职业指导,才能使这一过程顺利地进行。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职业实践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职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最直接的方法。
  
  提高对职业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的认识
  
  1 开展职业实践活动,是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对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高度重视,把实践摆在了整个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提倡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等,无一不是强调了“实践出真知”这一思想主张。
  任何教育都涉及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但都不像职业教育更强调两者的密切结合,更加突出实践环节,归根结底是由职业教育特殊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职业实践环节。
  2 开展职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的需要。对于将来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来说,基本的实践知识、规范的职业技能是学生能力结构中的基础,是学生的立业之本。其中,职业技能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技能。它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是影响知识掌握的一个重要因素。操作技能是指人们在活动中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善化了的动作方式,是职业学习的关键与重点,是学习者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许多职业技术活动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能否顺利完成这些活动,主要取决于对这一职业活动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而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靠大量的模拟操作和实际训练来获得,这就要求职业技术院校要为学生创设职业实践环境,提供更多的技能训练的机会和展示技能的平台,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营造职业生产活动的氛围,也可以定期带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去检验他们的专业技能,这样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差距,从而自觉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训练,最终为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及解决生产建设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开展职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需要。敬业和创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敬业创业品质和习惯是一个职业劳动者在其职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所表现的一贯品格和态度,是职业道德在职业劳动者实际活动中的习惯表现。敬业创业品质和习惯单靠教育而不投身实践是不可能形成的。如果光有教育而没有亲自投入到职业和生活实践中去,并经过艰苦的职业劳动培养和熏陶,是不可能形成尽职尽责的品质和习惯的。可见,培养敬业创业的品质和习惯,必须在职业和生活实践中进行艰苦的磨练。
  实践证明,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生产实践中,在实训及职业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增强后继发展能力。
  4 开展职业实践活动,是遵循理论与实际、生产与教学相结合两个教学原则的需要。(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学会技能、提高能力,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条原则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论与实践一致。这种要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理论性教学要以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为主要依据,而实践性教学又须在理论性教学指导下有效开展。
  对职业教育而言,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忽视的,但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形成仍是第一位的。原因在于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因为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不同,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能够将理论研究的业已成熟的原理、规律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行动方案与现实,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原则。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原则,简称产教结合,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这一目标下,开展学校与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联系起来,使之在接受学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到企事业部门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践。这条原则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形式,反映了职业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特点,是职业学校教学特有的原则。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本质特征,在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教育过程。
  
  创设职业实践环境与氛围,增加学生职业体验。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
  
  职业能力是在个体一般素质与具体工作情景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所有的教育来说,能使人们有效地处理好情景中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职业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所面临的情景和问题与他们在学校范围内的情景和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未来的工程师、建筑师、社会工作者和管理者等所需要的能力是独立解决陌生环境中的陌生问题的能力。因此说,创设职业实践环境,增加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学生在陌生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齐斯霍姆教授所说:“只有具有工程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研究结果也表明:一定类型的学习效果与一定类型环境中的学习有关,一定的学习内容对应于一定的最佳学习场所。
  对于职业技术院校而言,按照专业教学的要求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它们与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设施与场所可以用于学生实际需要的职业能力的训练。不仅如此,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育人环境贵在真实: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使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真实的岗位实习、实训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营造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与氛围包括:一是建设具有职业氛围的具备生产和实训双重功能的实训基地。二是学院提供一定的条件,开办创业园,全面实行市场化管理,为学生创设模拟的市场环境,营造培养创业能力的环境,展示综合素质的平台。三是在隐性课程方面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校园环境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指导,增强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三大类。教学实践包括作业、习题、现场教学、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教学实践虽然不是属于直接生产性的,但是在完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和逾越的重要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常规职业教育前期占有主要地位;生产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生产实践的场所是在生产或工程现场,有些内容直接来自生产建设实际的第一线,真题真做。生产实践和训练在职业教育后期的学习占有主要地位;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其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领域比较广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职业实践活动一般都在教室外进行,因此,需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以活动方案为依据,以学生社团为文化组织,将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和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辅导员、活动指导教师的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工学结合”的顶岗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调研、考察、社会实践等,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职业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创设职业实践环境,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实地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浓厚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与职业指导实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多排螺旋CT(MDCT)后处理重建影像特征并评价其对ANP临床分度的意义。方法搜集经16排MD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确诊为ANP的病例45例,通过应用曲面
有人说泛读课是"科学而不实用"的学科,既然是科学就一定会释放出它巨大的能量,关键是如何把握住泛读的"度".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泛读本身强化语言训练的功能和文化熏染的功能,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