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盲目地凭借就业导向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思政教育发展空间极为有限。须知思政教育能够渗透到高职各类教育事务之中,所以,有关教育主体应该尽力地将就业和思政教育予以有机融合,令广大高职生在稳步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树立起标准的世界、价值和人生发展观念,为今后绽放出更为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和建设人,奠定基础。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高职院校思政和就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以及结合管控的具体途径,加以细致化论证解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融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过依照当前就业形势观察,涉及这部分指导力度仍需予以强化。在此类背景下,便要求高职院校全面依靠学生就业导向进行思政教育力度强化,并且保证全程贯穿思政教育来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在促成两者相互促进和融合结果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高职生群体的就业率。
1 高职院校中思政和就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和就业教育有着缜密关联。须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具备自身专属的就业和择业理念,心理和情感也都趋近于稳定成熟形态,加上思政教育的辅助,可以进一步改善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可经过社会持续改革发展,学生就业环境亦变得十分复杂,此时学校有必要及时处理好就业指导事务,尽快辅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具体需求。再就是,保障将各类求职环节中的突发状况贯穿于思政课堂之上,令学生能够预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来讲,思政教育能够持续调整学生的应变和心理承受潜力,为日后就业指导事务系统化布置延展,提供保障。实践验证,思政与就业教育原本就难以分割,就业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实际应用,思政教育则是就业教育活动布置的基础,两类要素彼此交互式融合和促进发展,是一类共赢决策。就业指导更为思政教育划出明确的路线,规避思政教育理论上的乏味单调现象,令学生目标变得愈加明确且容易被接纳,而思政教育则是就业教育的核心项目,更是完成就业指导目标的必要路径。
2 高职思政和就业教育科学化结合的具体途径
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都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育。它们的有机融合,对于强化学校的教育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2.1 大众与分类化教育的结合
所谓大众化教育,实质上就是沿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高职生择业问题指导服务。须知高职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面对相同事物往往有着各类看法,因此,思政和就业融化化指导过程中,切勿盲目地沿用大众化教育模式,而是要联合各类对象思维特征,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引导辅助,开展分类化教育,最终真正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
2.2 常规和专题教育的结合
常规教育,便是指高职生新入学之后,学校在课程和实践项目中融合就业指导的行为过程,旨在令学生在参与多元化实践项目基础上,持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令他们在今后就业道路上树立起一分从容心态、至于专题教育,则偏重于审视当前就业政策和形势,力求锻炼出学生的谨慎态度和标准的职业理念。两者交互式融合之后,势必全面改善高职生群体的就业质量。
2.3 单项灌输和多元化拓展教育的结合
透过以往实际状况调查分析,高职生大多数都是凭借教师灌输模式才能够获取知识的。虽然目前教育领域之中仍旧沿用这部分单向灌输方式,但是毕竟高职生自主意识全面强化,因此势必令这部分传统教育模式遭受诸多约束效应,最终获取的教学实效亦不够理想。想要合理化规避此类消极状况,就需要沿用多元化教育引导模式,使得就业指导内部的思政教育能够及时地朝着社会、家庭等方向拓展,进一步辅助高职生在生活之中吸收更为丰富的就业技能。
2.4 榜樣示范和实践引导相结合
榜样示范属于一类传统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其主张借助生活领域中特定人物优质化品质和高尚行为展现,激活高职生改善自身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积极主动性。就是凭借实际案例进行就业指导,同时令其中的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富有说服和感染力。实践教育则是督促高职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参与,保证他们尽量多地与社会接触并了解社会,并且在实践之中发现个人德、能、勤、绩等层面上的优缺点,方便后期高职生更为清晰的认知自身并且找准定位。
2.5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教育的结合
家庭可谓说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切言行习惯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入性影响,因此,家庭对于高职生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同时,社会的改革发展,更需要得到人才的大力支持,所以社会要尽量多地赋予学生机遇,令他们在较为宽阔的产业领域之中展现个人超群的技能和素质。在此期间,学校则主要扮演重要的枢纽角色,其核心职责便是持续强化和用人机构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透过彼此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就业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今后我们务必要持续深入地进行高职院校思政、就业教育融合途径探索,借此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今后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就业等前景绽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远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的理论探析[J].学园,2015,15(13):144-165.
[2]江东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6,23(21):167-198.
[3]冯晨晨.试分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J].求知导刊,2016,13(06):79-88.
作者简介
王仁瑞(1985-),女,湖南省娄底市人。研究生在读。现供职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政工师职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及计划生育管理。
作者单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融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过依照当前就业形势观察,涉及这部分指导力度仍需予以强化。在此类背景下,便要求高职院校全面依靠学生就业导向进行思政教育力度强化,并且保证全程贯穿思政教育来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在促成两者相互促进和融合结果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高职生群体的就业率。
1 高职院校中思政和就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和就业教育有着缜密关联。须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具备自身专属的就业和择业理念,心理和情感也都趋近于稳定成熟形态,加上思政教育的辅助,可以进一步改善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可经过社会持续改革发展,学生就业环境亦变得十分复杂,此时学校有必要及时处理好就业指导事务,尽快辅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具体需求。再就是,保障将各类求职环节中的突发状况贯穿于思政课堂之上,令学生能够预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来讲,思政教育能够持续调整学生的应变和心理承受潜力,为日后就业指导事务系统化布置延展,提供保障。实践验证,思政与就业教育原本就难以分割,就业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实际应用,思政教育则是就业教育活动布置的基础,两类要素彼此交互式融合和促进发展,是一类共赢决策。就业指导更为思政教育划出明确的路线,规避思政教育理论上的乏味单调现象,令学生目标变得愈加明确且容易被接纳,而思政教育则是就业教育的核心项目,更是完成就业指导目标的必要路径。
2 高职思政和就业教育科学化结合的具体途径
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都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育。它们的有机融合,对于强化学校的教育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2.1 大众与分类化教育的结合
所谓大众化教育,实质上就是沿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高职生择业问题指导服务。须知高职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面对相同事物往往有着各类看法,因此,思政和就业融化化指导过程中,切勿盲目地沿用大众化教育模式,而是要联合各类对象思维特征,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引导辅助,开展分类化教育,最终真正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
2.2 常规和专题教育的结合
常规教育,便是指高职生新入学之后,学校在课程和实践项目中融合就业指导的行为过程,旨在令学生在参与多元化实践项目基础上,持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令他们在今后就业道路上树立起一分从容心态、至于专题教育,则偏重于审视当前就业政策和形势,力求锻炼出学生的谨慎态度和标准的职业理念。两者交互式融合之后,势必全面改善高职生群体的就业质量。
2.3 单项灌输和多元化拓展教育的结合
透过以往实际状况调查分析,高职生大多数都是凭借教师灌输模式才能够获取知识的。虽然目前教育领域之中仍旧沿用这部分单向灌输方式,但是毕竟高职生自主意识全面强化,因此势必令这部分传统教育模式遭受诸多约束效应,最终获取的教学实效亦不够理想。想要合理化规避此类消极状况,就需要沿用多元化教育引导模式,使得就业指导内部的思政教育能够及时地朝着社会、家庭等方向拓展,进一步辅助高职生在生活之中吸收更为丰富的就业技能。
2.4 榜樣示范和实践引导相结合
榜样示范属于一类传统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其主张借助生活领域中特定人物优质化品质和高尚行为展现,激活高职生改善自身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积极主动性。就是凭借实际案例进行就业指导,同时令其中的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富有说服和感染力。实践教育则是督促高职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参与,保证他们尽量多地与社会接触并了解社会,并且在实践之中发现个人德、能、勤、绩等层面上的优缺点,方便后期高职生更为清晰的认知自身并且找准定位。
2.5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教育的结合
家庭可谓说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切言行习惯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入性影响,因此,家庭对于高职生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同时,社会的改革发展,更需要得到人才的大力支持,所以社会要尽量多地赋予学生机遇,令他们在较为宽阔的产业领域之中展现个人超群的技能和素质。在此期间,学校则主要扮演重要的枢纽角色,其核心职责便是持续强化和用人机构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透过彼此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就业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今后我们务必要持续深入地进行高职院校思政、就业教育融合途径探索,借此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今后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就业等前景绽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远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的理论探析[J].学园,2015,15(13):144-165.
[2]江东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6,23(21):167-198.
[3]冯晨晨.试分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J].求知导刊,2016,13(06):79-88.
作者简介
王仁瑞(1985-),女,湖南省娄底市人。研究生在读。现供职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政工师职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及计划生育管理。
作者单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