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控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其传播速度快、发生危害重,全蚀病感病田块可引起小麦植株矮化、麦穗短小、籽粒瘪瘦,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成簇、成片枯死,从而减少有效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
  一、 发病时期
  小麦全蚀病,从小麦播种出苗期至扬花灌浆期均可感染发病,尤其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发病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小麦植株枯死、白穗。
  二、发病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病原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在小麦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小麦根部和地下茎,感病植株根部发黑腐烂,基本叶片发黄,心叶内卷,植株矮化,长势弱,分蘖少,在春季返青延迟。在小麦拔节期,感病植株基本1-2节叶鞘内侧及茎干表面,可见黑褐色菌丝层,俗称“黑脚”。发病早、感病重的植株矮化比较明显,发病晚、感病轻的植株矮化不明显。在小麦扬花期,感病植株陆续枯死形成白穗,灌浆期枯死枯死速度更快,此时,田间常出现成撮、成簇、成片干枯白穗。在小麦成熟期,上述白穗区侧表现为灰黑色,与无病区的金黄色形成鲜明对比。
  三、 发病机理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年,是典型的土壤寄居菌,病原菌生长土壤温度为3-33℃,病原菌生长适宜土壤温度为20-25℃,在土壤温度12-18℃、空气相对湿度80-90%的自然条件下,病原菌最宜侵染小麦植株。
  四、 发病条件
  1、 耕作制度:小麦-玉米-小麦连作,有利于全蚀病发生。
  2、 土壤理化性状及其养分状况:砂性土壤、偏碱性土壤发病重;比较黏重的土壤、中性或偏酸性土壤发病较轻。土壤中缺少氮或者氮、磷、钾比例失调,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田块,全蚀病发病重。
  3、 气候因素:暖冬年份,早春多阴雨年份全蚀病发生比较严重。
  五、 防控措施
  小麦全蚀病的防控,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化防控手段,切实保护无病区安全,科学管控感病区扩展蔓延。
  1、 安全选种:小麦全蚀病是检疫性病害,严禁选用病区的种子,杜绝全蚀病病原菌传人无病区。
  2、 药剂拌种:在全蚀病发病区,采用12.5%的硅噻菌胺20ml,拌种10kg进行防治,在无病区采用3%的苯醚甲环唑40ml,拌种10kg防治,也可用2.5%的适乐时20ml,拌种10kg进行预防。
  3、 土壤处理:在全蚀病发病区,采用70%甲基硫菌灵15kg/hm2,掺入150kg细土充分混合,均匀撒施后旋耕,或者深耕后均匀撒施于表面再耙匀耙实。
  4、 药剂喷施:在小麦扬花期,用70%甲基硫菌灵750g/hm2,加10%苯醚甲环唑150g/hm2,兑水900kg进行均匀喷施。
  5、 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进行科学化验检测,根据化验结果确定氮、磷、钾肥使用比例,进行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同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小麦抗病能力。
  6、 倒茬轮作:在全蚀病发病严重地块,倒茬轮作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点片零星感病田块,倒茬轮作可延缓病菌扩展蔓延。倒茬要因地制宜,推行以蔬菜、西瓜、花生、烟草等作物轮作。
  7、 适期晚播: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侵染小麦的最适土壤温度为12-18℃,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土壤温度会逐日降低,从而缩短病原菌侵染的时间,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8、 预防传播:为预防小麦全蚀病进一步传播蔓延,除杜绝从发病区引种外,还要加强对本区域发病地块的科学管控,对感染全蚀病的地块要单机收割,适当高留茬16cm以上,土地耕作也要使用单独的机械工具,以防止全蚀病的机械传播。
其他文献
[摘 要] 福寿螺抗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宜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在宁化县主要为害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笔者根据其发生危害与发生特点,提出防控对策。  [关键词] 福寿螺、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111-01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
小麦雨后青干不仅使灌浆过程缩短,粒重下降,在收割时还会造成焦头炸芒,掉头落粒,从而导致产量减产。根据多年观察,小麦雨后青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久旱无雨或雨前高温引起的旱
低秩矩阵优化是一类含有秩极小或秩约束的矩阵优化问题,在统计与机器学习、信号与图像处理、通信与量子计算、系统识别与控制、经济与金融等众多学科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是当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稀有植物逐渐消失,如何更有效的落
池化问题是工业生产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原料的合理混合,以混合过程的容量及平衡约束等作为约束条件,要求总体生产成本最低.池化问题的优化模型类似于最小费用流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可自适应膨胀筛管腐蚀的影响因素,提高该防砂筛管的应用性能,介绍了该防砂筛管割缝表面腐蚀试验的原理,对温度、氯离子、钙离子、pH值变化对割缝表面腐蚀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