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ov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儿童时期,插画作为孩子最能接受的传播媒介之一,非常广泛的分布在杂志、书籍、新媒体等我们所能见到的介质上,插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方式,也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本文着重分析插画在儿童所接触的途径中的应用,其教育作用以及缺点与不足,并分析其影响。
  关键词:儿童插画;应用;影响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插画属于绘画艺术,因此插画艺术的许多表现技法都是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插画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其宗旨是尽量使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从某种意义上讲,插画是应用广泛的绘画形式。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而针对儿童的插画,多用在儿童杂志或书籍,比如封面、童话书的内页,颜色一般较为鲜艳,画面生动有趣。如今儿童大都比较喜欢动漫卡通类,再者就是3D和手绘类,大都不太喜欢电脑平面类插图。儿童插画平庸多,精品少,缺少真正能令儿童喜欢的经典形象。中国儿童读物插图问题急需解决,中国儿童读物插图现状有待改进。
  一、插画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科书中的插画
  首先,教材中插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应用课本中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功能的体现。教材插图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儿童时期是处于所谓的视觉年龄的时期。一般来讲,给儿童看的图画要求造型可爱,色彩鲜艳,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因此多采用夸张、幽默等手法进行创作,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视觉与心理需要,年龄小的孩子游戏需求很大,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好的插画会帮助老师将孩子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其次,教材中涉及的题材极为广泛,在地域上,有中国、外国的之分;在时间上,有古代、现代的区别,这些都要有明确的景物相伴,而这些景物,都需要插画师的主动查找,否则一旦出现明显的场地错误或历史问题,都会给孩子带来误导。至于场景的截取,应根据不同文体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再次,在低年级的课本中,人格化的插图也经常出现,人格化是寓言、童话、科幻等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将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比如小蜜蜂的勤奋,蜡烛的无私等等。人格化的处理也符合儿童观察事物的特点,在儿童的眼里,世间万事万物,不论是花草鱼虫,还是小猫小狗,都和人类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它滋润了孩子们的心境,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追求美的理想,体验生活的美好。插画师应理解孩子并同孩子一同进入童话世界,在作品中以美的、真诚的、友爱的情感去影响孩子,当然,人格化并不是简单地把物品添上鼻子、眼睛或给小动物穿上衣服,而是通过孩子的角度去拟人化这些事物。
  2.普通插画书中的插画
  有一个统计,全球销售最多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是《安徒生童话》,第三是《哈里.波特》,其中前三甲里面两本是儿童读物。插画既能充分满足孩子的玩乐天性,又能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把复杂深奥的知识和道理通俗地表达出来。
  我国古代也出现过许多用图画来叙述事情的作品,例如被该编成动画的敦煌壁画《九色鹿》和人们熟悉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图画故事。到了20世纪五四运动时期,周作人主张将注意力转向了一直受忽略的儿童。后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本如杨文秀的《小医生》、陈秋草的《小蝌蚪找妈妈》都是经久不衰的佳作。现阶段的插画书做工越来越精致,内页也采用很高档的铜版纸,有些甚至采用“撕不烂”技术,封面或包装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内容虽没有本质的提高,可价钱却高的离谱,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多次再版只是局限在外表做文章,但也不乏精品,比如有“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美誉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绘版系列丛书,之中就有一本《猪八戒新传》,这本书内容是就是将旧故事新编,不仅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其插画十分精彩。该丛书形象统一,里面还有一本《神笔马良》,其文字内容虽然是古代的故事,但是非常漂亮的插画吸引了广大的读者,这样不仅推广了书的内容,而且还将我国古代传统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了。
  3.绘本插画
  现在国内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到儿童绘本上来了,致力与对儿童绘本的推广。太晚著名儿童回本编辑兼创作者郝广才说过:“阅读时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尽管这些书的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只是一类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这类书多见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连环漫画相比,后者好比是传统舞台剧,读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低幼图画书却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
  二、插画在教育中的影响
  伴随心理方面的日渐复杂化,孩子可能遇到许多曾经不曾遇到的困惑,诸如“死亡”、“性”等都是让成人比较忌讳,而儿童却必定要经历的寄售心理问题,在成人采取回避态度的同时,很可能反而会给儿童造成强烈的不安感与好奇心,这让儿童更需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只晓的方式又不能过于激烈,以免给儿童造成心灵的创伤。
  在纸质媒介上,插图一般是起辅助作用,那么,插图与文字的配合就极为重要,一般好的插图故事,其文字的编排也非常讲究。如何将插图与文字的配合的最为优秀,在孩子阅读的效果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因此,插画师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看的内容就一定要有空气感,要用图画来进一步引导孩子阅读文字,来带动孩子了解故事或文章的内容。
  此外,插画对儿童的影响还在于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国外研究表明,儿童在看儿童图画书时会常常开始自行编造故事内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首先,故事内容超过了儿童的知识经验范围,因此,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故事进行理解;其次,故事内容超出了儿童所承受的情绪范围,或者儿童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故事内容,于是开始自行想象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也就是说,插画与文字的配合可以激发儿童创编股市的欲望,虽然这种创编可能与故事本身内容不符,看似有违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针,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不符将会伴随儿童知识经验的增加与理解能力的变强而逐渐消失,但儿童的想象能力却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其他文献
图象法是描述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和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具有形象、直观和简洁的特点.它对研究物理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来谈谈图象法在高中物理中的一些规律及应用.  一、图象法在解决高中物理问题中常见类型  1.线性函数型  此类图象是利用线性函数的特点,这种类型是物理学上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它既可以用来进行定性研究,也可以进行定量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凡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都可以
本文基于新课标,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定位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运用三五X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is paper uses the t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 理念和教学方法悄然发生改变. 本文立足于新课标的视角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考察,着眼于生活化教学方式方 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标; 生活化; 教学探讨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要使学生知道高中数学在现实的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
期刊
弹簧是高中物理的基本模型之一,由于弹簧的弹力随形变而发生变化,有关弹簧的题目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由于涉及到的弹簧弹力是变力,学生往往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过程缺乏清晰的分析,不能建立与之相关的物理模型和进行分门别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效率低下,错误率较高.使学生对弹簧类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本文就弹簧类的试题在受力、运动、能量方面归纳总结,使大家能更好地去分析和解题.下面我们归纳六类问题探求解
期刊
摘 要:纵观美国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一些英国移民的进入开发到后来与当地印第安人的斗争,再到后来美国逐步摆脱英国的殖民而走向独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没有传统的封建束缚,它的斗争性和自强独立意识都很强。不可否认英国的清教思想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着美国的建设和发展。而《红字》这部小说就是在当时美国追求自由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促进下有霍桑创作出来的。长期以来学者对于它的主题思想和传达的精神莫衷一是,
2012年6月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神九”飞船共搭载3名航天员,我国首位女宇航员搭载飞船进入太空. 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获得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神九”与“天宫”交会对接过程中,涉及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开普勒三定律、宇宙速度和功能关系等知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