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保持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兴趣 提高教学 质量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熟悉和解决数学新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摘要:“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假如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参和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重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和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和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和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把握了量和量之间、形和形之间、量和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心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征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新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新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熟悉”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熟悉。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新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三)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兴奋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把握,反过来,把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功能。
  因此,选择练习时要注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增多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五)表扬评价中持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非凡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抉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经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新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重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六)竞赛活动中持趣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胜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这些活动都能调控学生适当的激奋水平,保持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平固店中心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的生活行为,也是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够快速阅读、正确理解是个体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就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作者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力图为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促进对语文阅读教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
摘 要: 阅读教学要重视读,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主,抓准一个点进行语言训练。教师要凭借课文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这是教学的实质。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例子时掌握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领悟、理解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 训练方法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条件,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
摘 要: 阅读需要创新,小学生阅读更需要创新,这是语文教学的共同和必然追求。如何实现小学生的创新阅读,需要做认真思考,应当说既懈怠不得,又随便不得。实现小学生的创新阅读,必须以小学生为阅读探究主体,多让其充当探究学习的生力军。  关键词: 创新阅读 主体呈现 策略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比较明确和具体,达到这样的要求,有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性的认识。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的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而听、说、读、写当中的读不容忽视。阅读是语言交际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信息,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了解一些国家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风士人情等各方面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
亲近母语课题研究组指出: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儿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指导儿童阅读是回归母语的有效途径,亲近母语倡导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发展个性、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班级读书会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阅读为目标,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分享阅读。阅读习惯与方法培养,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促进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传承起了重要作用。现在人们去学习文言文,不是去学习一门已经过时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学习一种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更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 文言文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单词居多。如“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