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中谈武林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群穿着各式各样古装的武林门派“掌门人”汇聚新疆天山,召开了武林大会,然后一些门派出来辟谣,说这些人是伪门派、伪掌门人。这,让我想起普洱茶的地域之争,古树茶、台地茶价格之争,各个山头茶区的味道、年份、工艺之争。其实,世间熙熙皆为利来,谁没事儿会争这些东西?好吧,侠客们经常饮茶荒庐梅妻鹤子,那咱就坐在城市里喝着茶,顺带来扯扯中国人心中的武林和武侠梦。
  讨论武侠、武林存不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中国武术的实战性有多强?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就像讨论中医的科学性一样,竞连方舟子、土摩托这样的著名理科生,跟大众讨论到最后都无法正常交流,“国粹”、“国学”当头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何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些基本常识可以确认,武术、功夫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技击克敌的方法是存在的,但是武侠、武林是农耕社会和通俗文学的一种浪漫主义想象,当做笑谈可以,严肃来看没那么绚烂神秘。
  侠,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农耕文化中受权势催迫害逼、遭受各种不公待遇的人民想象出来的民间正义主持者,在严酷的国家机器面前几乎不堪一击。到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坚船利炮、科学文明、物质繁荣,先前的古国成为殖民地,大国挫败感与民族自卑情绪混杂国人内心,各路民族主义浪潮中,对“侠”文化的想象和需求更加热血澎湃,从30年代以来武侠影视剧如过江之鲫,从题材人物到表现形式。其实有一些误区。
  武侠小说、影视剧中各大门派坐拥名山大川,暗藏各路潜心修炼的能人侠士,他们不事商业和生产还能活的潇洒利落、衣食无忧。真实情况是确实有少林、太极这些流派,但像崆峒、昆仑、点苍、天山等这些门派,不过是作者杜撰出来的,那儿除了美好的山川风景,有些地方甚至连一两座像样的陈旧寺院、道观之类也没有,再无其他。
  每个朝代对各类民间团体、大型活动都是有戒心、暗中加以掣肘限制的,何况是一群浩浩荡荡可以“侠以武犯禁”的运动高手进行不可控的大型争斗?从清朝、民国到现在,确实有选拔武术“国手”的官方活动赛事,先前还玩实打实的真打,以体现力量和杀伤力,到现在是就是玩套路,技击能力大大被虚化,武林和舞林差不多,都是商业走秀大于具体意义。
  中国武术的南北各大流派到底有多大的实战能力,其实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其一大众没有一个类似拳击赛事一样的电视直播平台观看它的形态、能量,进行全民普及,都只是听说过没见过;其二中国武术和西洋拳击、泰拳、柔道、跆拳道也没有太多官方、正式、正面的较量,所以各种传闻、猜想、演义,都是口口相传八卦连天,经不住推敲。
  心不静,喝不了茶,再好的茶都是味同嚼蜡。所以,面对茶叶的争论,不必急火攻心;心不静,也习不了武,三脚猫的花拳绣腿,并不能行侠仗义,还会贻误大好人生。想象中的世界和真实生活的距离,有时只是一颗心的距离,当然要有思辨的心、淡泊明志的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熙熙攘攘、各类大师出没的时代,心静才能有心境,才能浮世饮茶,恰如升仙。
其他文献
好茶的等待令人欢喜。  有些茶放了很久,总不想动它。有些茶是舍不得喝,有些茶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与茶的情感,有时像是恋爱的心情,期待、不安、欢喜。有时如遇久别的友人,惊喜、感慨。有时若相濡以沫的伴侣,相知、安宁。  用心做茶的人太少了。人们说,太懂茶的人反倒不会做生意,少懂点茶,吹起牛来可以天马行空。因为于此,茶界盛产各种“理论”,让人越来越认不得好茶。  六安茶早在唐代就已为人所知。《寿州
期刊
宋代的茶叶主要还是饼茶,也有散茶(也称草茶)。不管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磨成茶末,但茶末不再放入鳆中煎而放在茶盏中调和冲泡。“点茶法”即先将茶末放入盏中,用少量热水注入将茶末调成膏状,再持汤瓶(也称汤提点)向盏中注入适量热水冲成茶汤。茶汤经茶筅充分击拂后,呈乳状茶汤始可饮用。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叫“点”,点要求水流顺畅而有力度,落点准确。北宋初期从“点茶”又衍生出“斗茶”的游戏。斗茶要求点好的茶汤表面白
期刊
钱椿年《茶谱》将茶盏名为“啜香”,情意皆准。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生于福建,最喜爱的便是产于建阳水吉镇、从宋时便已名扬天下的建盏。敦厚的建盏,无论是色泽还是重量,握在手中都有种难以忽略的存在感。  如今,建盏的烧制工艺早已恢复。新的建盏亦不乏精妙之物,但每每观之,总觉得少了那一点点的气韵。对老盏的偏爱总是多些。大抵自己是从古纸堆里走出的旧人
期刊
有人说:“茶叶在英国的作用如同蒸汽机一样重要,它帮助英国人度过危机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在英国,红茶决不只单纯地是一杯饮料,它代表的是一个帝国及属于它的时代。  拜伦在《唐璜》里深情地吟诵:“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荡漾着迷人琥珀色的中国红茶,为英国家庭主妇表现自己、消解寂寞找到了一种体面且合乎情理的方式,也
期刊
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碧瓦朱檐,也不像老舍茶馆那般熙熙攘攘,但它的隐秘和安静却吸引着每一个经过的人驻足,想对那扇鲜有人出入的墨色大门背后一探究竟。  两次去“孝文家”喝茶,印象都尤为深刻。第一次在初夏的黄昏,我们从南后街拐入文儒坊,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在“孝文家”的外墙上,回望来时的路,蜿蜒的小巷不见尽头,外头南后街的人声鼎沸变得遥远,时间仿佛就此凝住了,除了“清”、“静”这样的字眼,脑海中已浮现不出其
期刊
茶文化系或茶文化专业更受人关注,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如何规划?其中的课程安排应如何设计都成了教育界与茶界关心的话题。人才培养方案的难点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若是将之定为茶叶与茶文化的行销人员便罢,奈何人们尚不肯定茶叶与茶汤的市场需要高等院校为他们培训基层人才,而把人才培养目标订得太高太泛。人才培养目标订得太高太泛也就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当,甚至与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市场营销起了冲突。  与茶文化系相
期刊
腊月初十是泽道师傅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师傅的弟子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武夷山给师傅祝寿,很多弟子会带去自己用朱砂写的心经,师傅会回赠给弟子大红袍。我把写好的访问发给师傅过目,师傅在微信上回了一个“禅”字。  我问泽道师傅:“愿力和欲望的区别是什么?”泽道师傅说:“愿力是为了别人,欲望是为了自己。”“那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在梦中,梦想化为愿力,便会开花。”  心语:梦想中只有自己便是欲望,欲望本身就
期刊
7月27日至29日,由16个国家的佛法学习者组成的“国际杰出青年禅学营”一行六十余人,来到浙江天台山。他们此行的目的:一为朝圣,二为学禅,三为感受天台茶道,四也为增进中外的文化交流。这些“洋学生”们,多年轻、质朴且虔敬,他们观济公故居、访佛教城、登天台华顶、为葛仙献茶、饮智者清泉、攀霞客古道,一路穿行于幽幽青山,不为游山览胜,也不为思古寄情,只为参道觅禅,寻一点灵犀。  浙江天台,是中华大地上“天
期刊
大道至简。美。亦如是。五色令人目盲,繁缛促人心烦,吾独爱极简。简亦谐音“捡”,取其捡拾、拾掇之意。捡拾秋的素薄枝蔓,秋的苍然意蕴。  素胚烧得白皙如冰、本体清净。杯口勾勒一笔,玉婉光润中多了一道浮光。此器为首,一席素杯雅器,在明净的案头,优雅地铺展。  素雅清幽的席,简约中藏着风雨砥砺后的力量,将思绪拖到那个季节——春太艳、夏太盛、冬太凄,只有清秋,能与此情此景相得益彰。  在草色微黄的季节里,沏
期刊
现代茶文化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可以粗分三阶段:初始人们认为泡茶喝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先辈已喝了这么久,轮到我们也天天都在喝,这不就是生活的艺术吗?还有什么茶道不茶道的?人们对“茶”是“茶道艺术”这件事缺乏了解,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也就没有产生共鸣与信心,只好停留在“喝”,没办法做得更仔细以及感受更细腻。  后来当人们觉得有必要把“泡茶”当艺术呈现时,就一把将挂轴、插花、燃香抓进茶席,似乎有了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