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INTRACOR技术矫正老视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INTRACOR技术治疗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老视患者28例(28眼),选取非主导眼采用TPV520F飞秒激光系统INTRACOR技术进行老视矫正,检测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近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及患者术后主观感受.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中位数为0.0(0.2~-0.1)[术前为0.0(0.2~-0.1)]logMAR,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裸眼近视力中位数为0.25(0.4~0.0)[术前为0.5(1.0~0.3)]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6.25±1.74)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6,P<0.01).术后6个月球镜度中位数为-0.25(-0.75~0.25)D,柱镜度中位数为0.0(-0.75~0.25)D,等效球镜中位数为-0.37(-0.75~0.25)D,术前分别为+0.5(-0.25~1.0)D、0.0(-0.5~0.0)D、+0.25(-0.12~0.75)D,手术前后球镜和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4.57,P<0.01),柱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眼屈光度轻度近视漂移.眼内压、角膜内皮计数及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量化评价得分为89±14,满意度高.结论 INTRACOR飞秒技术治疗老视术后能显著提高患者近视力,对远视无明显影响,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色觉对比敏感度阈值测试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2只可疑开角型青光眼作为可疑青光眼(SOAG)组,80只已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青光眼(POAG)组,75只正常眼作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计算机图像辅助系统检测双眼红-绿色轴和蓝-黄色轴上四个象限的色觉对比度阈值,6个月后对SOAG组进行随访.组间及组内象限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OAG组
说明:(1)姓名顺序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作者、文题后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止页。(3)因篇幅所限,仅收录第一作者姓名。
期刊
目的 研究不同非球面单焦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调节幅度的比较.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将其分为3组:Rayner组植入Rayner Superflex 920H型IOL (Rayner),SN60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0WF型IOL
目的 探讨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正常角膜的形态变化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根据Rabinowitz诊断标准将35例圆锥角膜患者分成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6例(16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9例(19眼),并选取有近视散光的患者29例(29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3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表面变
目的 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残留膜的预后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由同一医生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手术的Ⅴ或Ⅵ期PDR患者资料,共550眼,其中明确有残留增殖膜并且随诊半年以上的患者43例(50眼).总结有残留增殖膜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对残留
目的 探讨纤溶酶对后发性白内障(PCO)形成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将20只健康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只.两组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术毕对照组给予0.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前房内注射,实验组给予注射用纤溶酶1 IU前房注射.分别于术后1、3、7、14、30、60 d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观察前房炎症反应、PCO的发生时间及手术后60 d时PCO发生率
视觉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全面认识视觉损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世界开展了许多以中老年人群为基础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了视觉损害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及主要病因.我们应密切关注中老年人群的视力健康,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不可矫治的视觉损害。
本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便受到国内外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专业人员的一致认可,自2010年更名为《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后,先后被北京、上海、福建等多个省市列为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一级期刊。2012年本刊变更为月刊后,刊发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发表时滞缩短,杂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受到了众多业界学者的好评,并进入省卫生厅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一级期刊(2012版
期刊
目的 观察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摄像系统(RetCamⅡ)检查所见的小儿眼底病变的图像特征和发病情况,探讨其在小儿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干预、减少儿童盲和低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经RetCamⅡ检查的患儿4574例.表麻下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采用RetCamⅡ的130°镜头进行双眼全面眼底照相检查,将眼底图像存档并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翼状胬肉眼与正常眼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的差异,探讨翼状胬肉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0例诊断为单眼鼻侧单纯翼状胬肉患者,应用Reichert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CH、CRF、Goldmann相关眼压(IOPg)、角膜补偿眼压(IOPec),应用角膜曲率计测量水平角膜曲率和垂直角膜曲率,以对侧正常眼为对照.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直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