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高德胜:清醒地认识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限度/潘希武:重构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与方式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燕、高德胜:清醒地认识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限度
  唐燕、高德胜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尽管现代学校自认为应该责无旁贷地教授道德,然而种种现实因素似乎又在解构此职责,致使其饱受“德育低效”的诟病。现代学校可以进行道德教授,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大规模、划一性的道德教授图景,以及知识化教学和规范化管理实现的教育效果,成为现代学校其道德可教性的理由。然而,蕴含在现代学校道德教授背后的种种理论假设并非自明。无限可能性和可教性的人性假设,使得现代学校道德教育无视人的有限性与复杂性;而建基在个体与社会经济利益一致性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目标,使得现代学校模糊了人的真正利益所在;诉诸知性德育与惩罚教育,使得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只实现了对人行为的型塑和控制。因此,受限于这些成问题的理论假设,现代学校无法追求和实现更高的道德教育目标。
  尽管现代学校的进步在于以新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实现了对大多数人的道德教育,但是,现代学校依旧面对古老的道德教育难题:道德是否可教。现代学校进行道德教授所预设的人性基础及使用的手段,只是为了方便达成它所追求的现实目标,即对人行为的规范和控制。而着力于此目标是以放弃仰望更高的道德,以及偏离道德教育的真正目标为代价的。因此,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限度,并为人更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需要开辟空间。
  潘希武:重构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与方式
  潘希武在《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撰文指出,学校德育的学科渗透这一提法显然存在着一个假定,即学科教学与德育是相分离的,并且德育的主要真谛还是依托专门的机构、教师或实践活动,而学科教学只是辅助。基于这一假定,学科渗透的通常做法是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利用学科教学内容开展道德说教。这一提法从根本上否定或隐蔽了学科教学本身具有的德育内涵,否定了学科教学作为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现有的专题德育实践、学科渗透以及知识教学模式使学校独特的德育内涵和功能基本丧失。
  学校独特的德育内涵和功能表明,学科教学本身应当具有深刻的德育内涵,而且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应当是通过理解世界,通过做事,通过交往与合作,使学生获得意义的构造和行为方式的构造,进而更好地理解和通达世界。因此,当前要重建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与方式,必须改变学科教学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生活建构的、促进学生交往世界形成的学科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世界的通达,让学生在学科教学形式中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相互交往的集体世界中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其他文献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的花农在田地里种下了自己喜爱的杜鹃花,原以为春天有阳光雨水滋润,杜鹃必能生根长叶,花开艳丽,怎奈几场雨水后却相继枯萎,所剩无几。花农一次次补种,结果依然如故。同样的田地,为什么别人家的就能满园绚丽呢?花农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路过的一位老者告诉他,只需在田地里横竖挖上两条沟渠,明年的杜鹃就能争奇斗艳。第二年春天,年轻的花农按照老者的建议,挖好沟渠,杜鹃果然长势喜人,如期开放。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践行自己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真正实现口动、情动、心动。但是作为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中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评判标准,品德课堂让学生动口容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预测,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笔者发现,对于学生预测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在表面,呈现出 “假”而“空”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探讨了 “预测什么”,“如何预测”等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指引下,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方法,以促进预测技能在英语
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1921~1997)是批判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上‘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1]。在对话已然成为人们须臾无法逃脱的生存方式的今天,重新审视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阐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发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依据保罗·弗莱雷的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阐释其对话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一、
摘 要:校本德育课程对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应基于地区和学校的文化积淀,确立课程核心价值,精心编排内容,以活动推动课程实施,进而构建幸福和谐的校园生活,成就了师生生命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72-03  德育课程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体验、践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足见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诸多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能从父亲身上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孩子通过与父亲共同操作器具、探索求知,能逐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而在学校所进行的有关“父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地处侨乡——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这里既有侨民漂洋过海闯世界的深厚文化遗产,又有着作为国际航空经济核心功能区的现代精神,这些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多年来,学校传承侨乡文化,回应时代发展要求,以“着眼学生终身幸福,奠定未来发展基础”为办学追求,培育具有感受和创造幸福能力的学生,用幸福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指导:积聚幸福的力量  着眼于学生终身幸福的教育,强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到衣食之源在农村;  2.了解农民的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农民劳动;  3.了解农业科技化发展,走近农业科学家,激发热爱农村、投身科技农业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教学难点  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培养对农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拍摄超市各种生活用品的图片,生活
今夜,白马湖的风又该大了吧?  我独自坐在现代楼宇开着暖气的房间里,冲上一杯茶,边接着远方朋友新年的问候,边游神看着前些日子带全省“领雁工程”美术培训班的学员去白马湖拍回的一些影照资料。  很多次了,我想写那里的风雨,画那里的松竹,但我能写出心中神圣的背影,画出梦里明澈的月光吗?  很多次,我都在仰望中放弃。  我默认,用平静面对也许是最好的朝圣。  可我不死心。  于是,我又来了。带着游春的喜悦
开学初,由于一位班主任突然调走,学校让我接手了这个班。初时,学生沿袭“旧习”,让我颇感头疼和无奈。作为一班之主。应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好“领导者”的决策形象,使它成为学生眼中的第一道风景,我认为,上任之初,烧好“三把火”至关重要。   第一把火——公开选举,提升班委素质    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班子”改选,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开启班级新的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