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清创及伤口Ⅰ期缝合治疗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行清创术及伤口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208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行清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7例切口Ⅰ期缝合,为缝合组;61例切口敞开换药,为开放组。对补片感染时间、细菌类型、切口愈合、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疝复发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感染病例的补片感染时间平均为(8.37±6.89)个月;细菌感染类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缝合组中伤口甲级愈合率81.0%(119/147),开放组无甲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20.86±7.90)d比(31.82±11.50)d,t=3.47,P=0.034],平均住院费用[(1.32±0.58)万比(2.65±0.66)万,t=4.51,P=0.02],缝合组均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缝合组无疝复发,开放组1例疝复发;缝合组有6例二次行清创术,切口换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痊愈。

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应个体化处理;行清创术及伤口Ⅰ期缝合者,愈合率高,平均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疝复发率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检测排便障碍与耻骨直肠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排便障碍患者(观察组)和6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截石位,分别在静息期、力排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测量两组耻骨直肠肌后角的大小和肛门截石6点位耻骨直肠肌的厚度。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后角在静息期和缩肛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8)°比(86±8)°,t=-0.145,P>0.05;(88±9)°比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技术及治疗效果。方法与术后常规留置T管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一期缝合患者的治疗效果。将78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期缝合组(38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早期胆漏,留置T管组(40例)患者术后发生3例胆漏;2组未发生胆道残石、胆道狭窄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幽门闭锁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幽门闭锁6例,包括幽门瓣膜完全闭锁4例,有孔瓣膜闭锁和实质性闭锁各1例。其中合并大疱表皮松解症、多发性肠闭锁和环状胰腺各1例。结果6例患儿主要症状为非胆汁性呕吐。腹部X线平片5例可见单一扩张的胃泡,5例远端无肠气。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5例胃出口梗阻,1例十二指肠球后部梗阻。对瓣膜闭锁者行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