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院

来源 :湖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初秋,我行走在三湘大地。看过山,山是那么秀丽;观过水,水是如此优美。回到城中的小院,在小院与小鸟对话,小院竟是这般温馨……

一湖碧水入画来


  蓝天下,青山旁,静卧着一湖碧水。
  这些天,每当山边天际泛白,我就来到了湖边草地上,一边吸着极鲜的空气,一边欣赏着碧水青山和碧水青山上那天际的变化。只见远方山脊的天空越来越亮,渐渐,云彩变红,把天际下一个个翠绿的山头衬托出来。接着,一个山头上冒出来一个红点。不一会,红点变为半个红球。这半个红球,像一个害羞的山姑,羞答答地扒开红云朝外张望。好一阵,才勇敢地露出整个脸盘,把自己的一缕缕光芒洒向大地……
  朝阳下的青山,更加秀丽媚妩;朝阳下的碧水呢,像翡翠,像明镜,无比美丽动人。
  天空上云彩也亮丽多彩,幻化出多种图案,有些似村姑起舞,有些如骏马奔驰,有些如彩带飘逸……这时,没有山风掠过,湖面很静,青山很静。湖水把两岸的青山、天上的彩云,全搂在自己怀里。水上是天,彩云飘动;水下,也是天,也有彩云飘动。凌晨的湖,如一个美极了的入睡的村姑;凌晨的山,似一个俊极了的站立着的伟岸山乡少年!
  屈指算算,我在这湖畔,来来往往,断断续续生活了快二十年。对这个湖的今与昔的过往,对这湖水的浊与清的变化,可曰有切身的体会。
  原本,这里没有湖,两排高山之间,一个长长的峡谷。峡谷里,从远处流来一条溪河。那是孙水河。孙水汇入涟水,涟水注入湘江。最终,汇入洞庭、长江,流入大海。在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为了解决娄邵干旱走廊数十万亩良田的灌溉,这里的山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卷起铺盖,自带大米杂粮,从四乡八里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一时间,这个原本寂静的山谷,整天哟嗬喧天,炮声隆隆。这些山里的汉子和女子,靠一腔壮志豪情,用锄头扁担等最原始的工具,筑起了一道百余米长、几十米厚、十数层楼高的土坝,将两边的大山连接起来,截断了这条千百年来流淌在山谷里的孙水河……于是,两排青山之下,就出现了这个洋洋一万多亩水面的大湖。需要的时候,让多少万方的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干旱的田土,浇灌这样那样的庄稼。平日,让它变为电流,点亮千家万户的灯,光亮这个世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来到这里,以作家们捐出的数万册图书,在这一库水边装备了一个乡村图书馆,被人们称为“作家爱心书屋”。许多名震天下的文学艺术大家和科学家,在捐赠自己著作的同时,给山乡青少年们写来情深意切的赠言,勉励他们励志成才。我们把这些赠言寄语,用大理石板雕刻出来。一个三百多块碑石的爱心碑廊,就坐落在这湖碧水之畔了。
  这样优美的地方,自然会受到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文艺家关注。湖南省文艺家创作之家就坐落在这湖碧水边了。那些年,一批一批的画家、摄影家、书法家、作家来到这里,写生、拍照、写作,把这里的碧水青山,请进他们的作品里,好不惬意!
  几年过去,中华大地,卷起了改革开发的热潮。潮水也涌到了这个碧水湖边。那些年里,这广阔湖面喧闹得几乎沸腾起来,上有水上飞机,下有快艇穿梭,水上餐厅一家挨一家,游客纷至沓来。有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岸的人们,有的搞起了网箱养鱼,有些拉起了围网,割占一块水域来放养鱼虾。更有甚者,一个渔业公司也进驻了。他们为了追求效益,时常把数十吨化肥洒入湖中,鱼肥了,水呢,也肥了。几年下来,一湖碧水,浊了,黄了。
  这时,人们才惊醒:这是在杀鸡取卵啊!得到了短期的利益,却带来了长期的灾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时,一个声音,在华夏大地响起,也给这白马湖的管理者们敲起了警钟。二〇一〇年起,他们痛下决心,进行整改。先是把粗放式开发引来的水上飞机、快艇等等游乐设施全部撤离,接着将一家家水上餐厅、湖边宾馆、游乐场所统统关掉。这些,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啊!关一处餐厅,停一家宾馆,就是断了人家生财之路。往日那白花花的票子就一下飞走了,上访者有,闹事者有,威胁者有。白马湖水库管理处、白马镇镇党委和政府,在娄底市、涟源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依纪依法,耐心做工作,也依法给予补偿。有些户,有些人,上门十次不行,就上门二十次、三十次,反反复复给他们讲解党的政策,推心置腹地和他们分析长与短的利害关系。哪个人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要给子孙留一座青山,留一湖好水啊!
  二〇一七年,娄底市出台娄底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娄底市孙水河保护条例》。用法律手段来支撑河湖治理。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年复一年地艱苦工作,政府财政又拿出数百万元资金,终于把库区周边的餐厅宾馆全部关停了,把库区水中的一个个拦网、围网、网箱全部清除了。只有一样,让管理者们头痛不已,那就是清退渔业公司。当年,他们是与有关部门签了承包合同的。而且一签三十年。要毁掉合同,就将要付出巨额的赔偿。你要毁掉合同,他就要状告你,就要走上法庭……为此,涟源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工作组,痛下决心,赔偿对方四百二十八万元,坚决清退了这个渔业公司……
  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整治的时候,有人反映,库区上游一个县正在新建一个垃圾场。这个垃圾场建在一条小溪边,一逢下雨,垃圾场里的污水就会随着这条小溪流入到白马湖。而这个县,属另一个市管辖,自己的手伸不过去,怎么办?水库管理部门立即向上级报告。在上级的支持下,这个县的垃圾场搬移到了别处。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工作,湖面上没有快艇穿梭,没有飞机带着游人升空飘动,没有网箱、围网和拦网了,湖岸边更没有水上餐厅、水上舞厅了。湖,安静如一个村姑了。二〇一九年,白马湖入选湖南省“最美河湖”。
  这个湖的今与昔的过往,这湖水的浊与清的演变,迅速地在我的脑子里推衍着。这个变化,不正反映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不正反映了人们生态观念的进步?
  太阳升高了,阵阵山风掠过,湖面上泛起一层一层涟漪,阳光下,微波如碎银般跳动。这时,岸边草地上,有某家艺术院校的师生端坐在那里,正对着近处的碧水和远处的青山,认真地写生呢!只见一块块写生板上,一幅幅漂亮的画作正在形成。一些摄影家,也来到了这里,举起长长短短的镜头,正在把这蓝天、青山、碧水,引进镜头……   一湖碧水复又回,一湖碧水入画来!

后山


  屋有前门、后门,山有前山、后山。门脸、门脸,人们把居所的门看得像自己的脸一样重。但多是就前门而说的。至于后门,就不那么注重了。
  山呢?是不是也这样?
  近日,到南岳衡山的后山游走了一次,小住了两日。至于衡山的前山,游走过多次,也长住过多次。大庙在那里,忠烈寺在那里,此家彼家著名的宾馆在那里,这个那个名人故居在那里,气派威严的山门在那里……那里,集中了这座五岳名山所有的光辉。
  后山呢?
  依然那样寂寞无声,依然那样默默无闻。这天,摄影家老刘领着我们,开着他的越野车,从一条近年间新开的粗糙的公路,往山上爬去。前面,大片大片的竹林扑面而来。正是一年最炎热的七月,山间的风却很凉,拂在身上,真是舒服。本来,一位朋友也开了一辆轿车,想跟着我们上山,最终被这条又陡又糙的路吓住了。停在半路,放弃上山了。
  我们的越野车,左摇右晃爬上了一个坡又一个坡。前面没有路了,只好停下。于是我们走下车来,徒步。
  天气真好,好大的太阳。头顶蓝天白云,面前青山竹海。老刘就是在这后山出生、长大的,这是他的故乡。他自豪地告诉我,南岳后山,因为土层薄,长不出大树,但适合竹子的生长,所以数万亩山地,全是楠竹,是名副其实的竹海。
  “敢上吗?”立在一堵陡坡前,老刘问我。
  “我是山里人,有何不敢?虽然年近八旬,也不怕。”我答道。
  山坡很陡,且坡道沙层很滑,只好脱下打滑的鞋子,赤脚往上爬。同行的陈女士,也勇敢地往上攀爬。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爬上这道坡,才看到,这坡上竖立着一个高高的让人观景的钢铁台架。爬上台架,放眼看去,面前苍山如海,大有极目楚天舒的感觉。令人欣喜不已。
  我们站在这里,摄影家老刘,举起相机,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这珍贵的瞬间……
  从这个老刘自己搭建的有几分粗野的观景台上看开去。只见一个又一个山峰上,全是翠竹。一阵山风扫过来,高高矮矮的竹林,摇摆起来,舞动起来,相互拥抱着,嬉戏打闹着。风,把它们打闹发出的美妙的声响送过来,就像是一支动听的歌。天空湛蓝湛蓝,朵朵洁白的云彩,在空中展开身姿舞蹈,不断地变幻着优美的舞姿。站在这里,你能不心旷神怡?
  目光扫向山下林間,只见茫茫竹林间,不时冒出这样那样的一栋栋农舍。阳光下,青瓦白墙。这些农舍,似乎都很土,缺少现代建筑的洋气,却保存了湖湘民居的淳朴。
  由于人们这种只看重前山不看重后山的观念,所以这么多年,后山没有被人为装点,依然这么寂寞无声,这么默默无闻。也正是这种寂寞,这种无闻,才保护了后山的原生态。这真是因祸得福啊!
  据说,前些年,一家省内十分著名的企业,看中了后山这原生态的环境,想在这竹海里建一个供人休闲居住的别墅区,将投资多少个亿来开发。这种诱惑,没有使当地政府的掌门人动心,他们婉拒了这家著名企业的投资。
  其实摄影家老刘,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原在北方创业,积累了厚实的家业。他回到老家,建好自己的安乐窝后,也想大干一番。地,自己有;资金,也不缺。他很快就建起了两栋五六层的洋楼,准备搞旅游开发。有关部门知道后,找到他,要他把刚建的两栋楼房拆掉……
  “拆了吗?”
  “拆了。”
  “据说损失上千万?不心疼吗?”
  “开初,真是心疼。但过后细想,想通了。拆了这两栋楼,刹住了那股乱建风,保住了这后山优美的环境,这又何止值千万、亿万啊!”
  老刘憨厚地笑笑。
  清晨,我在竹海里散步。碰到两位同行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婆婆了。她俩主动热情地与我搭话。
  “是山外来避暑的?”
  “你俩呢?也是?”
  “不,我们就是这里的。”
  看看今天这山里人的生活观念、生活质量!如今,他们也注重散步健身了。其中的一位,主动邀请我到她家去看看。她告诉我,她们家也能接待三几个人居住。去年,就有两对城里的老年夫妻,在她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很快,我就来到了她的屋前。屋是老屋,大概建了一二十年了。屋子四周,全是密密的竹林。屋前,修有一个水泥储水池。一根从高山引水过来的水管,把一股清澈的山泉水,引进池中。水池上,还漂浮着几片莲叶,满池生气盎然。
  走进她的家里,老妇人引我看了她家的两间客房。整洁、舒适,并带有卫生间,装有热水器。从她口中,我得知,散落在后山竹海里的一家家农舍里,每家每户都收拾整修出了三两间客房,来搞民宿。可曰遍地开花。一到炎热的夏季,家家都能接待三几位从城里来山里躲热的客人。为此他们的家庭收入自然也增加了不少。因为要接待城里来的客人,他们就要注重家庭的环境、饮食卫生,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自身生活的文明程度。
  前山,虽然很热闹,很繁华,很气派;而后山,这种淳朴、宁静、原生态,不更令人向往?它虽然没有大开发,但家家都有小改进,这不也是在改革,在开放?这里的经济不就在这样的小改革中发展?这里人民的生活不就是在这样的小改进中提升?
  门前泉水甜,屋后竹林翠。举头是蓝天白云,满眼是万亩青山。在这里小住了三两日,温馨而惬意,足矣!

小院鸟趣


  离天亮还有半个多小时,寂静的小院就在此起彼伏的鸟鸣中醒来了。我躺在床上,原本还有朦朦胧胧的睡意,被鸟儿这叽叽喳喳地一阵吵闹,也彻底醒了。
  鸟语花香。这小院一定是在远离闹市的山林中。不,咱这小院就在城区里。
  的确,它原本是在一片浓浓密密的树木和翠竹林子里的。二十多年前,这里是远离城区十多里的一个村庄,名叫土桥村。我与它结缘,是因为村旁的那座学校。那是联合国某机构资助建立的一个培训煤矿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中心。当年在这里主事的,是我的一位朋友。也许是因为我曾是一个煤矿工人,写过一些反映煤矿生活的作品,某一天,朋友把我喊来,要我给他们正在培训的一批煤矿的安全矿长讲讲文学。那时,这里远离城区,四周是一片浓密的竹林和树木。讲完课后,朋友老罗歉意地对我说:“我们这里是农村,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游玩的。要不,我们到农民家坐坐去?”就这样,他领我走进了一片竹林,一户农家。主人六十开外,姓章,爽朗、热情。我接过他递来的一杯热茶,喝了一口,味道好极了,忍不住夸赞道:“你家的茶叶好啊!”   “不,是我们这里的水好!”
  接着,他领着我走进一片密密的竹林,去看他的井。一出门,一群叫不出名儿的鸟,扑腾一声从竹林中飞出,发出一片清亮的叫声。山道旁,一丛丛黄的、紫的小花,发出淡淡的芳香。来到井边,他从井中打一桶水上来,我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有丝丝的甜味呢!离开时,他从地里扯了几个萝卜送我。回到家里煮着一吃,萝卜的味道也好极了。这里的环境如此之好,不由得,一个念头涌上心来:这里离城区不太远,环境又如此之好,何不到这村子里购一小片地,将来好躲到这里养老?
  ……几年以后,我们的小院就落成了。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座城竟有如此飞速的发展。一栋栋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从这里、那里长了出来。我的小院旁边,一连建起了几个住宅小区,一个个小山坡被推平了,竹林、树木也消失了。那可爱的小鸟儿,自然也搬家了……
  村庄,变成街区了。土桥村,变成五号地铁线上的土桥站了。我这个原本在乡村的小院,竟变成了城区的小院了。
  可怜的鸟儿呀,你躲到哪里去了?你还会回来吗?
  好长一些日子,我都在心里叨念。
  岁月流逝。削了的山头,慢慢变成绿茵茵的草地了。新栽在小区里的树木,也蓬蓬勃勃地长高长大了。一株株,一棵棵,如一把把绿色的巨伞,撑起在大街旁、小区里。我小院里的杨梅、柚子、李子、桃子、白果等果树以及香樟、桂花等景观树,也长得愈来愈茂盛了。长高长大的各种树木,把我们这栋小楼紧紧地包围起来。记不得从哪一天起,又有小鸟在这里打闹,在这里唱歌了。
  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些与我同居的小精灵,由可爱变成可烦、可恨了。春天,我刚栽下去的菜苗,嫩嫩的苗尖尖,一下就被它啄掉吃了。盛夏,刚刚成熟的杨梅、枇杷,也成了它口中的食。这些小鳥,精极了,哪个果子最大、最先成熟,它就先下手。为此,我恨不得把它宰了。可是,它灵巧极了,你走近去,它扑腾一下飞走了。真是奈何它不得。有一年,我购来一个网子,把结果的杨梅树网了起来,想保护这一树杨梅。哪知,网口粗了,小家伙灵巧得很。它从网口中钻了进去,吃饱后再钻了出来。后来一想,人和鸟,我和它,都是地球上的生灵。你要活,它也要活呀!思路一变,面前豁然开朗。烦恼顿时在心头消失了。用一种观赏的心态,与小鸟儿共尝大自然的果实了。
  心态一变化,小鸟儿又变得可爱起来。常常,我在小院里与它一起做游戏,捉迷藏。它在草地上悠然散步,我猛地从它身后发出一声喔嗬,看它被吓得扑腾飞向空中,我开心地大笑起来。有时,它正在树上抒情地唱着歌,我悄悄地来到树下,猛地一拍手掌,它就惊飞起来。可把戏不可久玩。渐渐,它就不吃你这一套了。你拍你的掌,它依然在树上抒情地歌唱……
  好多次,我站在窗前,就有小鸟飞过来,它也站上窗台,与我对望,有时还嗲声嗲气地鸣叫两声,向我撒娇呢!
  如今,小鸟成了我们家的叫醒服务员。每当它在外面叽叽喳喳地鸣叫,不用看,准是天快亮了。每天,我们都听着小鸟的歌声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小鸟成了我们亲密的朋友。
  我的小院在城里。城里也有鸟语花香。
  近些年来,三湘大地上,一座一座的老城新市,都在努力地建设成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城,是人的家园,也是鸟的家园。我居住的长沙古城,又何尝不是呢?
  责任编辑:吴缨
其他文献
有段时间,张含璋在做着一项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味的工作——寻找陌生人。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些个人信息资料不全,或者语焉不详的老客户,然后重新核实登记信息,以便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售后服务。众所周知,市面上对保险公司的差评,多半跟售后服务跟不上有关。那些被时间弄丢了的、与甲方失联了的人,有的没有登记详细地址,有的没有登记电话,有的电话已经是错号空号,有的姓名与证件号码有误,有的居然除了一个身份证号,
期刊
给大碗里加牛肉,小碗就还是光面。母亲小声地向店员嘱咐。店员在收银柜上敲了几下,冷冰冰地报出一个数字,等母亲扫二维码。妈,我不吃牛肉。周傲的声音从里屋传来。要的要的,没几个钱。母亲说完还对周傲的方向摆了摆手。大早上就出来了,到现在除了点开水什么都没进肚子,周傲没胃口,母亲则没心情。中午那会儿路过几个小吃店,周傲停都没停就走过去了,母亲连询问的空都插不进去。检查都做完已经快四点了,出了医院就闻到兰州拉
期刊
一种只在夜间的生命,用什么来布置早晨?  ——卡内蒂一  你知道形容一条干涸河流的最恰当的词语是什么吗?那就是,你让一个年过八十的老翁脱掉衣裳的感觉!想想吧,呈现在你面前的满眼都是裸露的树根,凝固风化的沙滩,嶙峋而无序的乱石和丑陋并随风飘拂的枯树叶……是的,在这满眼荒芜苍凉的景象中,只有悬崖上那排冒着炊烟的泥草房尚存一些生气。往下延伸,是石头台阶尽头的一艘歪斜在沙岸边的腐旧木船,一根长而弯的木杆横
期刊
早些年看散文很多,這些年看散文很少。感觉好的文章需要有文章之外的意思,好的文章家往往也是文学之外的人。李敬泽先生不同,他差不多是文章家里的文章家,记得当年看完他的《青鸟故事集》,处处有惊喜的。再看《会饮记》,惊喜更大,感觉如绝色美人乱头粗服,又庞大又紧凑,又驳杂又精致,又浑浊又澄澈,如梦如幻又真真切切。  好文章,绝非一味到底,这是写书人的酣畅,读书人的痛快。  读李敬泽的一些散文随笔,每每想起郁
期刊
谈吃。这个话题不好谈,中国的吃很是讲究,加上地域宽大,物产丰富,食性杂色,难得平衡。文人雅士写吃的不少,著名的几本食单,在此不提。我的着意也不在工艺和材料,那不过是技艺,不妨谈点别的。人来到世上,吃的第一口多是母乳,通俗来讲,吃的奶。少数不幸儿,碰巧母乳艰难,只得以米汤、牛奶糊命。这是少数,不作算。关于母乳,有个说法,母乳乃是血变的。这个说法听起来让人胆战心惊,谁没有吃过母乳呢?但凡吃过了,那就是
期刊
一  章芸芸从上海出差回家,进门的那会起,儿子土豆缠着她就不肯松手。  这孩子当时预产期过去一周了,还赖在肚子里不肯岀来,要早拱出来十天,去年下半年就关进学堂门了。快七岁了,还是这样濞嗲嗲的。土豆奶奶挂在嘴上一句话,“娇儿不孝,娇狗上灶。”章芸芸不以为然,儿子是妈的心头肉,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她并不责怪儿子濞嗲嗲。一个月不见了,她任儿子黏稠缠绵。她不能生二胎了,怀里的儿子是医生一刀剖开
期刊
这群花瑶人,好福气。  把雪峰山唯一的台地给占了。  台地不够大,算不上高原。臺地也不小,它藏着一方世界呢。  因身临其境,“高山台地”,听一次,就秒懂。  台,高且平。高山台地,自然是山至绝顶,不成峰岭,而成丘陵旷野。若山体足够大,台域足够阔,且林木幽深,又有水源,那便是神仙居所了。  这样的地盘,若不是高、僻、崎、险、远,又怎么会落入几千人的花瑶族手中?  我想,花瑶人的先祖,一定有大智慧、大
期刊
河边月色  月色汤汤,淹没了川峦和原野,饶北河是汤汤之水上漂浮的一根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祥和是它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是细微风声和伶仃鸟语。我坐在河边的石墩上,树影投射在河面上,被水卷起皱纹。树影不沉落水底,也不浮在水面,也不流走。树叶树枝剪碎的月光,以白色斑纹的形式修饰树影。这古老的图案,只有在月夜显现,还原了我们消失的原始记忆。  这里是滩头,村里有人去世,亲人来这里买水。长子或长孙抱着遗像
期刊
快七点了,老顾还没吃晚饭。他以水充饥,喝了一杯白开水,胃部没反应。他又喝了一杯,感觉胃部有点胀,可心里还是饿的。客厅里传来黑虎的叫声,这是提醒老顾该看电视节目了。黑虎是只猫,雄性,体质好,特别骚。它通体乌黑,没有杂毛,和老顾相处了两年多时间,略通人性。老顾走到电视机前,看了黑虎一眼,它已经坐在了沙发正中的位置。这个位置原来是老顾看电视坐的地方,黑虎来了后,看中了这个地方,和老顾展开拉锯战,撒娇献媚
期刊
一  无意间读到何正璜的两本著作,竟爱不释手。民国年间,为踏察各代陵墓,何氏同其先生王子云等诸人,组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骑毛驴,搭货车,坐木制独轮车,遍踏关中各地。尤其是著中对咸阳地区的陵墓记载,令我无限感慨。我出生并成长在渭北旱原,茫茫土原历经千年沧桑巨变,周边区县风物遗迹成百上千,却极少踏足考察,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读罢何氏著作,心潮澎湃,兴味盎然,又搜罗来数本古迹专著详读,便萌生了游览关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