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教育部门频频加大了对学生减负的力度,使得全社会再一次关注学生的“闲暇”生活。这样一来,如何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节假日等课余时间,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面前。关注中学生闲暇生活已变成了时代的要求。把本该属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还给他们,的确是与人为本的好举措。如何让学生把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安排好,使得他们的闲暇活动搞得生动而有趣,笔者从语文学科方面谈谈几点想法:
闲暇活动。就是指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而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活动。语文闲暇活动是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素养的活动。
首先,语文闲暇活动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正如有关学者说的那样:语文活动其实质就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对话的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特点便决定了它是一门交际的学科,叶圣陶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意思是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处处可以进行,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广告,网络报刊上的各种宣传,都是体现语文学习的载体,如何安排,如何让学在宽松的环境氛围中自主的学习语文,这需要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决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
其次,要对学生语文闲暇活动过程要有个预设。 一个完整的方案的产生,必须对其有一定的预设,这就是韩愈所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活动很好的预设,能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驾驭。对活动设计要有准备阶段,如(1)成立活动小组。要对小组人员的组成:进行评估,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组合。有的学生开拓性强,让他做领头,有助于活动开展以及质量的提高。(2)需制定活动计划。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活动的步骤,要分几个阶段,各阶段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注意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如何协调活动小组人员等,这些都必须考虑周全。(3)活动总结,要注意资料的及时整理与归类,总结与反思。因为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活动的环境和舞台,加上活动可以随时开展,所以可以个体单独进行,也可以成立活动小组。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预设是必需的。当然在活动中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更改自己的活动方向也是可以的。比如,我校学生研究《南通,民居与近代第一城》这一课题时,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设想。发现南通的方言也很有特点,且资料很殷实,更适合自己的研究,便更改了研究方向。
再次,正确处理好学生语文学科闲暇活动的有效合作与个性化的关系。 语文学科闲暇活动因人而异,个人的审美情趣喜好及个性乃至家庭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闲暇活动的差异。闲暇活动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堂学习,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的传道解惑为主的活动。它要求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尽管课堂上也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存在差异,因而在课堂上个性化学习就相对的较为淡化。而闲暇时的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欠缺。若能好好加以重视与利用,使之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那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会大有裨益的。比如苏教版中“广告多棱镜”这一专题的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课堂与语文学科闲暇活动的有机整合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课堂上老师主要讲广告的特点,从语言知识的角度去阐述广告这一语文交际媒介的作用,包括运用的修辞、句式等方面。课后闲暇时间,学生自己去探究收集罗列了许多很有代表性的个性广告。学生们分别从吃、穿、住、行及公益方面广告,分析语言特点。有的还编成充满个性的短剧。一学生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校长问:“为什么不从校门走?”答曰:“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校长又问:“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他指了指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校长再问:“翻墙是什么感觉?”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第二天他从正门进学校,校长问:“怎么不翻墙了?”他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第三天他穿混混装进了学校,校长严肃地说:“学生不能穿混混装!”他说:“穿什么就是什么,森玛服饰。”第四天他穿背心上学,校长说,学生不能穿背心上学。”他说:“男人,简单就好,爱登堡服饰。”校长说:“我要记你大过。”他说:“为什么?”校长说,“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活动的多样性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
最后,对学生语文闲暇活动的评价中,表扬与激励也十分重要,要从发展角度,淡化甄别与选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体现差异。可以从学生参加的态度、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创实践活动精神和安践能力等方面方面进行评价: 对学生语文闲暇活动的评价以鼓励为主,重在对参与态度、团队合作及创新意识的评价,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使其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闲暇活动。就是指个人没有必须做的事情而感到自由和最能表现个性特点的活动。语文闲暇活动是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素养的活动。
首先,语文闲暇活动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正如有关学者说的那样:语文活动其实质就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对话的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特点便决定了它是一门交际的学科,叶圣陶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意思是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处处可以进行,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广告,网络报刊上的各种宣传,都是体现语文学习的载体,如何安排,如何让学在宽松的环境氛围中自主的学习语文,这需要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决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
其次,要对学生语文闲暇活动过程要有个预设。 一个完整的方案的产生,必须对其有一定的预设,这就是韩愈所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活动很好的预设,能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驾驭。对活动设计要有准备阶段,如(1)成立活动小组。要对小组人员的组成:进行评估,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组合。有的学生开拓性强,让他做领头,有助于活动开展以及质量的提高。(2)需制定活动计划。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活动的步骤,要分几个阶段,各阶段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注意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如何协调活动小组人员等,这些都必须考虑周全。(3)活动总结,要注意资料的及时整理与归类,总结与反思。因为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活动的环境和舞台,加上活动可以随时开展,所以可以个体单独进行,也可以成立活动小组。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预设是必需的。当然在活动中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更改自己的活动方向也是可以的。比如,我校学生研究《南通,民居与近代第一城》这一课题时,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设想。发现南通的方言也很有特点,且资料很殷实,更适合自己的研究,便更改了研究方向。
再次,正确处理好学生语文学科闲暇活动的有效合作与个性化的关系。 语文学科闲暇活动因人而异,个人的审美情趣喜好及个性乃至家庭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闲暇活动的差异。闲暇活动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堂学习,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的传道解惑为主的活动。它要求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尽管课堂上也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存在差异,因而在课堂上个性化学习就相对的较为淡化。而闲暇时的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欠缺。若能好好加以重视与利用,使之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那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会大有裨益的。比如苏教版中“广告多棱镜”这一专题的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课堂与语文学科闲暇活动的有机整合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课堂上老师主要讲广告的特点,从语言知识的角度去阐述广告这一语文交际媒介的作用,包括运用的修辞、句式等方面。课后闲暇时间,学生自己去探究收集罗列了许多很有代表性的个性广告。学生们分别从吃、穿、住、行及公益方面广告,分析语言特点。有的还编成充满个性的短剧。一学生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校长问:“为什么不从校门走?”答曰:“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校长又问:“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他指了指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校长再问:“翻墙是什么感觉?”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第二天他从正门进学校,校长问:“怎么不翻墙了?”他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第三天他穿混混装进了学校,校长严肃地说:“学生不能穿混混装!”他说:“穿什么就是什么,森玛服饰。”第四天他穿背心上学,校长说,学生不能穿背心上学。”他说:“男人,简单就好,爱登堡服饰。”校长说:“我要记你大过。”他说:“为什么?”校长说,“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活动的多样性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
最后,对学生语文闲暇活动的评价中,表扬与激励也十分重要,要从发展角度,淡化甄别与选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体现差异。可以从学生参加的态度、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创实践活动精神和安践能力等方面方面进行评价: 对学生语文闲暇活动的评价以鼓励为主,重在对参与态度、团队合作及创新意识的评价,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使其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