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86例临床分析
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摘 要】
:
胃镜取异物具有方便快捷、价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可作为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8年8月共用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 者】
:
仪爱文
李玉华
【机 构】
:
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消化科,274500,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消化科,274500
【发表日期】
:
2009年26期
【关键词】
:
上消化道异物
临床分析
胃镜
治疗方法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镜取异物具有方便快捷、价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可作为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8年8月共用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患者漏诊胃癌一例
患者男,72岁,因头晕乏力伴解柏油样便半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因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胃镜检查:胃底后壁见1.0cm×0.8cm浅溃疡合并出血。经治医师结合该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并间断排出柏油样便的病史,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考虑系由华法林副作用导致的胃底后壁溃疡合并出血。停用华法
期刊
抗凝药物
长期应用
人工瓣膜置换术
胃癌
漏诊
主动脉瓣狭窄
上消化道出血
柏油样便
胃镜检查诱发脑出血一例
患者男,73岁。因上腹隐痛不适、纳差10余天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170/95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上腹部触痛。HBsAg阴性,肝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为除外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行胃镜检查。检查前常规术前准备,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期刊
胃镜检查
脑出血
HBsAg阴性
高血压病史
诱发
患者知情同意
肝功能正常
左室高电压
腹腔医源性异物感染致降结肠穿孔一例
患者女性,26岁,因左下腹痛伴发热15d入院。患者于50d前在当地某医院行剖宫产手术,术中顺利。术后1个月余出现左下腹隐痛,伴高热,在当地抗感染治疗症状无好转入我院。患者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9.5℃,血压16/10kPa。下腹有一长12cm横形手术瘢痕,腹软,左下腹触及一12cm×10cm包块,质软,有触痛,活动度可。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及。
期刊
抗感染治疗
医源性异物
结肠穿孔
腹腔
左下腹痛
剖宫产手术
下腹隐痛
手术瘢痕
胶囊内镜联合同位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等诊断间质瘤一例
患者男,40岁,因间断性黑便6个月,再发1d收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2月突然出现黑便,呈柏油样,约500g。在当地医院经初步救治后,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未见异常,后未再解黑便。2008年4月患者出现解暗红色血便,约800g,
期刊
计算机辅助
断层显像
胶囊内镜
间质瘤
同位素
慢性浅表性胃炎
诊断
发射
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三例并文献分析
随着结肠镜诊疗技术的普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多。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非常罕见,目前国外文献仅有数例个案报道,国内文献尚无类似案例报道。2008年3-8月我院共发现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例,本文通过回顾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外文献报道,分析其发病机理,旨在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期刊
缺血性结肠炎
并发症
结肠镜
检查后
文献分析
国外文献
诊疗技术
个案报道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2组,即UC模型组(H=24)和正常对照组(n=8)。以3%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UC模型,造模第24h、96h、168h,分别处死造模组(各8只);对照组正常饮水。观察其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HMGBl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HMGBl蛋白的表达
期刊
结肠炎
溃疡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小鼠
硫酸葡聚糖钠
结肠气囊肿一例
患者男,65岁,因下肢浮肿于本院住院。患者无明显胃肠道症状,腹部体检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发现直肠壁似有占位性病变而行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近脾曲处有一约3cm×3cm×3cm大小的半透明肿物,表面黏膜光滑,活检钳触之有弹性感并可稍改变其形状,见图1,其余结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随后在上级医院行超声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气囊肿,用活检钳钳破肿物表面黏膜后肿块消失。
期刊
结肠气囊肿
结肠镜检查
结肠黏膜
胃肠道症状
占位性病变
下肢浮肿
B超检查
上级医院
上海松江区结直肠癌普查研究的初步结果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普查方式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对上海市松江区无症状且结直肠癌普通危险度的≥50岁人群以及40~49岁志愿参加普查者行免疫组化法粪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排便中任意2次粪便标本送检,对任何1次粪便隐血阳性(包括弱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对息肉的数量、分布位置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50岁受检者共2692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184
期刊
结直肠肿瘤
普查
潜血
结肠镜检查
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目的评价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70岁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26例采用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且年龄≥7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2组:A组,70~80岁,61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342例,肠镜检查者276例;13组,〉80岁,20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112例,肠镜检查者96例。另随机抽取同期接受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年龄〈70岁的患者600例(胃镜检查者400
期刊
老年人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麻醉
全身
安全
以阑尾残株炎为表现的盲肠憩室粪石嵌顿一例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月,再发4d”入院。患者自3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痛,在本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后行手术切除阑尾,术中发现阑尾轻度红肿,术后病理证实阑尾慢性炎症改变。术后第11天患者又出现右下腹痛,后反复多次发生,每次输液治疗后疼痛均能缓解。4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胀痛,急诊拟“阑尾残柱炎”收入病房。入院后予抗感染,解痉等治疗后患者腹痛未能缓解,急诊肠镜检查,发现盲肠附
期刊
阑尾残株炎
肠憩室
嵌顿
粪石
盲肠
右下腹痛
输液治疗
急性阑尾炎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