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谈恋爱,我持不反对态度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视孩子早恋为洪水猛兽,可北大附中校长王铮却说——
  对学生谈恋爱,教育界主流和大部分家长持强烈的反对态度,而我是个另类
  笔者:听说,您与北大很有缘分,与北大附中更有缘分。
  王铮:确实如此。1980年,我以高一新生的身份进入北大附中学习;1982年,我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6年大学毕业,我回北大附中当了一名老师。在北大附中,我做了8年班主任,带高中班,跟孩子们亲密无间、亦师亦友。那段时光令人难忘,也让我进一步认识了教育、理解了孩子。后来我做了北大附中的副校长,再后来去深圳中学任校长。在深圳待了几年,我还是挂念北大附中,便再次回到心爱的北大附中任校长。
  从学生管理到教育教学,一路摸爬滚打,我对教育的热爱从感性渐渐上升到理性,开始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教育孩子更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笔者:我还听说,您有个观点与教育界的主流声音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王铮:无非是我对学生谈恋爱这事,持不反对态度。而教育界主流和大部分家长对此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尤其家长更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闻之色变,而我是个另类,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第一,恋爱是恋爱,学习是学习,只要把握好度,二者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的。第二,谈恋爱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好处。因为恋爱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恋爱能教会孩子如何认识、理解他人;第三,只要保护好自己,不管以后结果如何,回头看都是一段可贵的人生经历。
  因不一定能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就禁止学生恋爱,显然是因噎废食。这其实是把“地上恋”逼成了“地下恋”,且阻力越大动力越大,反而促进了学生恋爱
  笔者:您说,恋爱把握好度,对学习没有影响。事实上,因恋爱而影响学习,甚至整个人生都受到负面影响的例子很多。那么如何把握好度,在恋爱的同时能够不影响学习呢?
  王铮:这就要看学校的性教育了。家长和老师都要通过性教育,对孩子有所引导,把好的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事实证明,缺少正确的恋爱观教育,是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当然,伤害有时也可以视为成长的一部分,但是惨重的伤害则无法让我们轻松面对,比如求爱不成便行凶、失恋分手便自杀等。
  恋爱的原则,要彼此愿意才可以,强迫肯定是不行的。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种性教育是一种赋权型性教育,而不是傳统意义上单纯的生理性教育。
  赋权型性教育不是把决定权简单地扔给孩子,而是强调通过性教育,让孩子具备对自己、他人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以恋爱为例,赋权型性教育不反对也不支持孩子恋爱,而是帮助孩子针对爱情与亲密关系等事宜做出自己的决定,且这个决定会有助于他的成长。
  很多老师对学生早恋的态度,我不敢苟同。老师从早恋苗头的确定,到分化、瓦解疑似早恋者,使用的手段让人匪夷所思。有些班主任甚至以揭内幕的形式,让求爱者形象崩塌,进而达到让两人一拍两散的目的。还有个班主任的操作更绝——竟然串通学生双方家长,召集班上互有好感的一对男女学生,问他们是否是恋爱关系。如果是,班主任愿意当即做媒,双方父母举手表决,一致同意,男生立马把女生娶回家。可怜的孩子哪见过这阵势,吓得魂飞魄散,只说两人走得较近而已,根本没有恋爱关系。于是,班主任和家长循循善诱,表示既然两人没有恋爱,就不要让人说闲话。此后,两个孩子见面连招呼也不敢打,最终散了。班主任洞若观火、审时度势地灭掉了一段爱情,很是得意。家长也非常感激,觉得班主任在悬崖边上成功地挽救了即将失足的孩子。
  其实,家长和老师如果有理性认识,就会明白恋爱和学习是两回事。多年来,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逻辑推理,就是:谈恋爱会导致分心,分心会影响学习,学习被影响了必然会导致成绩下降。
  这个推理貌似有道理,其实并不科学,教学中很容易找到反面例证——学生谈恋爱了,老师和家长如临大敌、围追堵截,班级里谣言四起……这种情况下,当事者会不分心?成绩会不下降?肯定会啊!于是,大家把当事者成绩下降的原因归于谈恋爱,而真实情况是,不让学生谈恋爱才导致学生分心,所以,要把恋爱和学习分开看。
  因为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难以把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所以学校干脆不准学生谈恋爱,认为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但是,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因为学生不一定能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就禁止学生恋爱,显然是因噎废食。这其实是把“地上恋”逼成了“地下恋”,且阻力越大动力越大,反而促进了学生恋爱,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校要做的不是禁止学生谈恋爱,而是研究什么年龄的孩子心智开始成熟,能够相对较好地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把恋爱和学习分开等。
  学生在恋爱中学会理解、沟通、尊重、妥协……就算恋爱失败,也能体会挫折,感受痛苦,学会坚强。这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不比看名著来得少
  笔者:家长不让孩子恋爱,是担心恋爱影响学习。而您强调“恋爱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关注点不在学习成绩上,而在孩子的成长上。这是很多家长没有想到的。
  王铮:性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人格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如果只盯学习成绩,孩子的成绩未必理想;我们如果把个人成长放在首位,帮助孩子做到对自己对他人负责,那他不仅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也会以更成熟更理智的态度对待感情。
  常言道:教书育人。“育人”就包括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要么打压要么回避的做法,其实并没有真正尽到责任。因为你不让青春期孩子接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等他将来走上社会,能无师自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过去,我们评价孩子多以分数论英雄,如今我们要改变评价角度,要关注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成长。过去,我们总认为孩子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其实,教育即生活。孩子今天接受的教育就是他今天的生活,不能牺牲今天的一切去追求未来。   要知道,谈恋爱也是重要的、极其宝贵的人生经验,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谈恋爱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谈”,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也谈学习;二是“戀”,在“谈”的基础上,两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产生了共同的志向,获得了强烈的共鸣,进而互相依恋;三是“爱”,如果“恋”是长久的、和谐的,就会萌生强烈的爱,而高尚、纯洁的爱,往往是创造力的催化剂。
  假如我们认为,好成绩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那美好的爱情本身就是真正的人生的发展和成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它排除在外呢?
  多年来,我们片面地认为,学生的成长是知识的累积,却很少想到孩子今天的经历其实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青春过去,永不再来。学生在恋爱中学会理解、沟通、尊重、妥协……就算恋爱失败,也能体会挫折,感受痛苦,学会坚强。这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不比看名著来得少。
  有时,我们痛恨学生写作文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却没想过,学生写起情书来为啥那么情真意切、感天动地?
  一个诗人朋友告诉我,他的文学才华就是中学时写情书锻炼出来的,或者说是中学时的爱情赐予他的。当然,有时是失恋,有时是暗恋。换句话说,是失恋、暗恋和恋爱,成就了诗人。因为恋爱的人是敏感的、脆弱的、多疑的、瞻前顾后的,同时又是饱满的、丰富的、多彩的、激越的、澎湃的、浪漫的……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没有朦胧的爱,多彩的青春就会变成灰色,少了点什么,将来回想时,我们拿什么“致终将消逝的青春”?
  有个作家提到一个现实,就是中国女生对男生颇感失望,女生总结当前男生有四大毛病:一胆小,看见一个蜘蛛,跑得比女生还快。二太懒,想恋爱吧,连封信都不愿意写。三恋爱方式低级,无非是拍女生的肩、捏女生的手;说的话,要么太露骨,要么太无趣。四庸俗,见了两面就叫“老公”“老婆”,公共场合故意做亲热动作,像专门表演给人看的。作家对此感慨:“校园爱情的低级化和庸俗化,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我觉得现在堪忧的,不是学生谈恋爱,而是学生不会谈恋爱。”
  其实,不仅是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缺失,更是正常恋爱教育匮乏。当有关爱的话题成了禁忌,所有人都避而不谈,那学生只能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把影视剧中或者街头看到的粗鲁当时尚,在拙劣的模仿中玷辱了真正的爱。她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淑女,什么是娴静和温柔;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是绅士和责任。也就是说,所有的孩子都既不知道如何发展自己,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别人。
  这是我们教育者想看到的吗?我想,绝对不是。
  因此,我们对学生恋爱不要回避,更不要打压,而要加强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爱的甜美和责任、爱的奉献和崇高、爱的无奈和节制……对有真情的同学,争取让他们把爱情升华为志同道合的高尚感情,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既是恋人,也是战友。
  我曾教过两名学生,高中毕业后,我才得知他俩是恋人。在整个高中阶段,他们互相打气、互相支持,并在高考考场上超水平发挥,都考上了理想大学。我想,在那个难熬的夏天,他俩的眼里是最有光亮的。因为爱,多少会抵消一部分应试的枯燥。
  当然,爱情的折磨和感性,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驾驭好的。不少学生因爱分心,成绩下降。那么,我们更应该让他们得到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迷雾,迎来春天。
  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生不允许谈恋爱,可现在大学生已经能够申请结婚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说不定,以后高中生谈恋爱不再是禁忌,因为就算我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这样,不如学生一旦成年,就允许他们自主选择人生和爱情。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承担,也才能萌发真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杭州一名“肌肉小猛男”走红网络,小小年纪就一身健硕肌肉,特别是线条分明的八块腹肌,堪称完美。很多网友直呼“太帅了”,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小小年纪就强力练习肌肉,以后会长不高的。  网友的担忧还真有道理。专家表示,过早地让孩子进行高强度的肌肉锻炼,确实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和心肺发育。  专家介绍说,儿童的肌肉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较少,力量弱,易疲劳。因此,儿童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练习。
问:6岁的女儿在听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后,觉得王子亲吻白雪公主后,白雪公主就醒过来过上了幸福生活,于是整天找人索吻。不仅在家,在幼儿园她也让班里的小朋友和老师亲她。她还问老师王子在哪儿,要王子亲吻她,这样她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了。这个问题难住了老师,老师在我接女儿时告诉了我。  请问,我女儿这样做是不是有问题?还是我们做父母的引导有偏差?  王春华  答: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口
【编者按】  2017年9月秋季开学,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与此前的几种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偏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倾向一目了然。那么,今后的高考会发生哪些变化?该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高考在阅读方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等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对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也就是说只看《读者》杂志和四大名著,只看所谓的课内教
孩子哭了不要去抱他,隔离断奶,过度奖惩……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伊坂幸太郎的话,提醒我们养育孩子是一个重要而专业的事情。别的专业领域都有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但养育孩子却没有任何门槛和资格要求,生了孩子就直接上岗了。所以我们大多数父母在育儿路上都遇到过不少“坑”。  我首先遭遇的坑是“哭声免疫法”。娃刚生下来的时候,必须抱着才能睡,一放下他就醒,特別是半夜,折腾
【编者按】  2017年9月中旬,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了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叫停家长检查作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等沿袭已久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家长振奋不已: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给孩子的作业签字这三座大山总算要搬掉了!也有家长认为不能高兴得太早:不过是一所小学的倡议书,没有得到官方认可,恐怕不能作数。  10月22日,江苏
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而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则莫过于教育孩子。读书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籍里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知识,多读书可以让你更好地认识世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长见识的同时还可以愉悦身心。同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当父母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某实验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拥有17年的教龄。我发现一个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都是手不释卷的,而不爱
我的儿子就是个普通孩子!这是我花了很多年才接受的现实。  我曾经对儿子期望很高,后来失望地发现,他读书很一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偏偏又好说好动,在学校不调皮捣蛋就算烧高香了。常听别人说什么“静待花开”,我想,假如孩子就是个白菜疙瘩,还总惦记着开花,岂不是妄想?  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数学只考了七十几分,我难受得直掉眼泪,跟老公念叨:“才三年级就这么差,他以后算是完了!”老公问我:
问:我儿子其他功课还行,就是作文不行。每次写作文都咬着笔杆子,苦思冥想就是下不了笔。  请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写好作文?  答:想写好作文,须养成以下6个习惯——1.长期、大量地阅读  文字的表达有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而长期、大量地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孩子有了词语、素材、情感的积累,写作时就会有异于常人的用词和构思。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挑选适合他的书籍,但不能强迫他接受你认为好的书,要允许
对未成年人来说,母亲一直是被歌颂、被感激的对象,可是——  女儿:“我长大后就开始反抗,冲动起来也会打她,我恨她不能给我一个温馨的家!”  王女士和她16岁的女儿晓涵预约来访。初次见面,母女俩笑容可掬。我问她俩想解决什么问题时,她俩异口同声:“我们总发生冲突。”这时,我才发现她俩的笑不自然,是勉为其难装出来的。  我先和王女士单独交流。王女士的笑容不见了,一副愁容:“不知为什么,我和女儿总是发生冲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英国设计个性化的高端教育课程,包括安排、辅导牛津、剑桥入学考试。来订这种课程的学生固然必须出类拔萃,而教他们的老师也非牛津、剑桥毕业的优等生不可。然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经常有可以通过牛津、剑桥自主招生考试,却在英国普通高考中栽跟头的情况。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英国普通考试的批卷官水平相对而言属于平均水平,看不懂这种聪明。这可以理解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批卷有标准可以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