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方法不只是一般科学方法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c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在拙作《论系统方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一文中曾指出,系统方法是在科学方法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一般科学层次、具体科学层次)上都有所体现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作为一般科学方法,是为人们所公认的,作为具体科学方法,也不难为人们所接受,问题是作为哲学方法,却不为人们普遍认可.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引起讨论,明辨是非.
其他文献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是,没有社会意识的参与、指导和调控,也就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而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正确指导作用,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强社会意识的研究。由孟宪鹏副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社会意识百态观》,是迄今为止国内研究社会意识最为系统的一部专著。这部由导论和九章组成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大部分: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由于人为的原因逐渐地偏离了它固有的规范结构,明显地打上了政治化、军事化、商业化的印记。尤其是在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由于受到追逐核优势和超额利润的驱使,从而导致军备竞赛日益加剧,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福利。于是,这些国家的公众对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乃至科学技术本身产生了严重的疑虑和恐惧,激起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恶,并随之不同程度地掀起了所谓的“反科学运动”。
<正> 金岳霖学术基金会日前在武汉举行首次金岳霖学术奖颁奖大会。这是我国逻辑学界举行的首次颁奖活动。中国留美学生、匹兹堡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徐明的论文《论某些U,S时态逻辑》获一等奖;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刘壮虎的论文《等度和不等度的结构及在P-T度下集合的分离性质》获二等奖;《论归纳发现机器的存在与结构》(中山大学鞠实儿著)、《专名和通名理论批判》(中国人民大学陈波著)、《经典逻辑与直觉主义逻辑》(华东师大冯棉著)、《中国逻辑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周山著)四项论著分获三等奖;
<正> 由中国逻辑学会符号逻辑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苏州市逻辑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研讨会于10月9日至10月12日在苏州大学召开,共三十多位专家、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现代逻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个定理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涉及到哲学、逻辑、数学、人类思维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与会同志分别就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内容和证明中包
<正> 自从波普尔提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开始并加强了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目前,人们主要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问题的含义、结构、类型、形成机制、问题与科学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基本内涵和认识关系进行了论述。尽管这些研究还是初步和零散的,但他们却是具有启发性的。综而述之,有利于广泛了解和深入研究“问题”这一特定的认识范畴。一、问题的含义通常,人们把“问题”与“矛盾”等同视之,认为问题就是矛盾,在刘元亮等编著的
<正> 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逻辑著作,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的了。但是,还缺少一种全面介绍国内外逻辑研究和教学现状的工具书。最近,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今日逻辑科学》一书,它正好为我们了解世界及中国逻辑科学的近况提供了一把钥匙。当我们在争论“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没有“扩充三段论”之余,不妨了解一点国际逻辑学界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今日逻辑科学》由崔清田任主编,潘道江任副主编;它是20多位执笔者共同劳动的结晶。《今日逻辑科学》共分5个部分,合计40余万字。该书第一部分题为“逻辑科学概
<正> 四、实验哲学传统科学哲学家十分强调观察事实在控制理论增长中的作用,并以一种日益复杂的方式试图在理论陈述和观察陈述之间建立起逻辑的联系。但是,他们很少注意观察陈述如何从实验实践中产生,只有简单地从哲学上假定已经确立的观察陈述是科学研究的可靠的经验基础。库恩的著作揭示了这样的事实,观察陈述不能从事实陈述中建立,理论陈述也不能由观察陈述唯一确定;这促使人们关注观察事实的本性和起源。实验哲学开始注意获得观察事
<正> 一天,余先生与张、李两位研究生谈论思维和语言的起源问题,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张:余先生,现今的科学发展使人与动物的界限似乎比以前更加模糊了。人类有思维,许多动物也有思维的分析、判断能力;人类有语言,一些西方科学家断言野生黑猩猩中间也存在着语言学家所定义的真正的语言。而教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幼仔说话的科学实验还证明,这些动物能够掌握人类的手势语或其他有形语言符号,可学到350—650个单词,并能与人类交谈,其智力可达到人类学龄前儿童的水平。这些情况是不是说明,在思维和语言的
<正> 近年来,我国的逻辑学著述陆续引进了“摹状词”。在英语中,摹状词的结构是:定冠词the+形容词+单数普遍名词。例如,“the author of waverely”(“《威弗莱》的作者”),“the morning star”(“晨星”),汉语没有定冠词,而且名词也无单复数之分,汉语的摹状词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受到了我国逻辑学界的普遍注意,许多引进“摹状词”的著述,对摹状的汉语结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
<正> 对这种断裂哲学观的赞同会影响人们的历史观,这对于普遍性的历史来说是致命的结论,历史有可能变成一堆碎片,或者用流行的术语来说,将“分崩离析”。如果我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只依赖于一种思想模式,即代代更替但毫无联系的“知识型”理论,在这种纯粹外在的延续中,没有任何因果、条件和起源,那么,历史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在其中就无法发现任何方向、趋势、意义和可理解性。这种断裂主义认识论,不承认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在时间过程中产生了历史,而认为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