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理念在旅游行业的具体应用。智慧旅游以计算机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强调旅旅行中的自主化和高质量服务。在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于旅游的结合还不完善,因此成效并不明显,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范,使一些企业利用这一点进行炒作,大事宣扬智慧旅游,事实上却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并未达到智慧旅游水平。为此,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包括:夯实智慧旅游基础,根据当地经济和景点特征设置有意义的智慧旅游项目,提供合理的旅游服务;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对云技术、移动网络等相关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统筹规划;基于需求制定智慧旅游的目标。最后还应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确保智慧旅游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发展理念;计算机云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深入,旅游产业业内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互联网云技术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旅游产品形态,不断促进旅游业的信息化。“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应用而生,而智慧旅游是二者在旅游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智慧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形态,它以计算机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和针对性的旅游信息,实现了旅游全过程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交互性,并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全程的优质服务,是现代旅游个性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理念的深入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当然,智慧旅游的核心在于促进旅游,而非技术变革。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环保成为新时期旅游的主题,这也正是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总之,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经济危机,旅游应以整体经济形势相适应,实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挥旅游在社会发展和稳定中的作用。
1 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条件
简而言之,智慧旅游是以计算机云技术等新的科技技术为基础,实现旅游的信息化、个性化和人性化。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而环境破坏严重,能源紧缺的时代,智慧旅游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当然,要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还应了解其发展条件,为智慧旅游的概念做进一步的理解。我国疆域广阔,风景涵盖了雨林、山水以及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和古文物等,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是智慧旅游概念提出和实施的先决条件。截止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通过智慧旅游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如何实现技术条件与旅游的结合是旅行社和相关行业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信息技术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条件。现代社会计算机云技术、物联网、计算机通讯甚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加快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但信息化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将旅游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使得更多人愿意选择旅游这一娱乐方式。旅游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要进一步发展,应从环保、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入手。智慧旅游正是秉着这一理念不断发展,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可进一步引导旅游消费,并且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我国作为旅游大国,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观念的改变使旅游者不仅追求传统的风景,对于服务和景点所传递的信息具有更多的需求,智慧旅游具有开放性特征,旅游过程中不仅具有大量的不可确定因素,还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开放性的智慧旅游使旅游不在受到信息闭塞的影响,使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旅游信息,体验高质量的旅游出行。可见,智慧旅游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总之,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之后的又一改革,科技为其提供了条件。并且智慧化旅游将改变传统的旅游结构,使旅游业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当然,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促进其发展,还应先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致力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镇江市首先引入“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并且实施了相关服务,包括2011年成立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智慧旅游试点服务以及试水智慧旅游等硬件设施。镇江作为开放性城市,成为智慧旅游的先驱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后,江苏境内的七大城市形成了智慧旅游联盟,使这一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截止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的大小城市成为智慧旅游联盟的一员,相关部门建立了智慧旅游的网络载体,出台了相关规定以确保其发展的规范化。以淘宝、携程、去哪网为代表的网络同样可以为旅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如淘宝网的智能手机旅游服务,使旅游成为一种自发行为,旅行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及时了解当地的天气、旅游特点,并且完成机票购买等行为。去哪儿网则直接推出了“智慧旅游数字服务”,设计网格状服务流程,从而保证了旅游者旅游的全部流程。从搜索、预定、支付到评价旅游产品的使用流程,按酒店、机票、等横向产品和互联网、手机多媒体终端等纵向服务渠道两个维度来完成数字化服务的全过程。但是,我国智慧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科技技术虽然快速发展,但其与旅游的结合并不完善,体现为智慧旅游的推广力度不足,大量的企业为吸引顾客眼球,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但在企业内部,却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质量差,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3 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3.1 夯实智慧旅游基础
由于技术支持不足,造成各地的智慧旅游仅限于概念,跟风,甚至欺诈现象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夯实智慧旅游的基础。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构建完整的智慧城市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制定基于经济基础的旅游发展目标。相关部门要给与其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严格禁止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现象,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2)国家旅游局作为其背后强大支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城市,为智慧旅游提供环境保障。对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了解其对旅游的基础作用,以便于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企业合作,将信息化的技术引入旅游业,以促进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旅游服务的完整性。(3)加强旅游行业与信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确保智慧旅游的可行性。推进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行业实践以及推广宣传。 3.2 统筹规划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
旅游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等多个方面,要求旅行社从多个方面了解客户的需求。从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智慧旅游还未得到大多数地区的认可,人们对于智慧旅游的前景具有一定的憧憬,但对于技术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理念中的应用尚不明确,因此对其技术进行统筹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在不断扩大智慧旅游联盟的成员的同时,还应将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等技术进行全面的规划,打破行业壁垒和条块分割。实现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联系,将智慧旅游建设作为契机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其形态,发挥旅游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组建专业的信息化小组,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加快旅游建设,落实各个部门的职能,确保智慧旅游目标的顺利完成。
3.3 基于需求制定智慧旅游的目标
智慧旅游兴起和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旅游者的亲身体验才是对旅行社行为的最好判断。智慧旅游要强调客户需求,将旅游者作为核心,做到因需而建。管理者要注重项目创新,时刻把握旅行者的消费过程。了解与旅行社及旅游活动相关的活动,为旅游者建立全方位的旅游环境,其中包括无线上网等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软件还应包括系统导航定位,付款平台,以及旅游查询等。满足客户旅游住宿、饮食以及医疗等多元化的需求。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数据库可供旅游者随时参考。人性化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人性化还需要了解智慧旅游的全新结构,以满足客户体验为建设和发展目的。
3.4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只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才能进一步确保智慧旅游的实现。由于旅游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其需要强大的配套设施支持,其中包括法律的支持、考核体系的完整性、推广手段的丰富以及基本设施的建设。首先:只有在旅游法的支持下才能确保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防止盲目跟风和炒作现象的发生。网络技术也需要在法律规定下设计和操作才能保证其安全性,防止信息丢失或者失准。其次:智慧旅游建设涉及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旅游目的地,但还认识到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时间短暂,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不能及时将各地的智慧旅游现状进行评价和横向比较,这不利于智慧旅游的改善和全面发展。应加快智慧旅游考核体系的建设。最后:要加快智慧旅游的实施还应吸取先进的经验,注重思维的活跃的建设的创新。与企业、媒体合作,扩大智慧旅游的宣传,为其提供技术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商业环境。
3.5 智慧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旅游模式将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随着能源消耗严重,而在旅游需求又逐渐增加的当今社会,智慧旅游更是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也为旅行社带来利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将在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智慧旅游将以提供娱乐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作用。旅游者可通过智慧旅游模式获得前程的信息,包括线路设计,预定、优惠获得等。智慧旅游的信息化特征使其更关注旅游者的安全问题,体现在其提供了全面的旅游在线信息,以及紧急救援服务,甚至包括相关理赔措施。电子商务同样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个趋势之一,应该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而政府作为监管机构,也从中获得了公共信息,了解现代旅游市场现状,对政府决策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确保旅游市场监管的稳定性。未来,应关注智慧旅游上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完善智慧旅游的相关条例,确保其满足我国旅游发展现状。通过新时代智慧旅游的推广扩大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影响力。实现智慧旅游创新,扩大旅游业的范围,建设智慧城市,树立“智慧”理念。智慧旅游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其未来应从大领域视角发展,实现移动梦网。物联网构建以及信息网的三网合一,做到完美的结合。打破行业壁垒,大力开发可利用资源并做到资源的最优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智慧旅游如何发展,其核心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这一点上,智慧旅游要致力于从客户信息需求角度入手,加强其准确性。时刻紧跟市场发展,掌握一手的市场信息。目前,以携程网等网络旅游方式开始深入人心,目前网络旅游方式也开始发起智慧旅游模式,未来这种模式将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另外,多元化发展也是未来智慧旅游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应以交通、医疗、金融以等多个行业结合,既得到各行业的支持,又能够对不同行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信息化的实用性,从而最终实现游客的旅游体验与需求。
4 总结
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目前,人们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解并不全面。智慧旅游不是技术创新,其核心在于为旅游者提供专业的、全面的信息,提高旅游产品设计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在我国智慧旅游处于初级阶段,要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智慧旅游的发展要以信息为基础,而在我国信息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与旅游之间的结合还不明确,需要旅游部门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06).
[3]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02).
[4]颜敏.智慧旅游及其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20).
[5]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09).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发展理念;计算机云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深入,旅游产业业内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互联网云技术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旅游产品形态,不断促进旅游业的信息化。“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应用而生,而智慧旅游是二者在旅游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智慧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形态,它以计算机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和针对性的旅游信息,实现了旅游全过程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交互性,并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全程的优质服务,是现代旅游个性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理念的深入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当然,智慧旅游的核心在于促进旅游,而非技术变革。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环保成为新时期旅游的主题,这也正是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总之,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经济危机,旅游应以整体经济形势相适应,实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挥旅游在社会发展和稳定中的作用。
1 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条件
简而言之,智慧旅游是以计算机云技术等新的科技技术为基础,实现旅游的信息化、个性化和人性化。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而环境破坏严重,能源紧缺的时代,智慧旅游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当然,要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还应了解其发展条件,为智慧旅游的概念做进一步的理解。我国疆域广阔,风景涵盖了雨林、山水以及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和古文物等,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是智慧旅游概念提出和实施的先决条件。截止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通过智慧旅游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如何实现技术条件与旅游的结合是旅行社和相关行业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信息技术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条件。现代社会计算机云技术、物联网、计算机通讯甚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加快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但信息化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将旅游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使得更多人愿意选择旅游这一娱乐方式。旅游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要进一步发展,应从环保、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入手。智慧旅游正是秉着这一理念不断发展,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可进一步引导旅游消费,并且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我国作为旅游大国,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观念的改变使旅游者不仅追求传统的风景,对于服务和景点所传递的信息具有更多的需求,智慧旅游具有开放性特征,旅游过程中不仅具有大量的不可确定因素,还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开放性的智慧旅游使旅游不在受到信息闭塞的影响,使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旅游信息,体验高质量的旅游出行。可见,智慧旅游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总之,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之后的又一改革,科技为其提供了条件。并且智慧化旅游将改变传统的旅游结构,使旅游业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当然,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促进其发展,还应先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致力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镇江市首先引入“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并且实施了相关服务,包括2011年成立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智慧旅游试点服务以及试水智慧旅游等硬件设施。镇江作为开放性城市,成为智慧旅游的先驱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后,江苏境内的七大城市形成了智慧旅游联盟,使这一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截止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的大小城市成为智慧旅游联盟的一员,相关部门建立了智慧旅游的网络载体,出台了相关规定以确保其发展的规范化。以淘宝、携程、去哪网为代表的网络同样可以为旅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如淘宝网的智能手机旅游服务,使旅游成为一种自发行为,旅行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及时了解当地的天气、旅游特点,并且完成机票购买等行为。去哪儿网则直接推出了“智慧旅游数字服务”,设计网格状服务流程,从而保证了旅游者旅游的全部流程。从搜索、预定、支付到评价旅游产品的使用流程,按酒店、机票、等横向产品和互联网、手机多媒体终端等纵向服务渠道两个维度来完成数字化服务的全过程。但是,我国智慧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科技技术虽然快速发展,但其与旅游的结合并不完善,体现为智慧旅游的推广力度不足,大量的企业为吸引顾客眼球,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但在企业内部,却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质量差,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3 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3.1 夯实智慧旅游基础
由于技术支持不足,造成各地的智慧旅游仅限于概念,跟风,甚至欺诈现象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夯实智慧旅游的基础。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构建完整的智慧城市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制定基于经济基础的旅游发展目标。相关部门要给与其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严格禁止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现象,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2)国家旅游局作为其背后强大支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城市,为智慧旅游提供环境保障。对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了解其对旅游的基础作用,以便于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企业合作,将信息化的技术引入旅游业,以促进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旅游服务的完整性。(3)加强旅游行业与信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确保智慧旅游的可行性。推进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行业实践以及推广宣传。 3.2 统筹规划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
旅游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等多个方面,要求旅行社从多个方面了解客户的需求。从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智慧旅游还未得到大多数地区的认可,人们对于智慧旅游的前景具有一定的憧憬,但对于技术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理念中的应用尚不明确,因此对其技术进行统筹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在不断扩大智慧旅游联盟的成员的同时,还应将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等技术进行全面的规划,打破行业壁垒和条块分割。实现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联系,将智慧旅游建设作为契机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其形态,发挥旅游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组建专业的信息化小组,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加快旅游建设,落实各个部门的职能,确保智慧旅游目标的顺利完成。
3.3 基于需求制定智慧旅游的目标
智慧旅游兴起和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旅游者的亲身体验才是对旅行社行为的最好判断。智慧旅游要强调客户需求,将旅游者作为核心,做到因需而建。管理者要注重项目创新,时刻把握旅行者的消费过程。了解与旅行社及旅游活动相关的活动,为旅游者建立全方位的旅游环境,其中包括无线上网等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软件还应包括系统导航定位,付款平台,以及旅游查询等。满足客户旅游住宿、饮食以及医疗等多元化的需求。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数据库可供旅游者随时参考。人性化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人性化还需要了解智慧旅游的全新结构,以满足客户体验为建设和发展目的。
3.4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只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才能进一步确保智慧旅游的实现。由于旅游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其需要强大的配套设施支持,其中包括法律的支持、考核体系的完整性、推广手段的丰富以及基本设施的建设。首先:只有在旅游法的支持下才能确保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防止盲目跟风和炒作现象的发生。网络技术也需要在法律规定下设计和操作才能保证其安全性,防止信息丢失或者失准。其次:智慧旅游建设涉及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旅游目的地,但还认识到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时间短暂,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不能及时将各地的智慧旅游现状进行评价和横向比较,这不利于智慧旅游的改善和全面发展。应加快智慧旅游考核体系的建设。最后:要加快智慧旅游的实施还应吸取先进的经验,注重思维的活跃的建设的创新。与企业、媒体合作,扩大智慧旅游的宣传,为其提供技术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商业环境。
3.5 智慧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旅游模式将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随着能源消耗严重,而在旅游需求又逐渐增加的当今社会,智慧旅游更是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也为旅行社带来利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将在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智慧旅游将以提供娱乐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作用。旅游者可通过智慧旅游模式获得前程的信息,包括线路设计,预定、优惠获得等。智慧旅游的信息化特征使其更关注旅游者的安全问题,体现在其提供了全面的旅游在线信息,以及紧急救援服务,甚至包括相关理赔措施。电子商务同样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个趋势之一,应该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而政府作为监管机构,也从中获得了公共信息,了解现代旅游市场现状,对政府决策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确保旅游市场监管的稳定性。未来,应关注智慧旅游上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完善智慧旅游的相关条例,确保其满足我国旅游发展现状。通过新时代智慧旅游的推广扩大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影响力。实现智慧旅游创新,扩大旅游业的范围,建设智慧城市,树立“智慧”理念。智慧旅游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其未来应从大领域视角发展,实现移动梦网。物联网构建以及信息网的三网合一,做到完美的结合。打破行业壁垒,大力开发可利用资源并做到资源的最优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智慧旅游如何发展,其核心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这一点上,智慧旅游要致力于从客户信息需求角度入手,加强其准确性。时刻紧跟市场发展,掌握一手的市场信息。目前,以携程网等网络旅游方式开始深入人心,目前网络旅游方式也开始发起智慧旅游模式,未来这种模式将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另外,多元化发展也是未来智慧旅游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应以交通、医疗、金融以等多个行业结合,既得到各行业的支持,又能够对不同行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信息化的实用性,从而最终实现游客的旅游体验与需求。
4 总结
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目前,人们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解并不全面。智慧旅游不是技术创新,其核心在于为旅游者提供专业的、全面的信息,提高旅游产品设计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在我国智慧旅游处于初级阶段,要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智慧旅游的发展要以信息为基础,而在我国信息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与旅游之间的结合还不明确,需要旅游部门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06).
[3]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02).
[4]颜敏.智慧旅游及其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20).
[5]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