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欣赏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的树木可以做纸浆,十年的树木可以做房梁,一百年的树木可以做古董,供人鉴赏”。这是我25年工作经历的一个反衬,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总会有收获的时候。我始终认认真真地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教学工作,正所谓“敬业有多深,事业就能走多远”。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有几个数字值得欣慰:21年班主任经历,历练了我对各类学生的管理能力;分别在6所学校参加过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讲课活动,其中市级评优课、示范课共四次,“送教下乡活动”三次,无疑快速提升了我的业务水平;最值得我欣慰的是,从2004年调入32中到现在8年间,我送了6届初三毕业班,文科综合中考总成绩平均分拿过五次全区第一,及格率四次全区第一,优秀率三次全区第一。2009年学生刘兴强文综成绩以119分勇夺全区第1名。
荣誉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经历都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一种历练、一种提升、一种收获、一种财富……。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执着的信念——那就是“任何事情不干则罢,干就干出个成效来”,它时刻提醒我、鼓励我牢记责任,努力工作。这里我把自己工作中一些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执着与坚持是我成功的奥秘
成功的奥秘在于坚持不懈地奔向目标————-每接一届初三目标是拿成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闯过了无数难关,战胜了许多挑战,这就是我的性格————-执着、不服输。因为执着给我力量,给我恒心,给我毅力,给我精神。
2010年,我担任初三年级组长。由于这一届教师大调整,学生面对的是新老师,教师面对的是新学生,我面对的是新集体。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新班主任许竹梅、张润清、吕亚楠及各科任教师齐心合力整顿班风班貌。为了能使学生的面貌尽快改观,我上历史课时几乎是前半节教育课、后半节文化课,一边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一边训练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积极协同全体教师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认真落实,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交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在全體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半学期后年级面貌终于有了改观——-问问题的同学增多了,自觉学习的状态出现了。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团队无穷的力量,体会到执着坚持的力量,这些财富鼓舞我激励我继续奋进。
二、落实与激趣是我成功的保障
我每次接班先给学生灌输一个理念:学历史就得“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去活来”。这里的“死”是指记住历史基础知识,“活”指的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采用了“自问自答式”的检查方法。具体做法是:按照名次从第一名开始限时熟练背诵,一一过关。每查过的一位同学就加入到老师行列,站在讲台上检查其他人,慢慢的课堂上“老师越来越多”而学生越来越少,对学困生我再辅导、再鼓励、再检查,直到要他尝到一次背过的甜头为止。从此,爱学历史的尖子生就会越来越多,学困生也会信心百倍,积极听课、背诵,及格率、平均分随之攀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二是老师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对症下药;三是及时发现自己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法;四是加速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2010年我与政治老师李薇搭档所教学生刘兴强同学以119分的文综成绩夺得全区第一就是这么“炼”出来的。
有人觉得历史就是靠背,事实绝不是这样。记忆只是知识目标中最低级的要求,而理解、运用知识才是高层次的要求。学历史必须具备前后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比较、纵横知识总结、论从史出等能力,才能应付中考。要实现这一切必须要有基础知识做后盾,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儿,困难再一次向我袭来,怎么办?我发挥了历史知识的魅力,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浓厚起来。
三、敏锐与巧干是我成功的技术支撑
深钻《课标》。《课标》是我们教学的航向灯,没有《课标》教学就会迷失方向;《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一把尺子,没有《课标》教学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一面旗帜,指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否则就会走很多弯路,费力不讨好还不见成效。所以,我在平时特别注重钻研《课标》,教学紧扣《课标》。注重整合教材。
《课标》对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要求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总趋势,明晰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为了使学生有个完整的知识脉络,把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贯穿起来。我精心设计课件将三个单元11课内容的知识,浓缩到这一页课件上。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历史人物但丁、华盛顿、拿破仑、马克思、恩格斯等共25位;历史事件有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大约12个;历史现象包括文艺复兴、“三角贸易”、工业革命等,这就是课标上所说的“点”,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并要求准确记忆。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这里面的两条线索:一条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另一条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这样在整体上把握了世界近代史的总体线索,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又初步理解了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讲清楚历史知识是一个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把所学知识象串珠子一样先说完整的一句话,再说完整的一段话。这样,学生不但理清了知识思路和脉络,还锻炼了他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我检查历史知识记忆情况的效果,可谓是一举三得。
总之,我的体会是,越是临近中考的资料,越要重视,宁信其有而不可轻视其无,同时还得积极联想和大胆预测。一个人的作用不足以支撑优异的成绩。我愿做大海里的一滴水,森林中的一株树,我们勤奋工作,努力创新,再创辉煌。
荣誉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经历都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一种历练、一种提升、一种收获、一种财富……。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执着的信念——那就是“任何事情不干则罢,干就干出个成效来”,它时刻提醒我、鼓励我牢记责任,努力工作。这里我把自己工作中一些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执着与坚持是我成功的奥秘
成功的奥秘在于坚持不懈地奔向目标————-每接一届初三目标是拿成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闯过了无数难关,战胜了许多挑战,这就是我的性格————-执着、不服输。因为执着给我力量,给我恒心,给我毅力,给我精神。
2010年,我担任初三年级组长。由于这一届教师大调整,学生面对的是新老师,教师面对的是新学生,我面对的是新集体。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新班主任许竹梅、张润清、吕亚楠及各科任教师齐心合力整顿班风班貌。为了能使学生的面貌尽快改观,我上历史课时几乎是前半节教育课、后半节文化课,一边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一边训练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积极协同全体教师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认真落实,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交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在全體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半学期后年级面貌终于有了改观——-问问题的同学增多了,自觉学习的状态出现了。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团队无穷的力量,体会到执着坚持的力量,这些财富鼓舞我激励我继续奋进。
二、落实与激趣是我成功的保障
我每次接班先给学生灌输一个理念:学历史就得“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去活来”。这里的“死”是指记住历史基础知识,“活”指的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采用了“自问自答式”的检查方法。具体做法是:按照名次从第一名开始限时熟练背诵,一一过关。每查过的一位同学就加入到老师行列,站在讲台上检查其他人,慢慢的课堂上“老师越来越多”而学生越来越少,对学困生我再辅导、再鼓励、再检查,直到要他尝到一次背过的甜头为止。从此,爱学历史的尖子生就会越来越多,学困生也会信心百倍,积极听课、背诵,及格率、平均分随之攀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二是老师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对症下药;三是及时发现自己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法;四是加速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2010年我与政治老师李薇搭档所教学生刘兴强同学以119分的文综成绩夺得全区第一就是这么“炼”出来的。
有人觉得历史就是靠背,事实绝不是这样。记忆只是知识目标中最低级的要求,而理解、运用知识才是高层次的要求。学历史必须具备前后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比较、纵横知识总结、论从史出等能力,才能应付中考。要实现这一切必须要有基础知识做后盾,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儿,困难再一次向我袭来,怎么办?我发挥了历史知识的魅力,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浓厚起来。
三、敏锐与巧干是我成功的技术支撑
深钻《课标》。《课标》是我们教学的航向灯,没有《课标》教学就会迷失方向;《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一把尺子,没有《课标》教学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一面旗帜,指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否则就会走很多弯路,费力不讨好还不见成效。所以,我在平时特别注重钻研《课标》,教学紧扣《课标》。注重整合教材。
《课标》对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要求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总趋势,明晰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为了使学生有个完整的知识脉络,把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贯穿起来。我精心设计课件将三个单元11课内容的知识,浓缩到这一页课件上。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历史人物但丁、华盛顿、拿破仑、马克思、恩格斯等共25位;历史事件有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大约12个;历史现象包括文艺复兴、“三角贸易”、工业革命等,这就是课标上所说的“点”,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并要求准确记忆。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这里面的两条线索:一条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另一条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这样在整体上把握了世界近代史的总体线索,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又初步理解了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讲清楚历史知识是一个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把所学知识象串珠子一样先说完整的一句话,再说完整的一段话。这样,学生不但理清了知识思路和脉络,还锻炼了他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我检查历史知识记忆情况的效果,可谓是一举三得。
总之,我的体会是,越是临近中考的资料,越要重视,宁信其有而不可轻视其无,同时还得积极联想和大胆预测。一个人的作用不足以支撑优异的成绩。我愿做大海里的一滴水,森林中的一株树,我们勤奋工作,努力创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