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幺妹,体验自身极限!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幺妹峰下来休整几天直接去双桥沟攀冰。我们觉得没爬爽,就直接转战半脊峰。回到北京继续攀冰,春节后再次汇合到双桥沟,我们是那个冬季里最幸福的人!春节后进入双桥沟前我们就注册了幺妹峰,计划在结束攀冰后再上一次a我们这次攀登距离上次攀登整整两个月。
  我们在日隆雇了匹马,把行李驮到上甘海子。我们各自的包差不多15公斤,从上甘海子开始自己背负。从喇嘛寺算起我们用了八个小时到达BC。BC建在和上次前进营地差不多高。离我们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是庞大而破碎的冰川。
  16日早上9:20出发。南壁还没有太阳晒过来,风很大奇冷,用冲锋衣帽子和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刚出发脚也很冷。冰川真的已经破到极致,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纵横交错、充满凶险的冰裂缝。这些破碎组合成的美景美不胜收,它和珠峰冰塔林不一样,这是有点狰狞的美,还带着阴柔和凶险的味道。
  冰裂缝比上次明显大了许多,我们选择沿着整个冰川中央直上,不走上次的岩石路线。这个时节冰川上全是亮冰,冰裂缝都很明显,危险能看得见。我们没有结组,背着大包Free Solo。没有绳索的羁绊,攀登显得无比自由,可以尽情地享受冰川造化出来的奇迹。爬冰坡,走冰脊横切过裂缝,各种动作都会用上。
  进展很顺利,到C1营地前大冰裂缝的时候才用了两小时。不过这条大裂缝可不像之前那么好欺负,不用绳子已经不太可能。从我们所站的一侧倒攀下去,再从另外一侧稍带点负角的冰壁爬上去。我们看见裂缝的底儿好像还不是真正的底,应该只是冰崩后大冰块在中间卡住形成的。
  营地依然建在上次的位置,这里可以很好躲避南壁的落石。这次的“飞机”比12月份更多了,小石崩也不时来一次。这种情形让我不停地自问,这样过中央岩槽还能回得来吗?虽说没有雨点般夸张,但是基本上也没消停,直到晚上快9点以后才基本安静下来。
  17日早上出发前,中央岩槽给我们上演了一场巨大的石崩,这就是我们一会要通过的岩槽,祈祷吧!我们出发了,冬冬背大包,我背他的15升附包,只装下降的60米七毫米辅绳,20米七毫米做绳套的辅绳和15个岩锥。所有技术装备都用一个绳套外跨肩上,一套机械塞,一套岩塞,还有三根冰锥。8.3毫米双绳就只能跨在肩上。冬冬则背了所有食品和帐篷,睡袋等。
  出发时依然不用绳子,这样速度会很快,在硬雪地形危险也不高,还有利于在中央岩槽躲避落石。原本想在中央岩槽起步的冰壁用绳子,但到了后发现我们都能solo。这样无绳状态我们一直到5530米。沿着中央岩槽的硬雪一直向上走,再向右上方斜切到山脊。在路线选择上尽可能的少走岩石而走硬雪槽。路线和2008年12月份的稍有不同。一路上发现了韩国人攀登的岩锥和路绳。
  海拔5530米的地方是一大片光板岩石,中间有条暴露感很强的小裂缝,难度在M4。我们开始用绳子,5600米处开始右切到山脊侧面。发现右侧岩槽的落石就像下雨一样混着黄色的泥浆。这比中央岩槽的落石多了可不止一个数量级。
  第五段结束时,冬冬右肩被落石砸中,还能继续攀登。落石让我们再也不敢向右切,只能向上走。这段难度在M4-M5之间。上面有一段硬雪。之后就到这侧山脊岩石根下,只能沿着岩石根走,下面不远处全是石头落下砸到这的石头渣。
  我领攀第十段后半段的时候已经基本看不清了,在一块冻得很结实的石头上挂了个绳套作为保护站,拿出头灯后再保护冬冬跟攀上来。这是一个45度的冰坡,根本没法搭帐篷,我继续向上将近一段后依然是这样的冰坡,但是在岩壁底下有一个很小的岩石平台。平台下是空的,有些缝正好可以设置机械塞作为保护点。我在岩石缝里打了一排机械塞,能放岩塞的地方也放了,安全肯定是没问题了。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半,我们已经攀登了将近13个半小时。
  这个营地位置完全不符合在5200米看到的“三角雪”上有平台扎营的预期。这里不可能把帐篷扎下来。以前经常在脑子里面出现的挂在岩壁上睡觉的情景就在面前,但我们在这之前却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冬冬烧水,我尽量挖出一个能容下两个屁股大小的平台。拿出睡袋不脱高山靴就钻进去,身上安全带连接在机械塞上面,把防潮垫、帐篷和绳子都垫在屁股下面。半坐半躺睡下,不一会往下滑安全带就绷得紧紧的,又得费一番周折爬上来。
  我们清楚地听见山脊上的风声,这一夜不可能睡得很死,冻醒时就懒懒地睁开眼睛看着满天的星星就在眼前。想起冬冬以前说过一句话,“当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候,能想到我在它的另一个星球”。现在我能看见很多星球,这些光线或许就是多年前发出来的。这样想想也觉得挺有意思。有时会冷得不停地颤抖,但尽可能的让自己睡着,让自己更多的休息。明天还有更艰苦的一仗。
  天亮前已经醒了多次,直到看见太阳把天边染成血一样的红色才钻出睡袋。我们继续沿着岩石根向上攀登两段后到达冰挂下。凭我的判断,这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冰挂。首先是高度20米的小负角,冰挂很空很薄,至少是一个W15的冰挂。我从正面向上尝试不到三米,发现一切比我想像的要严重——我一镐打进去可以直接拉到胸前,冰壁破碎无法设置保护点。虽说前不久在双桥沟里也爬过这样的冰,但我可不想在5900米的地方冒险,一旦受伤基本就只能留在这座山上了。
  我退回来观察靠左的岩石槽,觉得沿着岩石槽向上在十多米的地方可以横切到冰挂上。继续尝试,上了岩石后才发现暗藏杀机,花岗岩极其破碎,很难从表面看出来。手抓上去就掉石头沫,起步折腾了好一会。到了上面发现没有设置保护点的地方。冰锥没法打,岩石缝不靠谱。这时,我只能用手拍石头沫来缓解压力,我知道此时必须让自己保持放松,必须放松。好不容易在中间找到一个破碎的岩石缝放了个机械塞,在第二个机械塞后发现没法再向上,上面石头沫已经能闻到一股“腐朽的味道”。
  我横切在冰槽里打了一根冰锥,翻到冰挂上要突破一个大仰角,这时我很想念孙斌借给我的带马刺的冰爪——我的G12已经钝得不能再钝了,可怜的前齿比鞋头长一点。冰的上部已经断了,下半部分和岩石贴得很紧密。翻过去迅速向上用冰镐找到冰的断口轻轻勾住。没法打冰锥,右镐打进断层上部,很结实,已经看到希望了,再上三米就过完难点了;左手再打镐,第一镐不稳,第二镐不放心,第三镐手都发酸了……再来一镐,这镐用了狠劲。我一声大叫,断层上部的冰断了,双镐都在上面。极度紧张,手迅速感觉到酸痛麻木,右手慢慢从腕带里滑出来。脱落,一个典型的钟摆式冲坠。冬冬一声惨叫,一大块冰砸到他的头盔上。定神后发现自己还活着,一只冰镐还在冰上。我爬回去拿回镐,打了个冰洞下降。
  下降到冰壁底下已经接近中午十二点,我还有试试别的路线的想法,但冬冬已经明显没有心气了,可能没有休息好,冰爪前齿断了一根也给他带来不小影响。我们就此下撤。我们回到营地,总算是活着回来了。这次体验到了没有帐篷和挂在安全带上的露营,攀冰先锋冲坠,多段下降繁琐的细节,再次实践躲避落石的经验。没有登顶但收获颇丰。下山时我们的心声一致——幺妹,我们还会再来的。
其他文献
小酒馆就是小酒馆,人却是多样的,故事也要我们自己去填充。小酒馆总是带着一种温暖又心不在焉的神情迎接我们,即便你谁也不认识,也可以要一两个小菜。弄几瓶啤酒,舒坦地喝着,菜凉了就让师傅热一热。    喜欢小酒馆的风情,远胜过对大饭店的青睐。总觉得大饭店的繁华是冰冷的,与我不相关的,而小酒馆却是温暖的,熨帖的。每到一处,总是寻找有特色的小酒馆,许是与他有关。多年以前,我们在一家老北京小酒馆吃饭,他点了烧
作为在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在我没有见过岛屿之前,我无法理解岛屿之美。我习惯于依赖山峦的厚重和高昂,习惯于将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延绵不绝的山脉视为生命的屏障和护卫。我习惯于享有这地理上天然的不可剥夺的安全感。  在我没有见到岛屿之前,我甚至以为岛屿是狭小的,局促的,是无处可去的,是令人生出恐慌想要逃离的。那时候我概念中的岛屿,无非只是批量印刷的地图上大版单调的蓝色海域里微不足道的黑色小点。那时候我不知
走路是最原始的自我表现方式,以人无完人的角度来看,行走是最容易区分每一个个体的理想方式,同时,作为旅行的最基础方式,行走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来不曾认真考虑的过程,因为过于随意和随性。但有那么一项活动,让众多随性和随意行走的人为之疯狂,第一次听说这个活动的人觉得那群人有病,第一次参加之前会想当然地把这个旅程和自己早已经历的其他更加随性的旅程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当我们真正第一次参加到其中,途中会反省自己为
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不,正确的说是“金融海啸”,不少人都开始垂头丧气,不绝于耳的各种抱怨也由当初的“股票别再跌了!”变成了“×××公司又裁员了”、“×××公司居然减薪50%!”  一直都在庆幸自己是毫无投资观念的人,以致于在经济一片大好时,甚至连我妈部投入到金融投资领域之中我却丝毫不为所动。所以无论是在经济危机前还是后,我都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月光族。至于我所能直接感受到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孜然鸡
前段时间为尽孝道,陪妈妈去长白山旅游。几天玩下来,感觉中国大部分的旅游者颇有特点。首先大家都很喜欢用舌头去感受自然。“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真是条雷打不动的“真理”。我们参观一个“红松王”景区,顾名思义就是有棵很大的红松,除了这棵树之外,景区里还有一个植物园。每当导游说到一种植物时立刻会有人问:“能吃吗?”  中国人恐怕是这个世界上对“吃”最勇敢最义无反顾的种族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土里钻的 
推荐理由    去柬埔寨,许多人都知道吴哥窟,却不知道吴哥所在的城市叫“暹粒”。在柬埔寨,除了金边,暹粒就是最好的采购民族服饰的地方了。这里不仅有备受欢迎的老市场,还有开放到深夜的吴哥夜市,加上景区里的纪念品摊档和随处可见的纪念品店,能满足你所有的购物乐趣。柬埔寨的民族服装,虽然不算非常有特色,但配合吴哥的气氛,穿着倒也很有味道。      服饰特色    Krama 价格 2~3美元  大家都
欧洲最具知名度的欧洲户外探险电影巡展再度上路。  欧洲户外探险电影巡展将在六个国家100个城市进行巡回展映,  两小时的影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探险活动,  讲述了令人激动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了新老知名探险者——  德国著名探险家STEFAN GLOWACZ、  美国职业单板运动员TRAVIS RICE、  奥地利攀冰世界冠军MARKUS BENDLER。  新名字成员包括山地车新星DANNY MA
2007年3月底,刃脊的马桦与刘喜男在川西攀登党结真拉,刘喜男遇难。该年7月,马桦远走加拿大。2010年前后,曾经在中国民间登山引领新风的刃脊探险,宣告公司关闭。  刃脊探险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是曾山,他在今天还是另一登山户外品牌的被赞助运动员,时常从美国回到中国进行登山活动。“头水牛、犀牛”,一些朋友聊马桦的登山风格。他速度不快,但体力、韧劲十足。在国内这样的民间登山潮头,还真只有他和曾山能坚持这么
美国环保产品、世界户外服装领军品牌Patagonia携手CORA商会共同关注中国民间环保行动。从中国的云南河流保护计划到穿越非洲报哈拉沙漠之行。PATAGONOA积极倡导环保绿色的理念,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3月穿越撒哈拉,只为唤起环保意识    “关注全球沙漠化,穿越非洲撒哈拉”2009中国人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科学考察探险活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我国地质学家费宣和云南知名探险家金飞豹历
我喜欢行走在路上,早已经习惯了漂泊,对于“家”的概念渐渐淡漠。然而这一次我在海拔2900米的搜救途中带回来了一个鸟巢,也带回了一个家。  虽然它赖以栖息的树木已经在地震中折断,鸟窝依然牢牢地系在树枝间。从最里面如发丝般纤细的草到最外层厚厚的枝条,手感厚实,柔软,我猜鸟儿生活在里面一定感到温暖而安全。我不知道做工如此复杂的鸟巢,鸟儿需要叼啄多久才能完成,为了找到合适的草与枝条它要飞行多远,往返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