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师能整合和应用好互联网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而随着软件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软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作者结合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经验和教学实际,谈谈对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 多媒体 互联网资源 数学知识
1.利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它下载课件。多媒体有助于解决很多课堂上的突发性问题。往往只需百度一下,就可以搜到很多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如,在讲解一道立体几何题时,条件中有AD是角BAC的角平分线。解题时,学生回忆不起初中学的角平分线定理及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网上将相关知识调出来让学生学习。平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可用利用多媒体查找资料,扩大视野,能360度看待问题。
2.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填补课本中知识的空白,使得各个知识点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
高中课本上有些性质、定理、结论的出现比较突然,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直接给出该知识,解释起来也比较费力。如果用几何画板呈现知识生成过程,就能填补课本中知识的空白。例如,在讲幂函数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y=x,y=x■,y=x■,y=x■后,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下画出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将这几个图像的相对位置怎么放。此时,教师用几何画板一一画出这几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学生会觉得原来如此、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观察函数的性质,计算每个函数在自变量是1时的函数值,通过观察和计算,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加信服。我们平时的考题不一定是这几个特殊函数,那么其他函数图像和性质如何?书上总结出了指数在不同范围函数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学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其制作成动画演示,并将起到分界作用的直线或曲线用鲜明色彩标记,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也能灵活处理练习中指数为其他情况的题。多媒体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而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也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3.以多媒体为媒介,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师傅引进门,学艺靠自身”。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对于学生来说,要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够乐在其中,方能学有所成。但是有些章节的学习比较生硬难懂,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将来就业用处不大,我认为这句话不对。首先,数学对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将使其受益终生。其次,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大学课程的铺垫,如,程序框图、矩阵、微积分等,所以学好高中数学可以更好地与大学课程接轨。要想改变学生对这些章节学习的看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如程序框图这一节是对大学学习的铺垫,更是对将会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的学生的启蒙,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正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但是如果教师死板地将课本上那些题拿来讲解,学生就会觉得毫无兴趣,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学生解决该题时易错在对循环次数的判断及循环结束条件的判断上。而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必修3的1.2节引言指出:我们使用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与BASIC语言类似,稍加改造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运行。教师大学学习过计算机及C语言程序,所以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是没有问题的。教材上的例题,课后习题如果不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就很难理解程序、算法这些词,很难将其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计算机房讲解这些例子,边讲边指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体会计算机语言的特点,理解什么是赋值,如x=x 1的意义。如,在比较大小时,怎么通过判断与赋值实现最大值最小值的输出?如,求数列前n项和,让学生输入程序语言,求出前20项的和,出前30项的和,让他们思考在这个程序中是什么让计算机准确地计算出结果,而不会出现结果是前21项的和,从而理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理解判断框的作用。教师在交换一些步骤之后再让学生运行,此时也许输出结果不同,也许根本不能运行,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严谨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上好课本中“信息技术应用”这一拓展新栏目。
当前,不少图形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的作图技术功能非常强大,新课标大力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上好图像信息课。如,选修1-1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一节椭圆(课本43页)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选修1-1中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第三节(课本99页)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这两部分均要利用几何画板,新课标教材明确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探究椭圆轨迹,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得出动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在0 参考文献:
[1]宋咏梅.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1).
[2]江四雄.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
[3]宋丽萍.多媒体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恰当准备课件,让课堂因知识的生成更精彩[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2).
关键词: 多媒体 互联网资源 数学知识
1.利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它下载课件。多媒体有助于解决很多课堂上的突发性问题。往往只需百度一下,就可以搜到很多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如,在讲解一道立体几何题时,条件中有AD是角BAC的角平分线。解题时,学生回忆不起初中学的角平分线定理及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网上将相关知识调出来让学生学习。平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可用利用多媒体查找资料,扩大视野,能360度看待问题。
2.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填补课本中知识的空白,使得各个知识点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
高中课本上有些性质、定理、结论的出现比较突然,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直接给出该知识,解释起来也比较费力。如果用几何画板呈现知识生成过程,就能填补课本中知识的空白。例如,在讲幂函数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y=x,y=x■,y=x■,y=x■后,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下画出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将这几个图像的相对位置怎么放。此时,教师用几何画板一一画出这几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学生会觉得原来如此、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观察函数的性质,计算每个函数在自变量是1时的函数值,通过观察和计算,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加信服。我们平时的考题不一定是这几个特殊函数,那么其他函数图像和性质如何?书上总结出了指数在不同范围函数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学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其制作成动画演示,并将起到分界作用的直线或曲线用鲜明色彩标记,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也能灵活处理练习中指数为其他情况的题。多媒体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而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也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3.以多媒体为媒介,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师傅引进门,学艺靠自身”。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对于学生来说,要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够乐在其中,方能学有所成。但是有些章节的学习比较生硬难懂,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将来就业用处不大,我认为这句话不对。首先,数学对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将使其受益终生。其次,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大学课程的铺垫,如,程序框图、矩阵、微积分等,所以学好高中数学可以更好地与大学课程接轨。要想改变学生对这些章节学习的看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如程序框图这一节是对大学学习的铺垫,更是对将会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的学生的启蒙,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正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但是如果教师死板地将课本上那些题拿来讲解,学生就会觉得毫无兴趣,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学生解决该题时易错在对循环次数的判断及循环结束条件的判断上。而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必修3的1.2节引言指出:我们使用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与BASIC语言类似,稍加改造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运行。教师大学学习过计算机及C语言程序,所以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是没有问题的。教材上的例题,课后习题如果不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就很难理解程序、算法这些词,很难将其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计算机房讲解这些例子,边讲边指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体会计算机语言的特点,理解什么是赋值,如x=x 1的意义。如,在比较大小时,怎么通过判断与赋值实现最大值最小值的输出?如,求数列前n项和,让学生输入程序语言,求出前20项的和,出前30项的和,让他们思考在这个程序中是什么让计算机准确地计算出结果,而不会出现结果是前21项的和,从而理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理解判断框的作用。教师在交换一些步骤之后再让学生运行,此时也许输出结果不同,也许根本不能运行,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严谨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上好课本中“信息技术应用”这一拓展新栏目。
当前,不少图形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的作图技术功能非常强大,新课标大力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上好图像信息课。如,选修1-1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一节椭圆(课本43页)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选修1-1中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第三节(课本99页)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这两部分均要利用几何画板,新课标教材明确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探究椭圆轨迹,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得出动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在0
[1]宋咏梅.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1).
[2]江四雄.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
[3]宋丽萍.多媒体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恰当准备课件,让课堂因知识的生成更精彩[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