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以往应用题教学中,例题往往是呆板的文字叙述,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摄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应用题教学的例题,从而激发他们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部分内容是学生最难学好的,也是导致学生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旧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板块,应用题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精神与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相应的转变,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觉得学数学的好处,让他们喜欢数学。下面我谈谈对小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摄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应用题教学的例题,从而激发他们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让学生帮妈妈买菜,至少买两种以上蔬菜,分别记下它们的单价与数量,然后算出总价,让妈妈付款。学生再把购物的经历编成一道数学应用题,拿在全班展示,让其他同学帮他算一算总价。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明白了数学知识原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同时也掌握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狠下工夫。审题就是理解题意,抠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熟悉性的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又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
  2.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3.推理性的读,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
  三、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1.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思考难度。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提高解题能力。
  3.用线段图分析。画线段图是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指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找出解题方法。对于稍复杂的应用题,具体直观的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途径。
  4.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通称分析法。我认为,开始教学解两步应用题,宜于从条件入手,即使采取分析的方法,但是逐步要转到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这对提高学生解多步应用题的能力很有帮助。至于学生自己解题时用哪种方法分析,不必加以限制。
  四、发散思维,加强一题多变训练
  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变题的方法,要经常让学生进行扩题、缩题和改编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题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小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与“分层探究”模式的构建,旨在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构建有效课堂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分层探究 教学模式  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充满了挑战,其中,在教与学的双向关系构建中,“教”所占的比重已不能再与“学”平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打造一种“四两拨千斤”的主导教育模式,用小的点拨换取学生大的收获。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
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替换”问题时,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本课教学中的替换策略,包
会议
该文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为基础,详细描述了一个包含若干Omninet网络和一个X.25网络的互连系统,首先给出了互连系统的拓扑构形,对OSI网络层内部组织进行
S8-OMNI局部网络是由S8小型机与OMNINET局部网络互连形成的异构计算机局部网络。S8是一台小型机,而OMNINET网中的工作站是由IBM-PC组成,前者运行的是M4-S8操作系统,后者运行的是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农科院校更是担负着农科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农科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旨在为农科院校
该文提出一种高可靠性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系统的角度描述如何有机地融合计算机网络软件容错技术,在系统集成工作中实现该结构。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即我们俗称的“备课”。而在当下,任教小学数学的许多老师习惯于以一课或一课时为独立结构进行教学构思、处理教材,这就是所谓的“就课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