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悠久的历史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有责任与义务学习并保护、发展它。以蕴含其中的精华养分浸润当代民众的精神世界、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坚定文化自信,提振当代民众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天水;民间音乐文化;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18-0097-02
  天水,最早称为上邽,后来有秦州、成纪、龙城之称。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悠久的历史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往今来,代代民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有责任与义务学习并保护、发展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发展民间音乐文化,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要不断地学习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创造力,巩固并发展音乐文化特色。
  一、 天水民间音乐
  天水,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因而,各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在长期不断交融中产生、发展起来了极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天水民歌以号子、山歌、小调及民间秧歌为主;天水酒歌是随酒文化孕育而生;天水古琴曲;张家川“花儿”;秦州唢呐艺术;张家川回族“口弦”;“武山旋鼓舞是在羌民族文化历史环境影响下,在长期农牧生活习俗中形成的民间舞蹈”[2];秦州夹板舞—男性列队舞蹈;秦安蜡花舞;天水皮影戏;麦积木偶戏;西秦腔;秦安小曲;甘谷道情等等。天水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丰富、是城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保护方式
  (一)音乐节。各协会分批次承办民间音乐文化节,凸显特色,感受音乐氛围、激发创作能力、设置互动环节,即兴对歌等,气氛热烈活跃,力争在各地接龙举办。其中,音乐文化名人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宣传本土民间音乐文化。鼓励民众参与到音乐节中,以期加强、拓展其文化视野和丰富内在涵养,从近距离接触的音乐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实精神世界。
  由专人将音乐文化节庆活动现场影像资料以及文本资料留存档案,或赠予相关博物馆、进入学校音乐课堂、出版发行从而做到有效保护及有力宣传。
  (二)政府部署。随着当前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信息社会瞬息万变的浪潮,自媒体时代开始崛起,社会大众思想和意识潮流呈现多元化发展,面对一些音乐思想的干扰,难免会感到困惑、疑虑。因此,各级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引领民众认识自身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提高民众自信心。
  利用传媒工具作引导、宣传,让民众知晓保护民间音乐文化是对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也是对本土地域各民族的文化传承。热爱本土民间音乐文化,从市区乡镇到村落,要重视挖掘、整理、保护属于自己音乐文化之精髓,具有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才会有立足之地。
  (三)传承人与音乐工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与生活状态产生了内涵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其反映出的不同特质渗透出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和情感世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些音乐文化瑰宝,需要传承人与音乐工作者保护,并且需要扩大受众面。当然,对于传承人,更应该设有保护机制。政府部门可以全方位地宣传并扩大民间音乐文化影响,凸显文化自强。强调民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独特性应被民众珍视,当地各类学校都能够聘请老艺术家、传承人为学校讲传承历史并指导学校师生参与实践表演、互动,来增强审美体验与理性认知。
  天水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丰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间断地进行田野采风、考察研究。可以创办电视栏目、举办传承人、专家、学者讲座,将挖掘、整理完善的音乐文化内容进行有效传播与保护。只有不断地普及民间音乐文化并自觉参与学习,才能提高民众文化自觉,增强民间音乐保护意识。但要避免走向一种模式,若成为一种格局定式,民间音乐的生命力就会消亡,得不偿失。肩负责任与使命,任重道远。
  三、发展措施
  (一)外力扶植。民间音乐文化需要借助外力扶植得以延续,其对民众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及深刻的意义。要发展并提高民间音乐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可以依次举办市级、省级、国家级民间音乐文化展演,这必将使民众大开眼界,民间音乐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对音乐学习者、创作者都将是视听盛宴。进行音乐创作自然要接触、学习丰富新颖的表现手法与形式,展演便是丰富的宝藏、动态的博物馆。
  举办民间音乐文化学术交流,当地政府鼓励、支持并资助表演者、创作者进行定期学习与研讨,后续开展汇报演出以及总结、反思会议。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以及展播当地民间音乐博物馆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多项民间音乐活动及志愿者培训活动。推广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向民众展示较高的学术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创建民间音乐文化机构。由于民间音乐奏、唱、表演,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神态表情饱含深意,一招一式极有讲究,其中蕴涵着浓厚的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因而,对民间音乐的学习者要有一定的要求,争创民间音乐品牌。
  (二)自身努力。保护好民间音乐,对于保留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多样性至关重要。其反映出的音乐文化精神以及审美性使民众受益。
  1.环境音乐。天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令人艳羡的名胜古迹。尤其在假期时段,可以安排小记者、小导游让游客快速了解地域历史及音乐文化,这是很好的宣传方式。再如,将天水民间音乐融入各旅游景区项目中,音乐在景区卫生间、景区栈道、景区住宿以及饮食中播放、以及运用音乐元素开发文创产品,从侧面反映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加深游客对当地音乐文化与旅游景区的印象。   天水藉河渭河风情线全长26.5公里,两山夹一河,岸边四季花不同,全程风景宜人。湖中建有喷泉,夏季周末会有不同主题的音乐会,是民众锻炼、休闲的好地方。民间音乐文化广播在这条风情线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效应,无形中加强民众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认知及审美取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认识、增强文化自觉、转变观念,改善生活品质。
  2.引领导向。新时代的一切事物发展速度太快,快节奏充斥着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媒体的浪潮迎面而来,快餐文化比比皆是。广大民众,尤其青少年、儿童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非常强。因此,新媒体传播要具备批判精神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底线,提高民众的基本素养,发挥正向能量。新媒体传播要从实际出发,传输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同时需要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学者引领民众全方位的认知自身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使得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深入人心。不断强大、延续民间音乐文化生命力、创建美好精神家园、提振民众精神力量。
  3.教育方面。“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按照不同的审美理想创造的艺术是不能用高低、上下、先进、落后来衡量的。”[3] 民间音乐文化反映着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信息,要尊重各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文化演变过程,这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要保留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特色,就要重视文化传承,加强各类学校音乐文化教育。
  要扩大教育范围,提倡全民学习本土民间文化精髓,音乐文化教育体系要更加强调民族化、母语化,有利于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渗透到社会教育,这对专门进行文化、技术培养的各类培训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当其冲要确保有优秀专业师资力量。其次,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民间音乐文化内容、以及高等院校专业与非专业课程中不同程度地制定培养方案,来普及或深度掌握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知识体系。
  通过信息技术,将整合完善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发挥各类学校文化教育、音乐教育之功用。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是,只要人们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以及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肩负使命感、并以多学科角度培养民间音乐人才,就会使民间音乐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并为推进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创作方面。民间音乐的产生与人们既定的历史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音乐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要靠代代相传。但事物总是遵循着向前发展的规律,当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的更迭变幻,还有多少人热爱并坚守着民间音乐文化。只有不断地研究、创新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民间音乐文化。譬如,对民间音乐进行深入考察、对表现形态的具体内容进行动态研究。民间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以及作用、影响都具有历史语境的意义,深入民间采风就是要与当地群众进行深度、彻底地交往,并进行口述采访。先辈们留下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及其反映出的精、气、神,足以使后辈受益终生,关注普通人会挖掘出更大的价值。深入学习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运用跨文化研究以创作各种剧本来请专人指导编排、表演、传播。突出表演形式、种类的多样性以及鲜明的音乐主题与地域文化特色。
  四、结论
  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众奋发向上、自強不息的奋斗精神。强调对其保护,就是保护人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从民众对自身文化认同意识增强、到坚定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都需要民间音乐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众的生活品质、思想情感深度融合,才会有其生存土壤以及发展空间,从而确保、夯实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重视以人为本、提振当代民众的精神力量、弘扬本土世代相传与固守的精神文脉、全力推动天水文化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07.
  [2]杨维俊主编,天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59.
  [3]周海宏.音乐何需“懂”:面对审美困惑的思辨历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325.
  作者简介:
  张晓燕,女,汉族, 甘肃人,副教授,研究生学历 。研究方向:音乐学 。
其他文献
【摘要】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背景下,围绕小人物“羊脂球”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一副社会不同阶级的群像。本文运用热奈特《叙事话语》中的相关知识,对《羊脂球》中所提及的时间刻度进行提炼,划分出更为清晰的叙事线索,详细论述了叙述时间和叙事结构,从而对作者的叙事重点和意图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羊脂球》;叙事时间;叙事速度;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5
期刊
【摘要】 契诃夫在一封信里曾经说过:“文学之所以称为文学,就是因为它描写的生活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布宁作为俄罗斯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手法赋予小说鲜活的生命特征,拜读布宁的作品,可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真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间的生活。本文将以短篇小说《蛐蛐儿》为例,探寻该作品的叙事美学。  【关键词】 伊·布宁;俄国社
期刊
【摘要】 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备受社会关注,在文学领域同样也不失关注度。俄罗斯当代儿童心理学家、作家穆拉肖娃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特殊儿童,其代表作《矫正课》聚焦安东、尤拉及帕什卡的心理、生理、智力等问题,作家以精巧的笔墨细致地勾勒出不同学生丰富的内心空间,展示了这群特殊孩子的“特殊”学习环境,呼吁社会为他们构建更加公平、健康、轻松的世界。  【关键词】 俄罗斯儿童文学;特殊儿童;《矫正课》;穆拉肖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 “蹊”“径”在《吕氏春秋》《晏子春秋》《论语》《老子》《庄子》《荀子》《战国策》《楚辞》等上古文献中的具体释义,得知 “蹊”“径”在上古汉语中一个是兽道,一个是人道。进而辨析蹊、径在上古汉语中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关键词】蹊;径;小路;上古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8-0125-02  人
期刊
【摘要】 汤显祖视杜丽娘为有情人,杜丽娘由梦生情,为爱而死。情是杜丽娘在现实中缺失的,情感教育也是杜丽娘家庭教育中缺失的。杜丽娘缺失的情感包括劳动教育中的自然之情、人际交往中的亲情、男女交往中的爱慕之情等。探究杜丽娘的情感教育缺失有助于反观现在的家庭教育。《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认为杜丽娘“可谓之有情人耳”[1]1,杜丽娘的情感包括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男女之间天然的爱慕之
期刊
【摘要】 影片《心迷宫》以独特的非线性叙事呈现了中国乡村的现实境遇,它通过构筑特定的个体生理、心理的病症或是家庭关系的病态,折射出当下中国乡村中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挣扎。本文从疾病书写的视角分析影片中生理、精神和文化三个层面的乡村时代表征,展现当下中国乡村焦虑与失调的现象,对乡村发展进程进行可靠性地追问与治疗。  【关键词】 《心迷宫》;疾病书写;中国乡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陈河的新作《天空之镜》讲述了一个叫李的华裔男性前往玻利维亚查证奇诺的中国身份,意外地追寻到百年前秘鲁华人史,而面对今日中国公司的海外开拓,百年间民族历史的变化令人喟叹。作品中跨越百年的历史和移动的空间现场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脉络流动。作者以小说的口吻写下亲身经历的非虚构实践,在历史寻根过程中不断返归自身,反思历史民族意义。  【关键词】 《天空之镜》;陈河;新移民文学;文学评论  【
期刊
【摘要】广西作为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海外移民谋生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身处海外的桂籍华商除了需要克服语言、气候、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的障碍,更要在异国他乡“文化冲击”的下坚守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以祖籍地域作为区分而建立起来的“会馆”这一特殊社团,对在泰的桂籍华商如何坚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寻。  【关键词】华商;文化冲击;坚守;会馆  【中图分类号】K1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根据菲茨杰拉德的中篇小说而改编的,作者通过对盖茨比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在爵士时代这个大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薄,金钱至上的原则却大行其道的社会风气。盖茨比产生这样的悲剧,也是他对这套纸醉金迷的社会规则“照单全收”的结果,因而本文也将以“镜像理论”来分析盖茨比的悲剧形成。  【关键词】 盖茨比;镜像;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鸿”作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典型意象之一,本身就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意义,在被历代诗人们寄托众多的思想感情之后,其深厚的意蕴得到了积淀与发展,成了思国怀乡等乡愁文化的代表,在此试对其内涵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鸿;意象;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28-02  一、古代传统“鸿”意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