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感受最深的是充实和快乐,最让我怦然心动的则是师生彼此之间那种“心相随,爱相随”的心灵默契,教师都希望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
[关键词]尊重 信任 倾听 包容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81-01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潜能,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带出出色的班集体。
一、育人先育己
弟子规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在无知中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形成性格。我们可以回放孩子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你的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光辉、形象高大,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以身作则。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青少年最大的行为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很容易接受或模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这样就产生了“严师出高徒”的佳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等学府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德,泽被后人”等名言佳句来熏陶规范全校师生的原因。
教育学生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可能已经是在行为方面有偏颇的孩子,如果身边再没有一个正面的榜样时刻引导他们前行,真不知道他们会偏离正道多远。
二、教育要与时代同步
一位母亲曾经给为我讲述一件让她很苦恼的事情:她的女儿性格开朗外向,整天蹦蹦跳跳,爱吃爱玩,但却不爱惜家里的东西,喜新厌旧,对家人也漠不关心。为此她对女儿进行了一次“忆苦思甜”教育,带女儿看话剧《白毛女》。可是,看后女儿却说:“喜儿躲进深山当白毛女,是杨白劳逼的。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杨白劳不早点还钱,逼得女儿逃进深山当白毛女,喜儿多傻呀,不如嫁给有钱的黄世仁享福。”女儿一番话吓得做母亲的她目瞪口呆,问我她的女儿是不是从外星球来的,怎么不能如我们一样受教育呢?
孩子生活的时代已经与我们成长的时代不同,没有经历过我们曾经历的艰苦生活,她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才会有那样的想法。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少年的德育工作。
三、教育要相信、尊重学生
赏识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意愿、想法,让学生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学生感觉到他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集体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老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相信学生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听师德报告时,一位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讲了这样一则案例:班级拟定定期出版自己班级学生的作文集。印刷资金怎么办?向家长收取还是自己想办法?这时候班级的宣传委员主动找到他研究出版的相关事宜,他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她可以放开手去做,有困难可以找老师,老师一定帮助解决,尤其资金问题不用犯难。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两天,在休息的课间他竟然看到他们班的班干部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完善班级的班报向全体师生兜售,他也买了两份。隔天宣传委员来找他说出版作文集的相关事项已准备就绪,印刷资金也已解决。这让人意外的结果让这位班主任在以后工作中更相信学生,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现在他出去讲学即使一个月不在学校,他的班级也会正常运行。
四、倾听
为人师者,要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招学生,树立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你倾诉,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知其因才能影响结果。
当你主动去帮助他或者与他推心置腹交流时,当你给他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微笑时,当同学们要托你办事,你一时又办不成,但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时,相信学生会理解,会高兴,会把你当做他们的朋友。所以,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五、包容
“包容”能培养学生的情怀,使学生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我们要给他改错机会。每个学生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
据材料记述,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校园里看见男生王友用泥块砸同班同学,陶行知校长当即喝止,并让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准时来到校长室门口等着挨训,可陶校长看到王友后不但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还掏出糖果表扬他准时来到校长室准备接受批评;表扬他在当时情绪非常激动时能听从校长的告诫,及时住手,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校长的尊重;表扬他是因为帮助受欺负的女生才和同学动手打架,善良且勇敢,勇于与“坏人”做斗争。王友在惊愕后感动地哭着承认自己错了,他用泥块砸的不是坏人,是他的同班同学,是自己的伙伴、朋友。陶校长满意地笑着称赞王友能及时认识错误,并且敢于承认。多高明的校长!他用以奖代罚的方式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亲其师,信其道。”当你用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的错误时,他内心产生的是感激和强烈的震撼,那将会使他终身难忘。这时候不必指责、批评,学生自己就已经接受教育,心悦诚服了。
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老师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学习、做人的态度。我们要用全身心去珍爱“老师”这一称号,把最好、最美的形象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走上美好的人生路。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尊重 信任 倾听 包容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81-01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潜能,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带出出色的班集体。
一、育人先育己
弟子规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在无知中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形成性格。我们可以回放孩子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你的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光辉、形象高大,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以身作则。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青少年最大的行为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很容易接受或模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这样就产生了“严师出高徒”的佳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等学府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德,泽被后人”等名言佳句来熏陶规范全校师生的原因。
教育学生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可能已经是在行为方面有偏颇的孩子,如果身边再没有一个正面的榜样时刻引导他们前行,真不知道他们会偏离正道多远。
二、教育要与时代同步
一位母亲曾经给为我讲述一件让她很苦恼的事情:她的女儿性格开朗外向,整天蹦蹦跳跳,爱吃爱玩,但却不爱惜家里的东西,喜新厌旧,对家人也漠不关心。为此她对女儿进行了一次“忆苦思甜”教育,带女儿看话剧《白毛女》。可是,看后女儿却说:“喜儿躲进深山当白毛女,是杨白劳逼的。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杨白劳不早点还钱,逼得女儿逃进深山当白毛女,喜儿多傻呀,不如嫁给有钱的黄世仁享福。”女儿一番话吓得做母亲的她目瞪口呆,问我她的女儿是不是从外星球来的,怎么不能如我们一样受教育呢?
孩子生活的时代已经与我们成长的时代不同,没有经历过我们曾经历的艰苦生活,她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才会有那样的想法。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少年的德育工作。
三、教育要相信、尊重学生
赏识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意愿、想法,让学生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学生感觉到他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集体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老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相信学生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听师德报告时,一位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讲了这样一则案例:班级拟定定期出版自己班级学生的作文集。印刷资金怎么办?向家长收取还是自己想办法?这时候班级的宣传委员主动找到他研究出版的相关事宜,他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她可以放开手去做,有困难可以找老师,老师一定帮助解决,尤其资金问题不用犯难。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两天,在休息的课间他竟然看到他们班的班干部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完善班级的班报向全体师生兜售,他也买了两份。隔天宣传委员来找他说出版作文集的相关事项已准备就绪,印刷资金也已解决。这让人意外的结果让这位班主任在以后工作中更相信学生,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现在他出去讲学即使一个月不在学校,他的班级也会正常运行。
四、倾听
为人师者,要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招学生,树立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你倾诉,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知其因才能影响结果。
当你主动去帮助他或者与他推心置腹交流时,当你给他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微笑时,当同学们要托你办事,你一时又办不成,但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时,相信学生会理解,会高兴,会把你当做他们的朋友。所以,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五、包容
“包容”能培养学生的情怀,使学生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我们要给他改错机会。每个学生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
据材料记述,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校园里看见男生王友用泥块砸同班同学,陶行知校长当即喝止,并让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准时来到校长室门口等着挨训,可陶校长看到王友后不但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还掏出糖果表扬他准时来到校长室准备接受批评;表扬他在当时情绪非常激动时能听从校长的告诫,及时住手,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校长的尊重;表扬他是因为帮助受欺负的女生才和同学动手打架,善良且勇敢,勇于与“坏人”做斗争。王友在惊愕后感动地哭着承认自己错了,他用泥块砸的不是坏人,是他的同班同学,是自己的伙伴、朋友。陶校长满意地笑着称赞王友能及时认识错误,并且敢于承认。多高明的校长!他用以奖代罚的方式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亲其师,信其道。”当你用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的错误时,他内心产生的是感激和强烈的震撼,那将会使他终身难忘。这时候不必指责、批评,学生自己就已经接受教育,心悦诚服了。
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老师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学习、做人的态度。我们要用全身心去珍爱“老师”这一称号,把最好、最美的形象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走上美好的人生路。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