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128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文化差异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能否有效地学习英语,而且还影响着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沟通。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 就是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所学外语知识的掌握, 也需要对所学语言使用国文化背景的了解,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将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也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大到行为规范、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如果不了解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差异,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就我国的英语教学情况而言,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得是否流畅, 而不注重结合语言运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并能严格按语法标准说出准确无误的句子, 但由于对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了解甚少, 在英语学习及西方人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错误的现象,影响交际和沟通。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2.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即偏重语音、词汇、语法,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也就是很少注意到语言的文化内容和表面相似的语言形式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发音正确,语法上也无懈可击,但说出来的话往往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外国人一般能容忍我们在讲英语时所出现的语音或语法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往往耿耿于怀,因为这些文化错误不符合他们交际的规则,在其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甚至在价值体系上产生冲突。例如,外国人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视为私事,不喜欢别人询问。而中国人见面却喜欢聊家常,并不认为询问这些有什么不妥。如果遇到外国人就问“How old are you?”(你多大年纪?)、“How much do you make?”(你挣多少钱?)势必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甚至破坏双方的关系。中国人一般会买较贵重的礼物,花钱越多,越能表达对对方的情意,直接送钱也是常见的,而英美则只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小礼物,只要喜欢,接受的人是不在意是否贵重的,直接送钱就更令人难以接受。
  3.在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1)立足课堂,从词汇入手,有效地进行文化渗透
  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成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坚持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步、互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与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挖掘词汇内涵; 词汇学习是语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两种语言的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比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归纳、总结、对比这些单词与汉文化有别的特殊含义。“treat”作为“款待”的用法时,笔者联系了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夕儿童要糖果时说的话“Trick or treat”。由学这个单词引出了对万圣节的介绍,使学生对西方国家的这个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
  (2)从主题入手,渗透文化意识
  教师可从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入手,让学生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如,在学习主题为社会风俗的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很多方面来对比中英社会风俗的异同。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就动物而言,在中国,龙这种虚构的动物代表着高贵、神圣、伟大,是一种吉祥的神物。我们炎黄子孙都骄傲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希望子女成为有作为的人叫做“望子成龙”,把不知疲倦、不断进取的精神比作“龙马精神”,而在英语国家,龙却是一种狡诈、邪恶的象征。除了动物外,教师还可从数字、颜色、隐私等方面比较中英社会风俗的异同。
  (3)从实际生活入手,渗透文化意识
  教师应善于把握一切时机,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在西方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来临之际,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庆祝方式。又如,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麦当劳、肯德基,教师可教学生一些食物的名称和点菜的表达法。如在点菜结束时,服务员会问“For here or to go?”(在这里吃还是要打包?)
  4.结语
  总之,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能够掌握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因此,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因素的讲授。作为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见缝插针地向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渗透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外语。
  参考资料
  [1]龚冰.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71-72
  [2]胡春栋, 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庄新月.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5):15-16.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周舵.浅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18).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以思维逻辑培养为主体的学科,它具有枯燥、抽象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一种途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成长.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以后的
根据外语习得理论,朗读在语言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新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教学,能够在帮助学生走出“哑巴式英语”学习困境的同时,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语言感官,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学生在英语朗读的过程中还能够知晓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他们能够进行及时地调整矫正,以提高
教科书的选文不是自然文本,而是教学文本.作为一个教学文本,编者会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其教学功能.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叶圣陶对选文的教学功能做过多次不同解说.本文试图根
新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技能”(五级)的目标描述中认为,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上述教学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1)优化文本资源,注重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2)感悟文本内容,
化学是一门和实验密不可分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切实构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加深。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渐减,兴趣渐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者,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反之,效果必然降低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运用相关教学理论进行改善和总结,从而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学反思在初中数学
一、引言  英语谚语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它集西方各民族文化于一炉,博大精深,是我们了解英国民族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的金钥匙;英语谚语字字珠玑,充满睿智,能启人心智、开人眼界、拓人思路、发人深省;英语谚语的语言生动活泼,鲜活洗练,清新明快,幽默隽永;英语谚语句式多样,结构千变万化。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而使得它在教学上恰当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情感态度教学中有
创新意识 ,主要是指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和态度 ,常表现为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探索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自信心与创造呈正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年级小学生向老师反馈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学生的数学作业掌握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中的问题,所以作业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