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年,西部大开发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近10万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已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同时,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区域发展、特色产业、人才开发、对内对外开放等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明显成效,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时期新阶段,中央出台了11号文件,国务院批复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形成了新时期加强西部大开发工作总体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西部大开发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的区域政策框架,掀开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的历史篇章,迎来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秦玉才。
  财经界: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西部的发展态势如何?
  秦玉才: 2011年西部地区经济取得了新的成就,生产总值增长约1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7.4%,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进出口总额增长43.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已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有5个省(区、市)进入万亿元俱乐部。
  二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开工22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2079亿元。铁路、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溪洛渡、向家壩水电站进入蓄水准备阶段,云南小中旬、四川小井沟、陕西引汉济渭等水利枢纽和引水工程开工建设。青藏直流联网建成投入试运行。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加快建设。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总体政策框架初步确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和煤炭深加工综合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资源加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盐化工等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庆、四川电子通讯设备制造、陕西高端装备制造等已经成长为本地区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覆盖西部地区16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农合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区实现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使182万户农民住上了新房,20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
  五是人才开发迈出新步伐。继续选派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500名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训西部地区党政领导干部4827名。启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扩大博士服务团选派范围,积极推进人才开发重点工程。
  六是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取得新提升。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世界500强在西部投资企业累计已超过200多家。重庆两江、成都天府、西安西咸等新区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地区、宁夏银川等重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范效应不断显现。重庆两路寸滩和西安、成都、广西钦州等综合保税区运转顺利。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获准设立,并赋予特殊支持政策,云南瑞丽、广西东兴、内蒙古满洲里等沿边开发开放重点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
  
  财经界:西部大开发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许多奇迹,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秦司长您认为主要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秦玉才: 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践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适应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的要求,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建设,推动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给西部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形成合力的结果,而根本的一条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正确,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大政方针,连续出台了几个重要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大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大事。
  认真总结这十年多的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促进了西部的长足发展。
  第一,突出优先地位,坚持把西部大开发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西部大开发是安天下、促和谐、稳边疆的伟大事业,西部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必须在制定政策中体现优先地位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在工作部署中放在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着力解决好“三大差距”问题,解决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步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公平共享发展成果,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第二,加强部门协调合作,有力有效有序推进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各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的制定和颁布,是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各部门按照中办、国办贯彻落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的分工方案,研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比上年增长26.8%,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1415亿元。交通部安排公路建设投资1299亿元,占全国的57.7%。水利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26亿元,占全国的47.8%。交通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补助标准。新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燃油税资金分配向西部地区倾斜,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支持力度。农业、社会事业等部分公益性项目取消县级配套。有关部门、单位在编制专项规划和安排年度计划时,对西部地区建设项目进行了倾斜。各部门注意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了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和实施。
  第三,各地区、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大局,需要各个地区、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需要动用全国之力推动西部大开发。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互利互惠。东部地区加大了对西藏、新疆、青海等省藏区和其他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帮助这些地区解决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扶贫开发等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东中部地区和企业、学校,对口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为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投资创业,共建产业园区,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实践证明,西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东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需要西部地区的及时跟进。东中西部是一个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整体,我们既要保持东中部地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又要促使东中西共同发展;既要实现全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又要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采取政府引导,坚持依靠西部自身力量推进开发。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把国家和各方面支持同发展自己的内生力量结合起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分析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实际,积极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开拓进取、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坚持不懈地推进开发,增强了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我发展良性机制。
  
  财经界: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也不例外。请问秦司长:面对种种困难,西部地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持续发展?
  秦玉才: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的变化,西部地区发展机遇确实很多,但挑战也非常严峻,现阶段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西部地区要继续快速高效发展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任务非常艰巨。西部大开发仍处在承上启下、攻坚克难阶段,任重而道远。当前,破解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就是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西部大开发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特别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指导思想突出了主题主线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既是中央对全国的要警,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客观需要。西部地区正面临赶与转、快与好的双重压力,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必须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把赶与转、快与好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新路来。
  二是主要目标突出了与《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结合。“十二五"时期是西部大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央对西部地区发展提出了“上三个大台阶”的战略目标。这些新要求,需要通過今后五年规划来具体落实,可以说难度很大。《规划》主要目标设置了19项量化指标,其中反映人民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指标有7项,要求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使各族群众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更多实惠。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指标有7项,明确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没有设置经济增速量化指标,但明确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既体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又突出了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是基础设施突出了两个关键环节。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抓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但关键是两点: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水利。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西部大开发的实践表明,只有建立起交通等大通道、大网络,才能拉近西部地区同其它区域的时空距离,更好地促进东中西部资源优化配置,使西部地区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市场、世界市场。交通方面重点要推进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再上新水平,建设连通内外,通江达海的公路、铁路干线网,形成连接城乡、覆盖村镇的运输服务体系,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方面重点是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注重开源与节流并举,一手抓节水,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批骨干水利设施和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一批调水工程建设,提升防洪抗旱、栏水蓄水及供水保障能力,加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中心河流防洪体系建设,全面解决1亿多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特色产业突出了建立“四大基地”。首先抓好国家能源基地建设。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66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7%左右。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一旦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攀升,中国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的原油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因此,《规划》强调要加快西部地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强油气管道和输电通道建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其次是加快建设国家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集中了国家的重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行业有着雄厚实力。我国的国防军工产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航空工业基地也在西部,“两弹一星”就是在西部搞成功的,尤其是西安、重庆、成都、兰州等城市,科技教育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一大批企业在全国行业中处于排头兵位置,发展潜力很大。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这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抓好资源深加工,
  促进资源型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左右翼拓展。抓好产业集聚,不能遍地开花,要依托重大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提升产业高度,同时,结合西部地区特点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
  五是生态环境突出了建设全国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牢牢把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这个根本。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等大江大河发源地,全国一半以上的森林、近90%的草原、约70%的沼泽湿地和63%的湖泊分布在西部地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规划》强调要继续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要求,重点加强“五大生态区”建设,明确提出了“三个转变、建立一个机制”,即生态修复从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从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从偏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抓紧制定生态补偿的相关法规和具体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
  六是农业农村突出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着眼于利用农业多种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鼓励优势区域建设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六到农家”工程,加大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规模,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创造条件。
  七是区域发展突出了城镇化和重点区域开发。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西部地区要以城镇化和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和城市群。如成绵乐城市群、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区、宁夏沿黄城市带、云南滇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201 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但是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还比较低,只有41%左右。我们要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步伐,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有不少地方经济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如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面积仅占西部地区的5%,但承载了40%的人口,创造了约50%的地区生产总值。要选择若干这类地区,引导要素聚集,抓好省区内经济增长极,加强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
  八是科教和人才重点突出了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这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明确提出“两个促进、两个加快”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农牧区和边远地区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快寄宿制学校建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实行双语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明确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支持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在人才开发方面,强调抓好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人才各项工作,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工程,扩大干部交流规模。
  九是社会事业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规划》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好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问题。在就业方面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明确提出“两个加强,一个扩大”,即加强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明确提出“三项制度、一个覆盖”,即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卫生方面,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明确提出“建立两个网络、建设三个体系”,即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在文化方面,强调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在社会管理方面,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十是改革开放突出了加大内陆型城市开放和沿边地区开放。《规划》对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做活这篇大文章,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西部地区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重点。要充分发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等大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规划特别强调要制定和实施特殊政策,扩大沿边对外开放,要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一批沿边开放的桥头堡。
  
  财经界:2012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規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西部开发有哪些新的思路和理念,重点工作有哪些?准备在那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秦玉才: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颁布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规划》总体部署,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加强政策储备,强化规划指导,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在西部大开发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落实,完善政策。今年,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已经明确,刚刚颁发的“十二五"规划和即将发出的2012年工作要点,方向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政策措施重在落实。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加强项目落实。我们将进一步梳理汇总各部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意见和细则,也希望各部门能早出台的政策要尽快出台,该细化的指标措施要尽量细化,特别是差别化产业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及时发出信号,充分发挥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不等不靠地开展工作,多出实招,多办实事。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握政策意图,明确政策界限,因地制宜地确立政策空间尺度,为西部大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重要支撑,做出更大贡献。
  (二)谋划长远,加强政策储备。这是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主动权的战略之策。今年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和物价上升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坚持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着眼国内外形势变化立足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谋划研究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问题。要发挥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地方作用,做好重大问题研究。在出海大通道发展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保证我国能源资源进口安全,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经贸往来,促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共赢。在实施优势资源转化的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找准定位、优化布局,建设国家资源接续区。在城镇化、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和双轨驱动。在农牧业竞争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确定本地区主要农产品的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还有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等等。2012年国内外经济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对此我们要注意观察,加强政策储备、做好应对。真正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不逆转,确保西部地区连续5年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的势头不滑坡,确保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三)突出重点,抓好规划指导。一是加强规划监督检查。要对区域规划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督促,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扎实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继续推进成渝、关中一天水、广西北部湾、陕甘宁革命老区等重点经济区加快发展。开展新疆天山北坡、呼包银榆、兰西格和黔中、滇中、藏中南等经济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西部大开发新的增长极。推动承接产业示范区试点,研究新增一批试点地区。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三是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西藏、新疆发展的政策和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内蒙古、广西、宁夏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出台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等扶贫开发规划,落实好扶持资金和项目。四是组织编制重点专项规划。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沿边开发开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导向作用,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出台生态补偿若干意见、研究起草沿边开发开放指导意见。启动宁夏内陆型开发开放试验区、内蒙古二连浩特、黑龙江绥芬河、吉林珲春等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方案编制。
  (四)抓好试点,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明确,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市、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精神,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下发了试点实施意见,明确选择西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条件较好,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消费模式具备一定条件的市、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强调通过现有政策向试点市、县倾斜,健全生态文明试点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引导试点市、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消费模式,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厅印发了通知和实施规划参考大纲,从资源生态、发展方式、消费模式、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25项指标明确了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考核办法。目前,各省市已报送试点市、县及实施规划,我们正在征求有关司局意见。近期,我们将组织专家对各省市报送试点市、县指标进行评审,力争在3月底4月初会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批复生态试点市、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各地方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试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各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批复试点市、县后,国家将通过适当方式对试点市、县给予支持。有关地方要把各项试点任务落到实处,并及时总结试点成效和经验。我们将适时召开一次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中的有效做法,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二是探索开展中部地区生态文明试点工作。从各地申报试点市、县的情况来看,有关中部地区市、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国家层面的试点只有50个市、县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有关中部地区省市要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开展生态文明试点工作,形成上下互动的试点工作格局。
  三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关地方要结合试点工作,组织试点市、县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理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不同区域加强生态建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的有效做法,探索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等。
  (五)抓好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要求,启动祁连山、秦岭-六盘山、武陵山、黔东南、川西北、滇西北、桂北等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各地方要抓紧做好以下前期工作:
  一是摸清各示范区的基本情况。研究提出示范区的建议范围,细化到县级行政单位。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范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现有生态建设工程和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及经验,开展示范区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评价,初步掌握示范区人口集聚、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是研究生态补偿示范区的扶持政策。各地方要结合现行政策实施情况,研究各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分析推动示范区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扶持政策建议及其主要依据,分析兑现扶持政策后示范区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生态产品提供能力等方面可能达到的目标。
  三是着手编制生态补偿示范区实施方案。在摸清基本情况和研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有关省区要及时组织涉及的市县和专业机构编制实施方案,提出生态补偿区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和上报形式,我们将正式发文予以明确。对于跨省区的片区,可由有关省协调,明确一个牵头省,便于开展工作。
其他文献
孙建波,可谓是2010年基金界的风云人物。有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盛世基金一举名列榜首。人们称他是“基金新一哥”。新一哥有着怎样的传奇,他的投资理念又是如何?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这位中国证劵界的风云人物。  孙建波现任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华商策略精选基金基金经理,华商盛世成长基金基金经理。他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10年突破200亿元。他就职的华商基金公司,2010年资产规模从133.84亿元激增到
[摘要] 房地产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商品之一,如何评价对房地产产品投资收益,却是一个相对专业和复杂的课题。上海浦东星河湾作为上海高档住房的典范,本文以其为例,从楼盘的定位、投资指数、宏观环境和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上海房地产投资收益,为上海房地产高级投资者提供一个价值参考。  [关键词] 房地产 投资 星河湾    房地产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商品之一,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风
科尔沁草原新风景    神华国华(通辽)风电有限公司(简称国华通辽风电公司)秉承母公司——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稳健发展的原则,恪守以“诚信、包容、变革、责任、合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华企业文化,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管理体系。  顶着冬日呼啸的朔风,记者来到通辽风电公司位于科尔沁左翼中旗代力吉镇的风电场。它地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只见这里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风电机
6月下旬,一场由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大幅飙涨引发的银行流动性危机在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恐慌性抛售。6月25日,由于央行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同时,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才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回稳,“钱荒”暂缓。  此次由银行信贷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让中国人惶恐。事实上,2013年头5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量年化增长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  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大多数时候过着动荡惊险的家庭
在2010年7月30日这个炎炎夏日的清晨,一颗科学巨星陨落。  从20世纪60年代,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并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  离世之时,钱伟长是世界上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享年98岁。    穷则思学 弃文学理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这个地方有句俗语:“十只黄狗九只雄,十个先生九个穷。”这话一点儿也不假,钱伟长一家就是在穷苦中挣扎着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2012年福建省生产总值达到19701.78亿元,增长11.4%;公共财政总收入3008.91亿元,增长15.9%。  福建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在3月6日举行的福建代表团全团审议开放活动中,来自
太原市,别称并州,是太原经济圈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今年两会上,太原市同样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城市之一。  在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见到了太原市代市长耿彦波。他瘦高,颇有几分儒雅,深色西服,没系领带,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谈起文化与城市建设,神情激动,兴致盎然。  “过去一年,太原市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
煮茗复煮茗,笑谈忘寝眠。断钟春雨里,古佛夜灯前。——顾协《宿照庵僧舍》    茶,源于中国,曾经在18世纪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力量。茶,作为一种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物质载体,在21世纪的今天更是领跑饮料产业并唯一征服全球。茶,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被誉为中国国饮,只有了解中国茶,才算了解中国,只有深谙中国茶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具有五千年人类文明的东方大国。  一茗茶业,以打造
1、消费品市场需求缓中趋升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缓中趋稳、小幅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6和0.2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3月以来消费增速逐月小幅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比1-2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