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序列化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写作”应该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守的理念,脱离生活、胡编乱造有违写作的初衷。同时,鉴于以往初中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与随意性,本文根据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整理出单元写作序列,并从积累素材和提升学习技法方面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关键词:真情实感 单元序列 素材 写作技法
  语文新《课标》在7—9年级学段的写作目标与内容安排中,第一条列出来的就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在切合学生实际,提倡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方面同样做出了具体探索,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进行了兼顾教学实际与写作序列的尝试。
  本文拟在贯穿真情实感宗旨的基础上,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序列化教学策略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探索,以期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写出情感真实的佳作。
  一、明序列
  《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是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每个单元的专题设置尽量与本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平台,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明确这种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将有助于我们理清作文教学的思路,制定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个年级各有侧重,每单元又有专门的单项写作要求。笔者参照教材的安排,尝试进一步梳理训练要点与方法,以帮助开展有效有序的写作教学活动。
  二、储素材
  语文新《课标》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若能积累出丰富的素材,将对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初中学生在不同阶段写作心理也有所不同,七年级学生还保留了不少小学生的天真和幻想,他们喜欢想象,没有过多理性思考,但对眼前事物的观察更为敏感。八年级的学生开始懂得更多的事理,逐渐变得理性,开始对所见、所闻、所历做深入的思考。九年级学生则开始有了更多的独立意识,注重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根据上述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
  (一)细观察
  对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有具体细腻的感受。汪曾祺先生也多次在文章中说到,他就写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东西他不写。只有真经历、真体验、真感受,才更容易触发读者的情感。作为初中生,接触生活的层面相对较窄,必須是触动内心的感受,才能抒写真情,避免“为文造情”。
  在积累亲身观察体验得来的一手材料时,可引导学生尽量调动五观去感受。视觉—色、形、态等;听觉—声音等;嗅觉—香、臭、焦等;味觉—酸、甜、苦、辣等;触觉—软、硬、冷、热等,从这些角度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还有就是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以及所见的景和物起步,日积月累,为真情实感的写作储备素材。
  (二)多借鉴
  如果说一手材料是最基本的积累,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也会对外界产生更深入的思考。此时,我们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社会,增加相应素材的积累。
  课内资源的积累自然离不开教材,除了大量的经典课文外,部编版教材还提供了每册两部的名著导读,此外还推荐了若干名著以供学生自主阅读,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素材。而在课外,我们还可以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感受时代、关注现实,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积累材料,形成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认知和富于个性的思考。
  (三)常整理
  大量积累素材后,再加以适当分类,将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对素材信手拈来,从而准确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可参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四大方面进行分类。再详细一些,则可以对上述四项尝试进一步分类。
  家庭:亲情,家庭活动、发生在家庭范围的人与事(如访客、宠物)等。
  学校:师生情、同学谊,上课情况,课余活动,校内竞技等。
  社会:与陌生人的交往、参观游历、社会见闻、民俗风情、时事新闻等。
  自然:日月星辰、朝霞雾霭、山光水色、花鸟虫鱼等。
  三、提技法
  如果说积累那些能触发自己情感的素材是打基础,那么确定单元的训练序列就是画图纸,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可比作建房子,怎样才能让房子建得美观舒适呢?这就需要更高超的建筑水平,而对于写作而言,则是提升写作技巧。
  (一)学方法
  1.好词佳句
  语言是思维的材料和工具,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好比是文章的“细胞”,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充满活力的语言,能够让文章显得鲜活动人。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摘抄本,摘录课内课外的好词佳句,在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后,则让学生在习作中加以使用,最终达到表情达意收放自如、遣词造句灵活运用的境界。
  2.各类描写
  描写能生动地再现生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描写手法,能真实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景物描写能含蓄委婉地展现人物心情。“一切景皆情语”,恰当运用景物描写,能有效烘托人物的心情。
  细节描写的训练尤为重要,好的记叙文的动人之处往往在于细节。成功的细节背后,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沉淀。   3.情节结构
  初一的学生比较习惯简单地写一人一事,那么就让他们先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新、详略得当。然后再引导他们写涉及多人多事的复杂记叙文,并培养学生下笔前列写作提纲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插叙、倒叙、照应、抑扬、悬念、线索等,让学生寻找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仿例文
  毕加索曾说过:“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始,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自己做主。”写作也不例外。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进行仿写,我们可从以下方面选取例文:
  所学课文:按照我们前面的序列,每单元已选出相应的课文,让学生有侧重地加以仿写,从而逐步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
  学生佳作:学生的习作因为水平较为接近,其中好的文章,其他同学“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仿写起来难度不大。在每次作文训练之后,我们都可以挑出好的习作供其他同学模仿。
  名著名篇:这些文章都闪烁着人文智慧的光芒,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出适合他们模仿的篇章。
  通过上面三类例文的选取,让学生从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把写作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改旧作
  “文不厌改”,好文章大多是经过反复修改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十分必要。
  根据课本的提示,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根据三个年级的特点,初一可着重进行语言方面的修改,力求做到准确、连贯、简明、生动。初二可着重立意的深刻新颖、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到了初三,则可对布局谋篇、写作技巧和文体创新等各方面进行修改。
  简而言之,初中作文的写作序列大致是,七年级是基础写作能力训练,八年级是专项写作实践训练,九年级则是写作能力提升训练。按照这一梯度落实到各个单元的写作活动中,再配以素材的积累、技法的不断磨炼,必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促使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3] 《廣州市中考语文备考训练精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年。
  [4] 唐建新《写作教学的艰难探索—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7年第3期。
  [5] 荣维东《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路径》,《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方向。为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提问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现状 提问教学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03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不断优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多元化。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开始重视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堂上,教材插图是教材当中的第二语言,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对于教师来说,也需加深对教材插图的认识,使用合理、恰当的方式来使用教材插图。教材插图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
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主要是以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前提,而重点则在于强调立德育人,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也唯有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能在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帮助高中语文教学克服现阶段遇到的困境与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内涵有充分的了解,方能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切实促进学生本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
摘 要: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会发现,文本是“我”在无聊、孤寂、郁闷的“现在”对“过去”生活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童年美好事件的有意识地“拾取”或构建,具有慨叹失“乐园”美好经历的不再,以及用美好回忆的文学叙事来慰藉自己苦闷、寂寞、痛苦的心灵,以实现自我内心“疗治”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事时间 主题阐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新中国成立后被收入
摘 要:作文教学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作文教学存在应试色彩浓厚、指导方式单一、作文话题陈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赵谦翔“绿色作文”为例,从其内涵与指导方向出发,结合新《课标》与高中学生特点,提出素材拓展法、情境创设法、自省自悟法、读写结合法、诗意栖居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写作教学 绿色作文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
摘 要: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内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就是语言、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实施对策。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课文内容充分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的启发,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有以下三种对策: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氛围;挖掘情感因素,组织合作探究;开展实践活动,丰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课内的阅读资料,显然只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而想要开拓学生更多的技能,则需要重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阅读教学的领地延伸到课外。因此,针对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怎样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与陶行知先生所讲,“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异曲同工,均指向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运用已有语文知识和能力去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能力。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是必要的。  一、改变观念,培养自学认知  1.改变教师观念:从教学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比较有效地教学方法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案,让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