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或“程序”:美国终身教职的双重宪法逻辑

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身教职制度适用美国教育全领域,但大学和中小学终身教职保障的侧重点不同,以美国宪法第一与第十四修正案为据形成基于“言论自由”和“正当程序”的双重权利逻辑.在大学领域,言论自由保护范式并不成功,学术自由在权利范围、强度和内容上受限,大学终身教职的权利标准面临重塑危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当程序是终身教职的权利核心,国民素质教育的新进程引发了一场废除终身教职及正当程序制度的宪法诉讼,以实质正当程序有序推进中小学终身教职改革成为紧迫任务.“言论”和“程序”二分法考察为重新认识不同领域的终身教职逻辑基础及制度分类改革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其他文献
彭小莲(1953-2019)通常被看作第五代导演,但其创作路径一直遵循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而且她用笔书写多过用摄影机书写.海外对彭小莲电影的研究,集中于《女人的故事》,国内学者则大多聚焦她的上海系列,特别是《假装没感觉》和《美丽上海》.笔者尝试透过比较她和第五代其他导演的发展脉络,参照她写作和纪录片创作的时间线索,探究她作为电影“作者”的先锋性,包括她对城市时空的声画建构,以及她作品中鲜明的女性主体.
一、《老人泉》:时间跨度与动物寓言rn黎小锋(以下简称“黎”):看《老人泉》,不由想到印度雷伊的《大地之歌》.就我理解,生存是以死亡作为背景的:长江流域那间土屋,大地上的居所,坟头埋着祖先,远远近近,八个去世的子女,仿佛空气中的浮尘,偶尔被光线打亮.贯穿全片的哭丧歌是老奶奶唱的吗?rn刘德东(以下简称“刘”):时有时无的老人哭声的设计,来自童年时代我对母亲的印象.当时父亲从县中下放到很僻远的农村劳动,而我和二哥跟着母亲生活在与其相隔重山的乡村小学,母亲常常半夜哭泣,表达对其父亲的强烈思念.这种孤山野洼,凄
期刊
肯尼亚长期作为欧美电影的外景地,直到20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有了本土电影制作.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进步、电影教育的普及、培育平台的搭建,为肯尼亚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以河坞(Riverwood)为代表的民族特色制作茁壮成长,并不断借助跨国力量提升自我水准,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类型.随着国际互联网平台的扩张,肯尼亚电影开始通过新媒体面向世界传播.得益于产业、美学、文化多维发展,肯尼亚电影逐步成为东非电影业的旗帜.
期刊
印度学者拉杰尼·科塔里提出“倾听的智慧”,这一概念在后疫情时代的文明对话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丰富与扩展,为比较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思路.倾听的智慧使我们能够深入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思想和观点.我们要重新审视亚非文化的重要性,利用文明对话中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充实比较教育和比较高等教育的理论,早日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逐步发展出了一种新的主流模式,涌现了一批以“教师驻校实习”为特征的优质培养项目.为发挥这些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美国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属的“中西部地区教育实验室”遴选了十个优秀“教师驻校实习”项目.虽然它们在机构性质、培养定位、实施路径及支持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各具特色,但在整体上都体现了注重发挥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强调教师驻校实习与新教师入职制度间的衔接、根据紧缺学科和学区高需求定制教师培养计划、突出大学与公立中小学系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等特点
为了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顺应教育改革的价值导向,实现教育劳动力战略目标,新西兰实施了新一轮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针对评价目的的导向偏差、评价内容的专业性缺失、评价程序的过度设计、评价参与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等问题,新西兰政府删除了《教育与培训法》中对教师绩效评价进行审核的规定,并以此为开端,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改革举措.新西兰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目的从实施控制向促进合作转变;评价标准从提供最低质量基线向呈现高专业追求过渡;评价方式逐渐弱化合规性与问责性,注重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新西兰新一轮教师评价改革体现出信任取向、发
从1904年杜威的《手工训练在基础学习课程中的地位》一文被介绍到俄罗斯,杜威教育思想已经在俄罗斯传播了117年.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俄罗斯迎来了一轮新的热潮,俄罗斯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传播历史分期的划分、苏联时期践行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实验活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苏联去杜威化的原因、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等方面,挖掘了大量新史料,发表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
运用CiteSpace分析WOS数据库中493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SSCI文献,研究发现:8篇关键文献和6位关键学者的成果在概念框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奠定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知识基础;当前研究热点聚焦在五大主题——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健康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研究前沿为自我效能、工作满意、工作投入三大要素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呈现出“峰”型结构,即立足知识基础围绕热点主题推进前沿探究.未来需将这一“峰”
国际学界的“教育技术神话”批判研究与“技术引发教育革命”的浪漫论同时问世,相生相克.前者质疑后者给人们提供了教育技术的虚幻愿景,剖析技术应用的多维度负面效应,认为技术能使学生学习更高效优质、促进民主平等和塑造个性等是不可靠的承诺.“教育技术神话”批判研究分为系统论、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种取向,核心特征是多学科参与,各种视角、理论和方法百花齐放,它不同于保守反技术的“新卢德主义”.梳理国际“教育技术神话”批判研究的学术谱系,开展对技术牵涉的社会、知识和伦理等问题的本土研究,将教育技术研究由学习科学话语主导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