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信用风险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单笔债务的违约概率转移到多笔债务的相关违约(correlated default)研究上,相关违约研究对于信用组合风险管理和信用衍生品定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其中,相关违约度量——违约相关性(default correlation)构成了主要的研究领域。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增强,主要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产品覆盖面广、销售额大、利润额高的大企业大集团,但与全球化形势对企业集团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由于体制、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有其独特性,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关系着我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
一、生态经济学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经济循环图式的批判 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进行反思,生态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主流经济学从主观的交换价值角度来看待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生态经济学则从人类生存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生物物理基础出发,从人类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和转换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经济对环境的客观依存关系,把经济系统视为受到物质平衡、熵和生态承载力等生物物理因素限制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
期刊
利率是金融领域的核心变量,也是连接货币因素与实际经济因素的中介变量,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因此,正确发挥利率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不同债券在信用等级、流动性和到期期限等方面的差异,债券市场上的利率多种多样。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time to maturity)之间的关系。严格地讲,是风险结构相同的零息债券(zero-coupon bond)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阿洪(Aghion)和豪依特(Howitt)(以下简称为A&H)于1992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增长模型》。在这篇论文里,A&H全面地把熊彼特方法引人内生增长理论。继这篇重要论文之后,A&H在1998年又出版了增长理论中的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内生增长理论》。在《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A&H进一步拓展了熊彼特方法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的应用。正是由于A&H所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早年关于创新方面的思想,因而增长文献中一般把以“提升产品质量的产业创新”
广义上,信用管理理论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征信机制和信用风险识别与度量等方面。其中,信用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征信机制,信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对信用风险的测度。狭义上,信用管理是对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管理,包括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征信和信用评级、对企业和消费者个人进行信用管理、信用控制和信用风险测算与规避等等。
欧元成功启用后,欧元区经济的良好表现以及欧盟内部呈现出的经济一体化加速趋势使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假设(The Endogeneit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Criteria,以下简称“标准内生性假设”)成为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借助实证分析方法,国外经济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股市惯性策略(Momentum Strategies)与反转策略(Contrarian Strategies)的投资绩效问题作为市场“异象”,是由Jeesh and Titman(1993)正式提出的,此后便逐渐成为金融研究中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
贸易学上的“补贴”概念正式出现之前,补贴行为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重商时代”。早期的补贴问题与倾销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表面问题是倾销,实质上是补贴造成的。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补贴的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直接出口补贴逐渐减少,而补贴的范围有所扩大。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30年代。一战的爆发,以及随后而至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西方工业先行国对海外市场争夺更为激烈,因补贴导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二战以后,各国补贴有增无减,凯恩斯主义的盛行,福利国家的兴起,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外包越来越成为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趋势。据美国某机构对美国制造业500家大企业的调查,2002年,77%的企业实施了国内、国际物流外包,且外包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在欧洲,外包比例为76%;在日本,第三方物流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达到了80%。然而,在中国,物流自营仍然是企业物流的主要形式。如何从理论上指导企业的物流实践,进而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