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主,自己做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就是讲解、提问、呈现,学生则是听记、回答、应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处在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低下。今天,语文教学都在提倡自主学习,都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而实现的关键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知到行,道路很长。支玉恒老师《夜莺的歌声》教学课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迪,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他设计的学生活动,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创新学习形式,在开放中自主参与
  支老师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课时学生汇报。
  师:哪一组先汇报?
  师: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式汇报?
  生: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下面由第二组汇报,谁来报告?
  生:我们第二组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来汇报这一段,曹毅然表演军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敌兵,我来当画外音。……
  师:下一组,先介绍汇报方法。
  生:我们也用表演的方法。不过我们演哑剧,军官和小孩都不说话,只做动作,后面专有一个人读叙述,两个人分角色读军官和小孩说的话,前后配合着演。……
  师:下面就剩第一组了,请上台!
  生:我们组用讲故事的方法汇报,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爷爷,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孩,现在老了,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当年的故事。
  在学习重点段落第3自然段的时候,支老师在询问各组采用什么方式之后,征求大家意见,让最新颖、最有创造性的第四组进行汇报。
  第四组学生上台,采用电视直播形式,“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对面是“嘉宾”支老师,现场观众坐在“嘉宾”的左侧。
  简评:一段课文,五个小组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他们模仿老师上课,自己提问,自己解答;他们排演“电视剧”,分配角色,还设置画外音;他们演哑剧,既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又饶有趣味地展现了肢体语言;他们让“老爷爷”讲述自己少年时代的故事;他们把电视直播搬进课堂,实现身份转换,时空穿越。
  这种自主选择方式进行汇报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空间。学习形式的创新,换来的是学生的解放,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展示得如此生动活泼,别开生面。
  二、选择学习内容,在兴趣中自由关注
  第三小组的学生采用模仿师生上课的方法进行汇报。
  “老师”:上节课我们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
  “老师”: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
  “老师”:在第9自然段,书上说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
  “老师”:在第16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期间两名学生进行了辩论)
  “老师”: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军官是用什么东西来引诱小孩让他带路的?
  “老师”:这节课上完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学生”:我不明白“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支老师插话:我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问你们?课文中哪一句话突出地表现了德国军官的凶恶?)
  简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一共解决了六七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词语有句子,有表象有内在,可谓有深有浅,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关注感兴趣的话题。这与传统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应答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认为重要的问题,或许并不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问题由谁提出,决定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辩论,正因为是自主选择的话题,让人感觉到学生参与的真实性,思维在这里碰撞,在这里真正发生。二是支老师在结束的时候提出了问题,课堂需要学生自主,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丢失。在学生不能发现,未能提出学习的关键问题时,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探讨。
  三、夯实学习过程,在对话中自信商讨
  1.把时间还给学生
  师: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
  (生分组学习,共学习15分钟;师组间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文第3自然段的学习和汇报。但是这次你们五个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我要求一定要有创新,要与众不同。
  (各小组研究,师巡视了解、指导,时间约12分钟。)
  简评:我们看惯了教师满堂讲满堂问,时间紧凑、高潮迭起,很少看到教师能把大把时间还给学生。这篇课文两课时的教学中,支老师舍得把近30分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学习。试想,没有这充分的学习讨论,哪来汇报的精彩纷呈。我们的教师总是讲不够问不够,其实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或许他们会还我们一片精彩。
  2.把決定权留给学生
  在概括课文内容环节中,个别词句的斟酌都是在与学生商讨中敲定的。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行。)
  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再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
  (有学生举手)
  简评:这部分的教学让我们看到支老师高超的对话艺术。很多人总会处理不好引导与牵着走之间的关系,支老师很明显在对话中不断引导学生,但我们并没有觉得有多少“牵”的痕迹,其关键是对话的艺术。他总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商量,而不是把答案强加给学生。你看“我给你们改两个字,行吗?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这样写行吗?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这些话语与学生平等相待,在商量中推敲引导,把决定权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没有被强加的感觉,就会从被动走向主动。
  支老师《夜莺的歌声》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范例,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教学的形式上寻求突破,在学习的内容上尊重选择,在时间掌控上予以保障,相信学生,他们定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1~6年级入选童话作品约53篇。童话故事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享受“真、善、美”的熏陶。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应启用师生的童话思维,品味童话的故事美、语言美、想象美和内涵美。所谓童话思维,即从童话的本质属性出发,基于儿童视角,创设童话学习情境,充分激活儿童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带着“童话的眼睛”走进故事,对话人物,品味语言,激活思维,涵养情感,让语言与思
教学目标:  1.读篇章页、目录,明确学习任务,初步了解复述,并发现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题目。  2.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概内容,激发阅读故事、讲故事的兴趣,感受故事的神奇魅力。  板块一 创情境:有趣的庆六一故  事会  你们听,好消息来啦!(广播播放:下面播送一则通知,学校将在六一儿童节举行“庆六一故事会”,请各班认真准备。)  视频出示组委会的参赛说明:  欢迎参加“庆六一故事会”的故事大王比赛
文本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八个词语都与人的身体有关,这些部位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旁边的学习伙伴也提示可以开展“我来说,你来指”的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认识生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读音上除“手臂、小腿、脚尖”外,其余五个词都是轻声,可以和“字词句运用”栏目进行联系,整合教学。要知道“脖、臂、肚、腿、脚”都是肉月旁,“嘴”是口字旁,复习形声字识字法。“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语境识记“毫、慎”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生字,会写“住宅”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运用先读荐文、观察预测、串连词语、介绍住宅等方法,清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過程,感受作者对蟋蟀的赞叹和喜爱,为表达观察做铺垫。  3.朗读课文,通过语段选读、情趣观察、联系生活、词语激活等方式,在观察、说写的过程中学习细致观察及运用对比、拟人化的手法表达。  课前准备
初看支老师的课,没有图片的展示,没有音乐的渲染,一切简单至极。但细细琢磨,却从这份简单中品出了很多意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大道至简”也许正是如此。支老师《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简而生趣,简而扎实,简而得当”的特点。  一、简洁而不简单,语言简而  生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支老师深谙此理,且化入精髓
教学思考  以细读的姿态多角度回望文本,首先,我看到了它在整个单元编排中生发的意义。第六单元以“美好童年”这一主题串起了精读、略读、习作、语文园地的学习,读写目标指向“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能尝试“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围绕单元主题,编者从学生的视角选编《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以及《我不能失信》4篇文章,点缀快乐的童年,还原美好的生活,勾勒出意趣盎然的童年场景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对照等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会写“少、小”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3.在朗读中初步感知“个”“只”等量词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7。(板书课题:大小多少)  (1)学习生字 “小”。  “大”这个字我们学过了,跟老师一起写。(指名上台)让我们用身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学习“斤”字旁,会写“文、包”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与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3.积累关联词“一……就……”,AABB式词语。  4.初步学会检查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识写独体字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谈话交流:你有什么文具?你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  指名回答,明确各种文具的功能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根据字面猜测词语的意思。  3.仿照例句,通过加上描绘事物形状、颜色等特征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掌握这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描红,仿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
文本解读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想象丰富而独特。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课文结构清晰,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