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

来源 :中国植保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辽宁省番茄产区未使用过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温室采集番茄灰霉病样本,经分离、鉴定并纯化,得到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单孢菌株20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吡菌酰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建立了敏感基线,并调查了氟吡菌酰胺与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之间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 表明:氟吡菌酰胺对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0.0694~6.9039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因此,EC50平均值(1.4240±1.1803)μg/mL可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基线参考值.氟吡菌酰胺与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其他文献
植物多样性是影响牧草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植物多样性水平下牧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变化,对于优化多年生混播草地物种配置、提高持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对象,按照1、2、4个物种丰富度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结果 表明,不同牧草及多样性水平下叶片的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播豆科牧草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高于禾本科牧草26.16%,与各物种单播相比,2物种混播下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的Y(Ⅱ)分别增加了1.17%、14.23%
多年来,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村集体观念逐渐淡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以承包、拍卖、转让等形式不断流失,出现了低产包、权力包等损公利己现象,签订合同不合理,存在寅吃卯粮现象,合同不规范甚至出现违法合同,造成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明,群众反映强烈,干群关系隔阂,出现了不少农村干部“微腐败”现象,甚至违法违纪现象.本文就如何破解农村三资监管的难题,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运行机制,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微腐败”主要贯穿领域、原因及路径选择,以保护农村基层干部履职安全,实现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收
针对温室蔬菜生产中烟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害螨“五小”害虫个体小、繁殖力强、为害隐蔽、单一防控难等特点,结合其发生分布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方面的技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