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及个人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职业指导教育应贯穿整个高职学生学习阶段的理念及如何构建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职业发展与学业学习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近年来,就业市场中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高校扩招等诸多因素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然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鲜明反差等矛盾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就业岗位,而企业又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而校园里不少大学生却长期处于“郁闷”与“无聊”状态。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使得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却相对薄弱;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的逐步完善,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自主权加大,但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却没有明确。
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08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1.4%的同学对个人职业生涯有较科学的规划;有54.7%的人不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17.8%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有62.7%的同学愿意接受从基层做起。从上述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太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以及职业对个人能力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职业技能、价值观等,没有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应对措施
职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探索职业世界、确立正确择业观、掌握择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保障其顺利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年的就业指导课程及职业咨询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了解自我是指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其次,要打破“毕业时分话就业”的常规。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对自己生涯规划和职业方向的重视度,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实践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其择业的信心。
最后,在三年的职业指导教育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分阶段实施系统的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
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共38课时,2学分,从08级学生开始实施。以下是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和学生需求制定的教学方案,和大家探讨。
1.课程内容、课时和教学要求
(1)内容。如何了解自我、职业个性与价值、职业生涯选择与决策、如何获取求职信息、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法规、择业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大学生求职择业技巧、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
(2)教学课时。总时数38学时。分三个模块完成。
第一模块:生涯篇,10学时,安排在新生入学阶段完成。
第二模块:工学结合篇,共16学时,在专业学习阶段完成。其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有7个实际工作日,记5个学时;在大二课余时间进行生涯人物访谈3~4个,记3个学时;于大二暑期和大三第一学期走访人才市场,形成人才市场需求报告,记3个学时;大三第一学期安排校内实训3次,记5个学时。
第三模块:择业篇,共12学时,在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大三第二学期毕业生到企业实习。
(3)要求。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指导学生提高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决策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培养其创业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或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2.课时安排计划
(1)理论教学部分,见表1。
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放飞职业梦想;提高专业认知;认识生涯规划;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就业谋划;就业力与成功就业;就业应聘及技能;就业权益及维护;就业适应及措施;再就业及对策。
(2)实践教学部分,见表2。
3.考核方法
与传统考核不同,每一部分学习结束后,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切身情况完成课程要求,没有统一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学以致用,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就业力,实现成功就业。
4.使用的教材
一是由院系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专业发展趋势及学习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提供专业认知教育,职能部门向各院系提供统一的职业生涯方面的教案,二是由学校分管领导陈春法副院长主编的《职业辅导》一书。教学实践表明,这两种教材对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及提高就业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付姝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汪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近年来,就业市场中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高校扩招等诸多因素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然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鲜明反差等矛盾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就业岗位,而企业又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而校园里不少大学生却长期处于“郁闷”与“无聊”状态。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使得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却相对薄弱;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的逐步完善,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自主权加大,但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却没有明确。
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08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1.4%的同学对个人职业生涯有较科学的规划;有54.7%的人不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17.8%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有62.7%的同学愿意接受从基层做起。从上述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太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以及职业对个人能力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职业技能、价值观等,没有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应对措施
职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探索职业世界、确立正确择业观、掌握择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保障其顺利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年的就业指导课程及职业咨询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了解自我是指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其次,要打破“毕业时分话就业”的常规。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对自己生涯规划和职业方向的重视度,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实践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其择业的信心。
最后,在三年的职业指导教育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分阶段实施系统的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
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共38课时,2学分,从08级学生开始实施。以下是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和学生需求制定的教学方案,和大家探讨。
1.课程内容、课时和教学要求
(1)内容。如何了解自我、职业个性与价值、职业生涯选择与决策、如何获取求职信息、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法规、择业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大学生求职择业技巧、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
(2)教学课时。总时数38学时。分三个模块完成。
第一模块:生涯篇,10学时,安排在新生入学阶段完成。
第二模块:工学结合篇,共16学时,在专业学习阶段完成。其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有7个实际工作日,记5个学时;在大二课余时间进行生涯人物访谈3~4个,记3个学时;于大二暑期和大三第一学期走访人才市场,形成人才市场需求报告,记3个学时;大三第一学期安排校内实训3次,记5个学时。
第三模块:择业篇,共12学时,在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大三第二学期毕业生到企业实习。
(3)要求。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指导学生提高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决策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培养其创业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或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2.课时安排计划
(1)理论教学部分,见表1。
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放飞职业梦想;提高专业认知;认识生涯规划;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就业谋划;就业力与成功就业;就业应聘及技能;就业权益及维护;就业适应及措施;再就业及对策。
(2)实践教学部分,见表2。
3.考核方法
与传统考核不同,每一部分学习结束后,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切身情况完成课程要求,没有统一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学以致用,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就业力,实现成功就业。
4.使用的教材
一是由院系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专业发展趋势及学习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提供专业认知教育,职能部门向各院系提供统一的职业生涯方面的教案,二是由学校分管领导陈春法副院长主编的《职业辅导》一书。教学实践表明,这两种教材对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及提高就业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付姝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汪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